夏日炎炎,扬州大学农学院育种楼内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连日来,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许如根带着课题组的学生们,完成了数千份啤酒大麦材料的考种,向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选育发起了新一轮“进攻”。
育好种,产好麦。34年来,许如根带领团队耕耘在大麦种质资源的创新与新品种的选育领域,培育出“扬农啤14”“扬农啤2号”等优质啤酒大麦品种,致力于为啤酒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
专注选育啤麦“芯”
“亩产767.5公斤!这是我省啤酒大麦高产新纪录!”今年夏收,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淮海农场的“扬农啤14”高产攻关田现场,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龙俊宣布测产结果。喜讯传来,许如根的脸上露出笑容。
“扬农啤14”不仅产量可观,而且在品质测试中表现优异,抗性卓越、品质上乘,堪称种子届的“优等生”。“有了这样的好种子,让我们种麦更有劲了。”参加淮海农场现场观摩的种植大户周爱根高兴地说。
大麦作为啤酒麦芽的主要原料,在我国需求量巨大。然而,我国啤酒大麦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如何才能助力国产啤酒大麦发展?许如根表示,唯有不断从农业“芯片”的技术攻关上做文章。
良种选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最初的亲本选配到后续的迭代培育、多点试验、室内分析,再到产业化示范,团队经历了十余载的大浪淘沙,深耕大麦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领域,先后育成优质高产多抗啤酒大麦品种10余个。“扬农啤2号”“扬农啤7号”“扬农啤8号”“扬农啤14”……一张张亮眼的新品种审(鉴)定证书,是许如根团队在啤酒大麦育种上结出的硕果。
许如根向记者介绍,其中“扬农啤7号”啤酒大麦及麦芽品质指标均达到国标优级,已酿造出优质百威啤酒,被百威英博啤酒有限公司指定为江苏优质啤酒大麦原料的订单生产品种,该品种高抗大麦黄花叶病、抗白粉病、抗倒伏、抗寒,是江苏正在主推的啤酒大麦品种,占江苏啤酒大麦种植面积的70%以上。
“良种+良法”底气足
良种配良法,一粒重千钧。
“只有实现良种与良法配套融合,才能使啤酒大麦实现产量和质量‘齐飞’。”许如根表示,多年来,团队集成了啤酒大麦产量与质量协同提升技术,采用精量播种、精确施肥、精准化控等标准化种植技术进行田间管理,既提高了产量,又保证了质量,满足了麦芽与啤酒加工的高标准需求。
“项目应用了合理增密、精准水肥管理与化控等一系列技术,形成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轻简的生产技术示范。”在团队开展实施的“扬农啤14”高产攻关项目验收现场,江苏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员陆大雷教授对该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
近年来,在“良种+良法”生产模式的助力下,在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及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扬农啤7号”“扬农啤14”等多个品种在江苏省多个地区的示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和品质均实现了明显提升,为农户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了江苏现代农业的推广示范效应。
“目前,我们建立了多个啤酒大麦原料生产示范基地,总示范面积超1.5万亩。”许如根说,在多方努力协作下,优质啤酒大麦绿色高效技术已辐射推广10万亩,且示范区及辐射区啤酒大麦的商品率达到95%以上,啤酒大麦原料的优质率达到95%以上,为我国啤酒麦芽工业原料的稳定供应提供了保障。
产学研融合促发展
成果真正落地,产业方能振兴。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郭刚刚介绍,自2008年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后,自主育种基本上能全面替代进口,但瓶颈在于好的品种没有转化成优质的啤酒原料。
“一直以来,我们以项目为纽带,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采用‘订单式’合作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采用现代育种技术,加速选育优质高产新品种,借助全链条式生产销售模式,加大示范种植面积,将研发端到需求端的整个链条串联起来,助力大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许如根介绍,目前团队选育的多个扬农啤系列品种都成为各大企业的宠儿。
为更好地实现啤酒大麦全产业链协同,近年来,在江苏省啤酒大麦行业协会的牵头组织下,团队创制了啤酒大麦“育、繁、推、产、销、加”一体化的协同推广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啤酒大麦产研协作范围。
“我们与扬州大学在啤麦品种选育等方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以‘扬农啤7号’等优质主推品种为基础,实行啤酒大麦原料的优质优价收购,在扩大产能和提升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江苏省农垦麦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超表示。
“未来我们将坚持科研创新,深耕优质高产啤酒大麦品种选育‘责任田’,扩大产学研合作‘朋友圈’,组建啤酒大麦产量和质量推广联盟,推动国产啤麦振兴走向新的阶段。”许如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