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辽宁省大豆防灾减灾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08  来源:辽宁省农业农村厅  浏览次数:327
 
  当前,我省大豆总体处于开花末期至结荚鼓粒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大豆生产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及科学防灾减灾,提出以下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追肥促弱
 
  一般大豆生长田块如发现植株表现脱肥或生育期延后的地块,可通过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粒重,将产量损失降到最低。如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状,可通过叶面喷施微肥补充镁、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在大豆结荚期、大豆鼓粒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喷施磷酸二氢钾0.2公斤+吡唑醚菌酯+高效氯氰菊酯+硼肥增荚促熟。
 
  二、病虫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重点防控大豆食心虫、点蜂缘蝽、双斑萤叶甲、蚜虫、斜纹夜蛾等害虫,以及菌核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其中,大豆食心虫防治,于8月中旬(12~19日)开展虫情监测防控,采用5%高效氯氰菊酯(50ml/亩)进行无人机喷施防治,喷施1~2次,间隔5~7天;或采用敌敌畏乳油(150ml/亩)浸泡粉笔进行人工防治。点蜂缘蝽防治,在大豆结荚鼓粒期间,可采用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或氰戊菊酯+吡虫啉等药剂,药剂轮换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药,喷施2~3次。在重大病虫防治过程中,可与喷施叶面肥同时作业,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促”“一喷多效”,实现防病、防虫、减灾、提质、增产的效果。
 
  三、防涝抗旱
 
  针对持续阴雨发生的涝灾,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迅速疏通沟渠,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尽快把田间积水和耕层滞水排出去,减少田间积水时间,降低土壤含水量,促进或保持根系活力。积水排出之后,待土壤表层土干燥后,应适时进行中耕松土散墒,避免土壤板结,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利于大豆根系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同时提高大豆抗倒伏能力,并起到防除杂草的作用。针对涝害造成营养不良的田块,可通过根部和叶部进行施肥补充养分,根部施肥以磷钾肥为主(3~5公斤/亩),适量施硝态氮肥(2~3公斤/亩);叶片喷肥每亩用尿素125克,硼钼微肥15克,磷酸二氢钾100克,也可加施适量氨基酸肥等,喷施1~2次,增强自身抗逆能力。此外,部分坡地、沙岗地等易旱地块,在大豆鼓粒期遭遇阶段性高温干旱时,应及时灌溉,每次每亩灌水量20立方米左右,尽量减少花荚脱落。
 
  四、适时收获
 
  联合收获最佳时期为大豆完熟初期,此期间大豆籽粒含水率在15%~25%,叶片全部脱落,籽粒归园,摇动大豆植株会听到清脆响声。采用专用型大豆联合收割机(挠性割台),要求割茬低,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一般为5~6厘米。作业时段应选择早、晚时间段收割;避开露水时段,以免收获的大豆产生“泥花脸”;避开干燥高温时段,以免炸荚造成损失。作业质量达到:损失率≤5%,含杂率≤3%,破碎率≤5%,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85%,收割后的田块应无漏收现象。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