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种子协会成立于1982年,40多年来,一届届、一代代会员(种子科技工作者)在种子管理体制“政企分设”“政事分设”“管办分离”的改革进程中,坚守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坚持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品种创新、方法创新,坚持为政府、为行业、为企业服务,充分发挥了连接政府与种业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山西种业发展贡献出了时代力量。新时代,山西省种子协会立足观念创新、工作创新、方式创新和思路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着力推动山西种业高质量发展。
1
观念创新,树立服务整体观
山西省种子协会始终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站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视角,树立服务山西种业的整体观,致力于提升种子协会的整体意识、整体视野和整体活力,提高服务山西种业的能力和水平。
1.1树立整体意识
开展种质资源普查
充分发挥协会优势,积极参与到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服务全省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共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480份,普查征集(收集)种质资源3936份,抢救性收集了一批珍贵种质资源,其中临汾市翼城县的珍珠玉米和晋城市泽州县的芹菜入选2021年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顺利完成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的阶段性任务,保护了种源安全。
服务科技创新攻关
自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以来,山西省种子协会联合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数次组织召开山西省种业发展政产学研交流研讨会,邀请政府主管部门、行业领军学者、优秀育种专家、种业企业等,为山西种业振兴出谋划策,促进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进行通力合作,开展联合创新攻关,形成区域创新优势和实体。
协助构建种企阵型
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对山西省种业企业开展深度摸底调查和竞争力分析,着力构建全省种业企业阵型,坚持“既要扶持培育大而强的领军企业,也要支持发展专而精的特色企业,还要培育一批在种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重点环节上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撑或服务的平台型企业”的理念,推动形成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企业协同发展的种业集群。
推进制种基地建设
参与拟定省级现代种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工作,逐步在东部太行山区、西部吕梁山区、北部高寒冷凉区建立杂粮良种繁育基地,在晋南地区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在运城、临汾、晋中地区建立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在东部太行山区、西部吕梁山区建立水果、中药材繁育基地,在忻定盆地建立蔬菜良种繁育基地,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为标准建设全国杂粮优质种业基地和全国果树种苗供应基地,满足农业“特”“优”战略发展需求,提高种子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推进实现制种产业化。
辅助净化种业市场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和质量管理,配合执法部门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为种业侵权者戴上“紧箍咒”。积极协助建设山西种业大数据平台,有效支撑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信息查询、公共服务、业务办理、统计调度、案件举报等一站式查询和办理服务。
1.2建构整体视野
站在知识产权的高度,增强保护能力
积极参加中国种子协会开展的种子行业信用评价和种业信用骨干企业评审活动,2022年推荐的山西潞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中农赛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山西种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站在法治建设的视角,提升维权效能
山西省种子协会多次精心组织种子法律交流活动,旨在为会员提供专业、全面的法律咨询服务,确保会员企业在全国市场中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助力会员企业稳健拓展全国市场。
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增强核心竞争力
协助山西种业企业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种业要素资源,充分利用统一的市场法律、税务体系、语言文化和商业规则,充分发挥山西品种及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山西种业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把握数字化转型趋势,强化平台功能
加快种业信息的传播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融入国家和各省级种子协会的种业平台,通过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提高山西种业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种业产业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聚焦种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合作机制
加强省际协会间的交流合作,积极拓展协会会员在种子健康、标准制定、生产加工和产品流通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种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种业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1.3增强协会活力
激活平台功能
通过会议平台,汇聚行业精英,共谋发展;利用活动平台,开展课题研究、考察交流;设立培训平台,按照企业需求,组织专题培训;加强宣传平台,及时传递新动态、新品种、新经验。
增强功能活力
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致力于公益事业,展现协会的社会责任感;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培训交流,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组织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展览展示活动,并进行品种评选,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
强化文化活力
努力建设种业家园,增强会员间的文化认同感,营造和谐的行业氛围;坚守政策阵地,维护协会的良好形象,树立协会在行业内的权威地位;积极树立协会品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
2
工作创新,夯实服务新基础
山西省种子协会始终以山西现代农业发展和“种业强省”战略为导向,着眼于服务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振兴地方种业,注重在人才培养、基础调研和形象展示上发力,推动山西由种质资源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
2.1服务人才培养
开展校企联合办学
组织省内20余家知名种业企业和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出资创办了种业强省创新创业先锋班(以下简称先锋班),即在种业相关专业的大三年级或硕士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与种业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生毕业时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先锋班每年择优遴选30名学生进行小班教学,通过“企业出题、学校答卷、政府检阅”的形式积极为地方培养种业人才;开设的课程根据企业所需进行“订单式”设置,突出先锋班的实践教学和企业认同文化教育,日常课程由高校邀请省内外种业行业专家教授、资深育种家、行业管理者等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周末及寒暑假由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提前融入企业发展,学生毕业即入职企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几年来先锋班陆续为山西种业输送了一批复合应用型优秀毕业生。
组织种业职业经理人技能培训
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同承办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山西省种业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技能培训班,择优遴选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国家种业高级管理培训师、知名种业企业高管、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等组成师资队伍,采用集中授课、讨论交流、实训模拟、现场教学、线上教学等培训方式,开展种业相关法律法规、种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种业企业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农业职业经理人基础、市场营销、人与生产力管理、财务管理、目标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参训学员主要来自于山西省种业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业务骨干等核心岗位人员,每批参训学员共50人,每批培训的总时长约230个学时。通过培训,加深了参训学员对《山西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的认识,帮助其架构起种业知识体系,增强其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使学员进一步明确现代种业发展方向。
2.2注重基础调研
开展山西种业发展现状调研
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完成山西种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项目,项目组成员深入到省内外种业管理部门、农业科研院所等机构,进入到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种业企业和制种基地,走访了种业管理者、育种家和企业家等,历时5个月,撰写形成《山西种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该报告系统反映了山西种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聚焦山西“特”“优”战略和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对策及路径。
进行山西种业企业扶优调研
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合作承担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资助的山西省种业企业扶优调查研究项目,撰写了《山西省重点优势种业企业调查报告》,从地理区域、产业分布、作物分类、企业类型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农作物种业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支持山西农作物种业企业做大、做专、做强的一系列扶优对策建议,并撰写论文《山西省农作物种业企业扶优对策探讨》发表在《中国种业》期刊上,为山西种业迈向“特色种业强省”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2.3做好形象展示
组织全省18家种业企业参加第十九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采用多媒体及先进展览科技,生动地展示出山西种业的形象和品种创新能力,展现山西省种子协会“联袂山西种业,共创种业辉煌”的风采,进一步利用好政策资源,搭建优质平台,促进企业间的资本联合和技术合作,从而推动山西种业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组织全省24家种业企业参加第二十届全国种子“双交会”(合肥),展示出山西种业的品牌实力、品种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山西省种子协会为山西种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山西种业的形象。
3
方式创新,增强服务新动能
山西省种子协会始终以提高山西种业现代化商业育种创新能力为着力点,采取“聚起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强新品种研发主体的创新和生物育种产业化新动能。
3.1“聚起来”
抓党建
成立协会党支部,强化党建赋能,促进协会组织建设,凝聚育种家、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智慧,引领种业发展。通过开展“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聚合产业力量、凝聚人才力量、释放发展活力,增强协会服务会员、服务种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抓机制
成立协会农作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工作站,建立引种备案品种试验和南繁科研育种工作机制,提高新品种试验和科研育种人员的研发能力,增强南繁基地试验和管理水平。
抓试验
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及相关规定,承担同一适宜生态区省际间品种引种备案试验任务,接受省级种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通过规范试验,自2022年开始,连续3年承担336个玉米品种和54个小麦品种的引种备案工作,为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提供科学依据。
3.2“走出去”
抓科研
组织多家有实力的种业企业和育种单位,参加三亚全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明确国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种业创新体系关键举措;考察学习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玉米国际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现代种业育种“硅谷”创新基地,对标高标准、高科技,发挥山西种业在品种科研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构建现代化商业育种体系和多主体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抓科技
组织省内30余家种业企业,参加中化集团(扬州)生物育种论坛和“先正达(北京)生物科技之旅”,确立种业在生物育种时代下的战略思路和创新对策。目前山西有2家种业企业(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和山西中农赛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全国首批《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抓合作
积极参与支持有实力的种业企业“走出去”,先后与国内知名种业企业及生物育种机构,达成多个生物(转基因)育种合作项目,在强强联合或资源整合上实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3.3“请进来”
抓技术
邀请省内育种和技术专家,传授品种试验技术和方法,增强试验人员责任感,提高操作能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讲解生物育种和转基因应用技术,增强对种业与生物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新认知,提高创新能力。
抓项目
参与山西省玉米制种基地回归建设项目,在黎城玉米制种大县的创建过程中,积极投入服务,参与基地的考察工作,组织制种技术研讨会,并致力于成功经验的总结与推广。
抓法规
为增强行业内的新品种权保护意识,提高种子认证能力,邀请农业农村部资深专家解读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种子认证制度,为种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指导和实务建议,进一步强化了种业企业在新品种权保护方面的认识,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种子认证能力。
4
思路创新,引领服务新方向
山西省种子协会始终以服务种业科技创新,支撑山西“特”“优”农业发展为目标。未来,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和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广大会员(种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山西省种子协会将在政产学研、探索实践、桥梁纽带方面积极开拓思路,勇当山西种业发展的促进者。
4.1政产学研方面
一是建好工作平台,把山西省种子协会打造成山西种业政产学研信息技术交流合作的平台。二是汇聚创新合力,确立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积极推进种业企业、科研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汇聚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合力,构建山西种业发展高地。三是聚焦前沿科技,重视分子育种、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种业领域的应用,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推动种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紧密合作,构建互促共赢的协同机制,助力种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突破。
4.2探索实践方面
一是聚焦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会员(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在新品种创制、新技术推广和新模式运行上进行探索与实践。二是加强品种试验,举办山西省品种试验技术培训班,积极参与到全省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测试工作中,为新品种试验示范、测试审定、品种引进和市场推广提供科学有效的试验数据。三是加强品种开发,帮助种业企业增强新品种开发力度,加快新品种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赢得市场主动权,提高竞争能力。
4.3桥梁纽带方面
一是加强协会党建,增强协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提升协会服务山西种业的凝聚力和服务力,以党建推动山西种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协会功能,聚合种业企业的力量,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加强科技市场合作、加快融入优势企业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步伐,提升各项活动的组织能力和宣传能力。三是增强协会破局思维,走出山西,融入科技发展新时代,把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促进山西种业振兴的“最大变量”,持续当好平台搭建者、资源链接者、企业服务者,循新启帷,进阶而上。(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自《山西省种子协会在服务种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朱俊菲,张岳遥,董思浩,徐建平,张世平,张敬忠,刘爱文
☞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北京粮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中农赛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种子协会;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刊于《中国种业》2024年第8期第57-60页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