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农谷”建设的浪潮中,河南省延津县凭借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构建小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如今,这里已集聚近百家粮油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高达152亿元。
近日,记者来到延津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只见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一幅现代农业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正在田间查看农作物长势的延津县兆丰农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建会满脸洋溢着喜悦之情。
“有了这高标准农田,灌溉设施齐全,道路也通畅,不管是播种还是收割都方便多了。”徐建会说,“我们期待政策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实惠,让我们种粮更有积极性。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来指导我们种粮,提高延津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截至目前,延津县累计投资12.5亿元,全域建成80万亩高标准农田,后又投入9亿元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与此同时,不断强化专用生产基地建设,建成4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生产基地和8.1万亩茅台酒专用小麦示范基地。
种出好粮食,种子是基础。“我们坚持科技创新,积极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实现科研需求与市场服务的无缝衔接。在品种选择上,注重其内在品质和市场潜力,不断提升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带动当地农民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小麦产业发展。”延津县帝益麦种业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寇复宾说。
当前,延津县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起规模化种子繁育基地,年繁育种子近3亿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培育出多家种业企业,形成小麦种子特色产业集群。完善的小麦标准体系,为百姓的餐桌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走进延津县克明面粉有限公司内,可见运输面粉的卡车排成长队等待装车,整个厂区是一派忙碌景象。随着延津小麦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也让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延津小麦的卓越品质为企业生产高质量的面食产品提供有力保障。”该公司小麦收购部主管杨金辉说,“政府的支持和产业的集聚效应,让销售渠道更加畅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乔红臣是该公司的一名工人,曾经长期在省外务工,自从延津小麦的名气越来越大、入驻延津的企业越来越多后,乔红臣在家门口也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现在龙头企业入驻延津,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庭,实在是太好了。”乔红臣兴奋地说。
依托小麦品质与品牌优势,延津县实施“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模式,引育多家龙头企业,形成六大产业集群,组建公司并设立基金,打造特色产业链。探索“园中园”路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五个特色园区,如鲁花产业园、克明产业园等。同时,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组建创新联盟,建立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聘请专家成立工作站,转化应用百余项科技成果,积极推动延津小麦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构建小麦产业全链条新格局。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延津小麦发展驶上“快车道”。如今,“小麦+电商物流”让延津的特色小麦产品通过网络迅速走向全国。“延津小麦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前我们的小麦产品主要通过传统模式在线下销售,现在通过小麦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了以面制品为核心的电商产业链。”延津县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争介绍。
为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延津的优质小麦产品,延津县建设电商物流和创业创新孵化园,铺设县级、乡镇、村级服务中心站点,其中克明是多家电商销售平台头部卖家,九洲五味掌心脆是拼多多平台休闲食品类目销量第一,园区三家辣条企业为十几个电商创业团队提供了产品支撑,越来越多的小麦深加工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千家万户。
在延津县,“小麦+文化旅游”成效显著,建成小麦主题公园和文化馆,举办各种活动,提高了延津小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百姓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同时,“小麦+品牌创建”让延津小麦品牌估值高达97亿元,积极申报注册“延津麦·强筋面”区域公用品牌,与克明、鲁花等企业品牌进行双标营销,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共生的完整品牌体系。
时下,随着延津小麦全产业链的发展,众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实行订单生产和标准化经营,农民种粮亩均可增加500余元;“5G+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让粮食增产、成本降低,为农民的幸福生活持续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