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水稻亩产超636公斤——吉林大安以有机硅新材料治理重度盐碱地成效显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18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李鹏  浏览次数:330
 

  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大安市人民政府组织农业领域专家,对吉林省大安市实施的1.6万亩重度盐碱地改良工程水稻示范地块进行实打实收测产。测产专家组随机选取3块稻田,经编码测量、机械收割、水分测定、称重去杂等严格程序后,实际测产结果显示,示范地块种植的中科发21–9号品种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36.19公斤。

  大安市地处吉林西部,位于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中度重度盐碱地pH值在10以上,含盐量在4‰—6‰之间,为最难治理的盐碱地类型之一,传统治理方法难以奏效。2023年起,大安市该片区项目采用有机硅功能肥治理重度盐碱土壤,今年是地块种植水稻的第二年。“超过636公斤的单产水平,标志着这个治理模式‘一年变良田,两年创高产’的目标达成。”测产组组长、农业农村部耕地保护中心原副主任李荣说。

  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焦勇介绍,近年来,吉林省在大安市积极探索各种盐碱地综合利用途径,选用新材料新技术,大规模治理重度盐碱地,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索出“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自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五位一体的“大安模式”。其中,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硅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科研团队,自2018年起就扎根大安白茫茫的盐碱地,采用添加有机硅新材料的功能肥料创新治理模式,直接治理6万余亩、累计参与治理逾10万亩盐碱地,成为“大安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创高产的同时,这一治理模式还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测产地块的pH值已经从原来的10以上降至7—8。”李荣告诉记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徐明岗指导测产,他表示,该研究团队与硅谷研究院共同开展盐碱地改良试验,多年试验表明有机硅功能肥改良盐碱地的模式效果显著,创造了新材料生态治理盐碱土壤的新模式,此模式的推广应用将为造地增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有益贡献。

  据了解,有机硅作为一种两性材料,能有效调节土壤酸碱性,降低盐离子活度,其亲水性特征使得土壤易形成团粒结构,缓解板结程度,增强微生物活性。有机硅的高强分散性还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增量吸收功能,大大提高化肥利用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模式是创新盐碱地综合利用方式的有力支撑,三者有机结合、共同作用,才使得重度盐碱地由‘白茫茫’变得‘金灿灿’!”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宋福如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