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万亩中轻度盐碱地种植的紫花苜蓿饲草第三茬开镰收割,标志着青海省在海拔2900米内陆复合盐碱地首次实现一年三收。
近年来,针对全省盐碱地存在的适用品种少、出苗保苗难及生长缓慢等问题,省农业农村厅协同相关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和技术集成示范,在5万亩盐碱地上筛选适种燕麦、小黑麦和苜蓿等耐盐先锋作物,通过深翻断盐、避盐播种、节水控盐以及生物移盐等措施,不断改善土壤耕层微环境。同时,通过保护播种、生物壮苗等新技术的应用,苜蓿青干草产量持续增加到一年三收、亩产600公斤,取得“三减三增”的阶段性成效。
据悉,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粗蛋白含量较高。青海省盐碱地苜蓿种植率先探索了高寒地区盐碱地种草改土等生物改良和综合利用的措施,在盐碱地产能增效、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省人工饲草特别是优质豆科饲草生产带来了新的增量,对充分利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