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洪山实验室与未米生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签订成果转化协议,以3000万元价格授权未米公司使用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团队发现的玉米籽粒脱水调控基因 RPG,开展宜机收玉米品种联合培育和开发。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亚洲湾国家试验室、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华中农业大学、洪山实验室等单位负责人,国内14家玉米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参加了签约活动。
据悉,12日晚《细胞》杂志发表了湖北洪山实验室严建兵教授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研究鉴定到一个影响籽粒脱水的小肽,首次揭示了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未米生物科技公司前期参与并跟踪了研究的进展。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作物,但长期受限于缺乏快脱水的品种,导致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面积还不到15%,若且烘干不及时易感染病害,影响食用(饲用)价值。包括湖北在内的一年两熟地区,因缺乏适宜的品种、且两茬作物间隔期短,机械化直接收获籽粒几乎为零,影响了生产效率和种植成本。长期以来,对玉米籽粒脱水背后的科学机制了解不清,难以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快脱水宜机收品种。
围绕这一产业关键问题,严建兵教授团队持续十多年的攻关,建立了籽粒脱水表型田间鉴定技术,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基因 RPG,该基因与籽粒中乙烯信息相关联,敲除该基因,可加快脱水速率。经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发现,敲除改基因后,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量平均下降7%,同时其他农艺和产量性状没有改变。
紧扣产业重大需求,团队以“用”为导向,边研究、边开发、边应用。在找到关键基因后,就紧密和未米生物进行深度合作,该企业独立在多个环境证明了该技术的产业价值,迅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与团队合作完成基因编辑产品的安全证书申报,并迅速和先正达中国、荃银高科、丰乐种业、湖北康农种业等十余家种业龙头企业签订应用推广协议,储备了一批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品系。通过门槛费、里程碑付费和产品销售分成等利益分享模式,团队和企业一起探索出了一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曾德云表示,该项成果的发现,对推动整个玉米育种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为构建以“用”为本的科技创新体系提供了重要范式,值得肯定、借鉴和推广。省农业农村厅将坚定不移地支持科研人员围绕核心种源自主可控、种业自强自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坚定不移地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做强粮油、渔业等产业技术体系,突破性发展生物育种、微生物产业;坚定不移地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围绕国家所需、湖北所能、产业所向、农民所盼,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