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湖北南繁育种中心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湖北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南繁是利用海南岛南部地区冬春气候温暖的优势条件,将农作物育种材料在海南再种一季或者两季,缩短新品种选育周期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60多年来,湖北育种单位依托南繁基地先后取得“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及利用”“红莲型杂交水稻”“绿色超级稻”等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选育出“鄂中5号”“虾稻1号”等主推优质农作物新品种数百个,为保障湖北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湖北全省南繁单位超50家、科研人员600余人,形成以水稻为核心、玉米和经济作物为辅的南繁育种格局,科研基地面积达3940亩。
过去,湖北南繁基地投入有限,科研人员租赁闲置民房作为临时住所和办公场地,人员分散,条件较差,无法开展室内试验,影响育种效率。当前,湖北种业处于快出成果的关键时期,亟须建设高标准南繁基地来提高育种科研能力。此次新建的南繁育种中心,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负责项目实施,建设期为18个月,总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将新建科研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及公用设施配套用房,同时满足200多名南繁人员科研、生活需求。其中,科研用房面积达5000平方米,包括各类作物育种专业实验室以及配套科研设施,面向湖北全省南繁单位开放,打造成集种业创新、作物繁育、科企合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创新平台。
“湖北全省南繁基地现有10万株水稻试验材料,如果能把更多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同时开展筛选、鉴定、分析工作,将直接提升湖北水稻良种选育能力。”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说,水稻育种要进行水稻花药培养实验,水稻花穗娇弱,以前条件有限,在南繁基地取下后,立刻用冰袋包装,寄回武汉实验室分析。这一过程不可控因素多,影响育种研究效果。南繁中心建成后,这项科研可就地完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钱前表示,近年来,我国在海南建设“南繁硅谷”,湖北南繁育种中心建成后将帮助湖北积极对接“南繁硅谷”平台资源,加快推动湖北种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