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玉米品种
省级审定情况如何?
前十名省份都有哪些?
本文汇总了“十四五”以来
玉米品种审定的有关信息
分析了审定品种的分布
以及不同申请主体审定品种数量对比
文中数据来自“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01
各省市审定玉米品种数量
2024年全国省级单位共审定玉米品种1902个(次)(广西、四川、青海无统计数据),品种审定排名前十的省份为:云南(193个)、辽宁(189个)、吉林(173个)、河北(157个)、黑龙江(138个)、甘肃(123个)、山西(114个、初审)、内蒙古(104个)、广西(90个)、贵州(80个)。
在2024年,企业审定品种占比超过90%的省份有河北(94.3%)、辽宁(93.1%)、云南(91.2%);科研院所审定品种超过10%的有广西(34.4%)、黑龙江(26.1%);高校审定品种超过10%的有山西(27.2%);科企合作占比较高的有甘肃(8.1%)。
“十四五”以来,审定品种最多的省份为云南982个,其次为辽宁938个。各省市企业审定品种数量均高于科研院校,科企合作审定品种占比最高的省份为甘肃。
图1 “十四五”以来各省市审定玉米品种数量
2021年全国省级单位共审定玉米品种2192个(次)。品种审定排名前十的省份为:云南(278个)、辽宁(273个)、吉林(237个)、河北(154个)、内蒙古(150个)、甘肃(145个)、山西(140个)、四川(137个)、广西(94个)、陕西(79个)。其中企业审定品种比例超过90%的有:内蒙古(95.3%)、云南(93.2%)、甘肃(92.4%)、河北(91.6%)、吉林(90.7%);科研院所审定品种超过10%的有广西(37.2%)、四川(19.0%);高校审定品种超过10%的有山西(25.7%)、陕西(16.5%);科企合作占比较高的有:辽宁(7.7%)、甘肃(6.2%)。
2022年全国省级单位共审定玉米品种2334个(次),品种审定排名前十的省份为:云南(301个)、辽宁(267个)、吉林(185个)、山西(153个)、河北(144个)、甘肃(128个)、广西(120个)、新疆(111个)、黑龙江(104个)、陕西(104个)。其中企业审定品种比例超过90%的有:辽宁(92.5%)、新疆(91.9%);科研院所审定品种超过10%的有黑龙江(28.8%)、广西(24.2%)、河北(11.1%);高校审定品种超过10%的有山西(28.8%)、陕西(16.3%);科企合作占比较高的有陕西(8.7%)、甘肃(4.7%)。
2023年全国省级单位共审定玉米品种1964个(次)(青海、宁夏、新疆无统计数据),品种审定排名前十的省份为:辽宁(210个)、云南(209个)、河北(188个)、吉林(167个)、黑龙江(125个)、山西(124个)、甘肃(123个)、内蒙古(105个)、贵州(89)、广西(86个)。各省份企业审定品种比例均未超过90%,排名前3的省份为内蒙古(89.5%)、辽宁(89.5%)、甘肃(87.8%);科研院所审定品种超过10%的有广西(25.6%)、云南(21.5%)、贵州(15.7%);高校审定品种超过10%的有山西(21.0%);科企合作占比较高的有甘肃(7.3%)。
02
国审玉米品种申请主体对比
2024年国审(初审)玉米品种960个,其中企业审定品种数量841个,占87.6%;科企合作审定品种数量9个,占0.9%。此前的2021年国审玉米品种919个,其中企业审定品种数量808个,占87.9%;科企合作审定品种数量23个,占2.5%。2022年国审玉米品种827个,其中企业审定品种数量712个,占86.1%;科企合作审定品种数量12个,占1.5%。2023年国审玉米品种801个,其中企业审定品种数量678个,占85.8%;科企合作审定品种数量15个,占1.9%。
自2023年开始国家批准转基因玉米品种的审定,2024年审定玉米转基因品种27个,其中企业审定34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审定2个,中国农业大学审定1个。2023年审定玉米转基因品种37个,其中企业审定35个,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审定2个。
2021年—2024年审定国审品种最多的科研单位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审定国审玉米品种78个,且从2022年开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审定国审品种数量大幅领先其他科研单位。审定国审品种较多的高校有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地市级科研单位有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张掖农业科学研究院,张掖农业科学研究院审定品种多为科企合作。
2021年—2024年企业审定国审品种排名中,登海种业均排进前五名,共审定玉米品种103个。河南豫玉、北京联创、中种国际均出现3次,分别审定玉米品种72个、65个、54个。
综上,企业已成为玉米商业化育种的主体。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2011]国发8号文件)明确了以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主体的方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种子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就审定品种数量而言,企业已大幅度超过了科研院所。
但是,我国种业公司数量多、体量小,与国际大公司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育品种仍难与拜尔、KWS、利马格兰等大型公司抗衡。另外,转基因政策的放开对种子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些公司积极布局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如中种集团、北京联创、登海种业等大型种子公司已掌握多个转基因品种,占据了市场优势,而其他中小型公司则因缺乏转基因技术而面临市场压力。未来几年,随着转基因品种的进一步推广,非转基因种子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中小型种子公司应尽快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的合作,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方面获得提升,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在国家明确以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主体的形势下,科研院所应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企业的市场和渠道加快成果的产出及转化。目前,科企合作最好的省份为甘肃,原因是甘肃有我国最大的制种基地,大量企业和科研院所均到甘肃制种,加快了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