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省级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等单位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害基数、栽培管理、品种布局、今冬明春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9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9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3.9亿亩次;二化螟总体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水稻病毒病总体偏轻发生。
一、发生趋势
(一)虫害
二化螟在南方大部稻区总体大发生,江南、长江中游稻区重发风险尤其突出,全国发生面积2.5亿亩次。
稻飞虱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3亿亩次。其中,西南东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稻纵卷叶螟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次。其中,西南东部、华南中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三化螟、灰飞虱、大螟、稻秆潜蝇、粘虫、台湾稻螟、水稻跗线螨、稻粉虱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
(二)病害
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其中,西南北部、华南中西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主产稻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稻区偏重流行风险高;全国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南方稻区总体偏轻发生,回升趋势明显,西南南部、华南中东部、江南西部等局部稻区存在偏重发生风险;全国发生面积300万亩。
稻曲病、白叶枯病、穗腐病、胡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橙叶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500万亩。
二、预测依据
(一)二化螟冬前虫源基数远超大发生指标
据调查,各地二化螟冬前亩残虫量高,远超翌年大发生的虫源基数(1000头)。江南稻区,湖南、江西、浙江平均亩残虫量为1.0万—1.7万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25%以上,其中,湘北、湘南、赣北、赣中、赣西、浙中、浙北、浙西南局部达2万—6万头,个别田块超10万头。华南稻区,广西、福建平均亩残虫量为3000—50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18%以上,其中,桂北、桂中、桂西南、闽西北局部达5000—2万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湖北、安徽、上海、河南平均亩残虫量为2500—35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30%以上,其中,鄂北、江汉平原南部、皖东南、豫南以及沿江沿淮地区局部达4000—1.5万头。西南稻区,四川、贵州平均亩残虫量为1800—23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4%以上,其中,川东北、川南、黔东北局部达2500—4000头。
(二)水稻种植制度和栽培管理措施有利于病虫害发生
南方大部稻区稻作类型复杂、种植密度增加,机插秧、直播面积增长迅速,导致播栽期长、生育期差异大、桥梁田多,有利于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重大害虫的辗转为害。水稻品种仍以粗秆大穗为主,田间郁闭度高,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高留桩机收、秸秆还田等栽培模式推广普及,导致残留稻桩较高,有利于菌源积累和害虫越冬。
(三)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区域间差异明显
全国各稻区主栽品种多为优质稻系列,品种抗性差异明显,不同区域均存在稻瘟病流行的风险。西南稻区水稻品种抗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据四川邛崃病圃抗性评价,全省112个主栽品种中表现抗病或高抗占比为65%;重庆感病或高感品种占比同比减少9.9—13.7个百分点。东北稻区,黑龙江全省596个品种中中抗及以上抗性品种占比达50%左右,但五常、尚志等主产稻区部分市县感病或高感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54.6%—71.7%,流行风险大。江南稻区,湖南、江西中早、中组、中安系列等感病品种仍有一定种植面积,重发风险大。
(四)今冬明春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害虫越冬和发生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5年1—2月,我国华南东部、西南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有利于水稻害虫越冬。2025年春季,水稻早稻主产区大部气温总体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有利于水稻螟虫等钻蛀性害虫的发育繁殖和发生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