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全球狂收 6000 份种子,揭秘“种子猎人”的财富密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20  来源:智种网NOVOSEED  浏览次数:980
 

      以下文章来源于石时农业 ,作者石时农业



引言

      从国际学校的教务老师到“种子猎人”,上海姑娘方芳的跨界经历充满了偶然与必然。

      2013年,一次英国出差让她接触到了多肉植物,从此开启了她的农业创业之路,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不管将来做的好或是不好,哪怕是换赛道,我应该都不会离开农业,不会离开土地。

      从多肉植物到家庭园艺,再到如今的种子收集与育种,方芳和她的团队“种子猎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了6000多份种子资源,在上海和浙江建起150余亩种子王国,致力于保护老品种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在充满挑战的创业路上,在种业巨头垄断的市场中,

      · 如何从零建立种子王国

      · 种子猎人在中国种业中的角色

      · 阳台经济与乡村振兴的桥梁

      · 多少美味濒临消失

      · 观点:短链闭环,让“阳台经济”倒逼种业升级

  “种子猎人”的跨界之路

      Q. 如何从国际学校的教务老师转型到农业领域?

      做农业之前,我做了四年的国际学校教务老师。我并不是农业出身,也没有科班背景,完全是误打误撞进入的。

      2013年去英国出差,当地悠闲的生活方式与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让我对植物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开始尝试种植多肉植物,并逐渐扩展到更多的花卉和绿植。然而,阳台空间有限,种植的植物越来越多,阳台已经无法容纳。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份兴趣转化为事业。

      犹豫了大半年,2014年我正式辞去了教务老师的工作,开始全职从事家庭园艺行业,尤其是多肉植物的种植与销售。然而,多肉市场的快速崛起与衰落,让我意识到单靠它难以持续发展,18、19年的多肉市场已不似从前。不过,经过一番调研,我与两位业内朋友依旧看好家庭园艺市场,尤其是阳台蔬菜。于是2019年我们三人合伙创立了公司,我也从上海搬到了乡下。品牌最初名为“种子拯救者”,后来,因商标问题,也因这个名字略显沉重,便改为更具主动性、行动感的“种子猎人”。

      Q. 创业初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首先是我们三个“非正规军”合伙人之间的磨合。第二是技术方面,不同品种的种植和养护方式影响产量和数据收集。第三是资金问题,购买种子,尤其是从国外进口种子的周期长、成本高;在国内,我们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渠道去寻找种子,甚至在微博、QQ留帖询问。

      最大的困难则是人力,农村缺乏年轻劳动力,难以招到适合电商工作的人。最初的农场在溧阳,由于位置偏远,甚至不得不自己接送员工上下班。考虑到这些问题,第二年决定搬迁至离市区更近的地方。新农场50亩,从无到有,亲力亲为,逐步建设并扩大了规模,旺季时处理订单能用到十一、二个临时工。

      Q. 经过多长时间成长到这么大的业务体量?

      公司从前期的负资产状态到一年半后实现盈利,年营收接近400万元。

      业务量并非从创立之初立即增长,而是在大约一年半后,即第二年的春天,有了显著好转。这一时期恰逢疫情爆发,起初担忧疫情的负面影响,但反而因为人们被困家中,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业务量开始上升。起初,团队只有三个人,资金主要确保工人工资和运营成本,我们三人的收入有一年半的时间为零。直到第二个农场启动后,业务才开始向好,团队成员才开始挣出生活费。

把消失的味道找回来

      Q. 6000多份的种子资源,是如何收集起来的?

      2018年以来,种子猎人已收集了大约六千多份种子资源,最初主要从国外收集,特别是从保护传家宝种子有序的公司,如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日本的种子引进过程尤为曲折,因为日本对中国有严格的种子出口限制。随着收集工作的深入,逐渐聚焦于番茄品类,并从美国、英国、爱沙尼亚等国引进多种番茄品种。在国内,通过参加种子展和与农民交流,尤其是在云贵川等山区,收集到了一些传统老品种的种子。同行间的交流也是获取优质种子资源的重要途径。

      Q. 不仅保护老品种,还选育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这个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国内许多地方老品种因产量低、抗性差、储运难等因素被市场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优点。我们通过试种,筛选出具有突出优势的品种,并进行传统育种,选育出兼具产量和口感的品种。

      Q. 种子猎人是否与农科院所和高校合作?

      我们与国内多个农科院所和高校建立紧密合作。我们为其提供国外引进种子的资源,这些资源对于院校的研发和筛选工作至关重要;农科院所的专家们则对我们试种的品种进行定期访问并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帮助解决病虫害等问题,促进种子猎人的品种选育工作。

      我们收集的品种里,以番茄类为最多,目前达到了2000多种。每年会向江苏省农科院提供部分番茄品种,用于实验和种子库的更新,同时利用农科院的资源保留这些品种。

种子背后的阳台经济

      Q. 核心产品是什么?

      核心产品有三大类:番茄、瓜类和叶菜类。

      其中番茄是最主要的品类,我们在番茄品种多样性上做到了行业领先,没有哪家公司会为了种番茄收集几千个品种,并且每个品种都进行试种和记录。瓜类的种植不仅补充了产品品类,也符合土地轮作的要求,使农场四季均可友好种植。

      Q. 目前的赛道里,还有哪些机会?

      在种子和番茄等具体领域,年轻从业者有机会通过了解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例如在口感、包装和颜色等方面。

      Q. 如何预判市场趋势?

      近年来,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显著增长,如花椰菜、迷你南瓜和各类番茄等。团队自身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并能快速做出反应。

      例如樱桃番茄的市场发展。起初市场上只有单一品种的樱桃番茄;客户收到我们寄送的五彩小番茄样品后,非常喜欢,非常想买;但如今已经在市场上泛滥了,需求量也非常大。虽然其市场依旧在上升阶段,然而,面对大资本、大企业的入局,小团队在竞争激烈的樱桃番茄市场中难以分得一杯羹。因此,团队正在探索大果番茄这一尚未完全开发的市场,以求在小众渠道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市场差异化。

      Q. 客户群体是怎样的?是否有通过特色品种帮助种植户转型成功的案例?

      客户群体主要分为两类:

      城市消费者,主要为一、二线城市28-45岁的人群,主要通过电商渠道购买产品,用于家庭园艺;城市周边以中小型农场为主的B端客户,集中在江浙沪,该区域的的农场相对更加小而精。

      品牌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为线上零售,占比约70%,同时计划加强与中小型农户的合作,扩大B端业务比重,以实现长期发展和农业生产领域的深入。因此,未来也特别需要多维度人才来支持在电商和B端市场长期投入的策略。

      以嘉兴为例,一个主要种植中小果红番茄的地区,农户通过种植特色种子,净利润从原来平均每亩8000左右提高到4万元,展示了特色种植在提升农户经济收益和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确保长期发展,我们会针对性地建议农户分散种植多个品种以减少风险。对于村,五个、十个品种是不多的。对于一般农户,为了方便管理,我们建议只聚焦一个品种。

      Q:种子猎人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和社区活动吸引年轻人关注农业?

      种子猎人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农业。方芳表示,未来种子猎人将开放农场,开展研学、采摘等活动,让消费者能够亲自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用中国人的手握紧中国的种子

      Q. 您认为种子猎人在行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怎样的愿景?

      种子猎人扮演了种子资源保护者的角色。中国的农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种子猎人通过收集和保护老品种,为中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我们收集的种子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化,更多的是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品种资源。我们希望为中国的种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用中国人的手握紧中国的种子。

      长期愿景是成为传家宝种子领域的知名品牌,并在全球种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希望种子猎人能够成为中国种业的特色品牌,尤其是在番茄这一品类上。

      Q. 您希望政府或者社会,给我们提供哪些方面的助力?

      据我所知,在地方品种保护和农业创新支持方面,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在江苏省,尽管存在如溧阳白芹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品种,但当地对这些品种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较低,甚至当地居民对此了解有限。而就我的经历而言,浙江省对我们这种新型农业企业的重视程度更高,政府对具有种子库和致力于农业创新的团队给予了快速响应和支持,体现了更强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这表明,地方品种保护和农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与地区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在特定领域提供更多助力。

      Q. 有的时候,老品种并不一定好。在转基因已经商业化的今天,你如何看到消费者对品种的某些认知偏差?

      很多消费者会比较偏执地认为“我不认识的,没见过的就是转基因。”包括我们的彩色番茄进入市场的时候,一度接受度很低。随着市场教育的时间积累,认知才慢慢形成。其实,食品安全问题也面临着被过分夸大的问题。

      对于转基因品种,我们抱着尊重的态度。但就产品来讲,考虑到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说明了“坚持不卖转基因”,让客户放心选择。

      Q. 农场经营中,对生态与商业之间的平衡有怎样的探索?

      在农场经营过程中,我们尝试了有机种植,但发现这并非可持续的商业选择。尽管考虑到现实因素,无法完全实现纯有机,但避免使用化肥,以有机肥来取代。在农药使用上,遵循国家规定合理使用,并尽可能选择生物农药。

      Q. 你如何看待新农人在创业中遇到的机遇和困境?

      农业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尤其是与金融、地产等其他行业相比,它不受高峰和低谷的影响,因为食物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当前农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行业断层,即年轻一代逐渐加入,而中间年龄段的专业人士相对较少,这一现象为年轻人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农业资本论

      核心逻辑:短链闭环,让“阳台经济”倒逼种业升级

      种子猎人的颠覆性在于“反向农业”路径:用户需求即研发指令。通过电商直连C端家庭,他们从“阳台种菜”的热潮中捕捉精准需求——消费者对番茄颜色、口感甚至种植趣味性的反馈,直接驱动品种选育。例如五彩小番茄的爆红,源于都市人对“新奇体验”的追求;而大果番茄的布局,则是对预制菜、轻食等B端赛道的预判。这种“需求研发供应”的短链模式,让传统农业“盲人摸象”式的试错成本锐减,更让小众品种有了规模化落地的可能。

      壁垒构建:6000份种子库,是资源护城河,更是社会资产

      在巨头垄断的种业江湖,种子猎人用“全球采集+在地创新”打造差异化壁垒。他们从云贵川山区抢救濒危老品种,与美国、日本的特色种子杂交优化,既保留传统风味,又提升抗病性与产量。例如嘉兴农户通过种植其特色番茄,每亩收益从八千元跃升至四万元。更关键的是,他们与农科院深度合作,将种子资源转化为公共科研资产——这不仅是商业护城河,更是一场关于粮食自主的“种子保卫战”。

      未来战场:从“卖种子”到“卖生活方式”

      种子猎人的野心不止于交易,而在于重构“人与土地的关系”。通过农场研学、亲子采摘等活动,他们将用户转化为“种子社群”成员,让种菜从阳台消遣升维为参与粮食安全的公民行动。未来两大趋势清晰可见:

      1. 场景化育种:针对预制菜、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定制专用品种,例如高甜度沙拉番茄、耐储运南瓜;

      2. 赋能乡村振兴:联合中小农场打造地域IP,用特色种子激活“一村一品”,让农户从代工者升级为品牌共建者。

      给创业者的启示:农业创业的关键在于“重构基因”

      用户基因:读懂都市新中产的“田园情结”,用新媒体将种菜包装成生活方式;

      技术基因:以种子库和育种能力筑底,让传统农艺与数据驱动结合;

      社会基因:将商业利益与老品种保护、助农增收绑定,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当国际种业巨头用专利捆绑全球餐桌,中国农业需要更多“种子猎人”——他们握紧的不只是6000份种子,更是一个关乎饭碗自主的未来。农业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一粒种子的基因里。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