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首席专家张其安介绍,新的辣椒育种技术使选育效率提高了3倍,利用该技术创制育种亲本可使制种劳动力效率提高2倍以上。育种团队通过提高辣椒育种效率,建立光质调控、温度、肥水一体化系统,使辣椒生长周期缩短50%,实现年繁育4代,育种速率提高2倍。
项目在合肥、阜阳、马鞍山以及宿州、江苏徐州、海南三亚等地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20多个,在安徽、山东、江苏等地示范应用新品种10余万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项目培育的‘皖椒177’皮薄、肉脆,浓辣、味香,连续坐果能力强,品质和综合性状优于对照薄皮椒主栽品种,聚合了早熟、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高产等特性,适宜春季大棚早熟栽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所长严从生告诉记者,该品种在和县、阜南、舒城等主产区推广面积达3万亩,比国内同类品种增产12%,已成为新一代高品质辣椒换代品种。
“皖椒103”具有耐低温弱光、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明显优势,是安徽省设施长季节栽培高品质螺丝椒主栽品种,累计推广1.1万亩。
牛角椒“萧美红918”是秋延越冬栽培红椒专用型品种,具有高抗病性,红果鲜艳,果实耐储藏,无裂痕,精品果率高,亩产近万斤,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和县等地年种植面积达3万亩,占比25%。
长季节栽培品种“皖椒171”耐低温弱光,连续坐果能力强,产量高、口感品质好、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于对照荷兰进口品种“37-79”,增产15%。在替代同类进口品种上有很大潜力。
此外,项目培育的“东方109”“东方111”等一批品种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进行生产示范,耐高温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产量较当地市场上的主流品种高12%,当地种植户对该品种认可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