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早部署早行动抓好麦田春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6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326
 

  一年之计在于春。抓好春季田管、确保夏季粮油丰收,对稳定全年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立春过后,我国冬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期。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各地冬小麦苗情好于常年。但由于去年越冬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少,表层土壤散墒快,发生春旱的隐患较大,同时存在部分早播麦田旺长、徒长,个别地块病虫草害基数较高等问题。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广大农户要抢抓农时,做好春季麦田管理,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施策积极预防气象灾害

  防春旱。立春后,气温回升,田间蒸发量增大,发生春旱的可能性较大。要密切关注土壤墒情变化,指导各类种粮主体科学抗旱。对于冬前未浇灌越冬水的地块,若干土层超过5厘米,则应在小麦返青后及早小水浇灌,建议使用滴灌、喷灌、微喷灌进行节水灌溉,避免大水漫灌降低地温,影响植株返青生长;对于已浇灌越冬水且墒情适宜的地块,要密切关注墒情变化,不要急于灌水,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机械镇压,压碎坷垃,弥实土壤裂缝,减少水分蒸发,起到增温、保墒、抗旱、控旺的作用。镇压应掌握“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原则,即:土壤墒情适宜或不足的地块要抓紧镇压,过湿地块不宜镇压;土壤暄松地块应镇压,未解冻地块不宜镇压;对晚播麦要轻压不要重压,避免出现机械损伤。镇压过后,应配合进行划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防春冻。春季冻害(倒春寒)是常发气象灾害,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切实做好预警预防工作。可在降温之前适量灌水,调节近地面小气候,减轻早春冻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有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地块可进行节水灌溉。若发生早春冻害,要第一时间适量浇水,追施速效化肥,平衡植株水分状况,促进养分吸收,一般每亩追施纯氮4—6公斤(尿素8—12公斤),保大蘖、壮蘖。同时叶面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分蘖生长,促蘖成穗,稳定穗粒数,减轻受冻损失。

  分类管理 促苗情转化升级

  旺长麦田。冬前群体每亩超过80万的麦田为旺长麦田。春季田间管理重点是控旺转壮,抑制春季无效分蘖,防止后期早衰、倒伏。

  镇压控旺。镇压可抑制无效分蘖发生和基部节间过度伸长,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旺长麦田要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进行镇压。旺长严重地块可每隔7—10天镇压一次,力争镇压2—3次。多次镇压时,方向应保持一致。

  肥水管理。对有“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应进行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亩追施纯氮7公斤左右(尿素15公斤左右)。

  化学调控。对没有镇压设备或者镇压控旺效果不佳的麦田,可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基部节间伸长,促进根系下扎,控制植株过旺生长,防止生育后期发生倒伏。

  三类麦田。冬前群体每亩小于45万的麦田为三类麦田。此类麦田小麦苗龄小,分蘖少,春季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应“早划锄、早追肥”,一般在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左右开始划锄,拔节前力争划锄两三遍,增温促早发。分别在土壤返浆期和拔节期进行追肥,每次每亩施纯氮四五公斤(尿素约8—10公斤),以增加亩穗数,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只要墒情合适,应避免在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延迟小麦生长发育。

  二类麦田。冬前群体每亩45—60万的麦田为二类麦田。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应在小麦起身后期进行肥水管理,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纯氮7—9公斤(尿素15—20公斤)。

  一类麦田。冬前群体每亩60—80万的麦田为一类麦田。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肥水后移、促蘖成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要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一般的麦田,要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纯氮7—8公斤(尿素15—18公斤)。

  旱地麦田。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进行镇压划锄,提墒保墒。对于苗情较弱的旱地麦田,可在土壤返浆后,借墒追肥,促苗早发;对壮苗麦田,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借雨追肥。一般亩追施纯氮6公斤(尿素约12公斤),缺磷地块要配施磷酸二铵,促根下扎,提高抗旱能力。

  精准用药 防控病虫草害

  病害防治。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可在返青期选用丙硫菌唑、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喷雾,施药器械尽量采用自走式高架喷雾机或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时应注意调低喷头高度和方向,适当加大用水量,重点喷小麦茎基部。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可选用烯唑醇、氟环唑、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喷雾。

  虫害防治。防治麦蚜,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吡蚜酮等药剂。防治麦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返青后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10%时,可结合锄地用辛硫磷配成毒土撒施。

  化学除草。小麦返青以后要适时开展春季化学除草。早春气温波动大,喷药要避开倒春寒天气,应选择晴朗无风且最低气温不低于4℃时进行,以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施药为宜,且施药前后2天日最低气温不低于0℃。要根据麦田杂草类型,分类科学选择除草药剂,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推荐剂量和方法喷施除草剂,避免随意加大剂量造成小麦及后茬作物产生药害。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朝辉 参考新华社、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农村大众》等整理)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