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关税战下,中国种业的硬气与底气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5年4月7日


      “特朗普2.0”挥舞着关税大棒在全球进行扫射攻击,原本就磕磕绊绊的世界经济再度遭受“暴击”。

      包括中国在内,全球股市剧烈整荡。大盘全线飘绿之下,中国多家上市种业企业的股价逆势上扬。

      业内人士惊叹:“中国种业终于硬气了一回!”

      01

      万绿丛中一点红,种业股逆势全线上扬

      当前,地缘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供应稳定性的挑战日益显现,促使各国更加重视粮食自给与安全。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则进一步强化了农业板块的防御性特征。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是极少数上涨的板块之一。

      截至4月7日收盘,秋乐种业领跑大涨近30%,康农种业、神农种业涨幅超20%,丰乐、登海、农发、隆平、荃银等老牌种企纷纷飘红,给种业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640 (1)

      消息面上,美国于4月2日宣布对中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4月4日,中国予以反击,按新政策,中国对从美进口农产品的关税将累计加征至49%或44%,涵盖鸡肉、小麦玉米棉花、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等方方面面。

      有分析认为,中美同为农产品贸易大国,贸易战升级将导致农产品进口成本进一步拉升,预计我国的农产品进口量将有所下降,国内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中国的贸易体量巨大、市场广阔。中美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农业发展,脱钩断链将带来一损俱损,尤其对全球农业供应链产生深刻影响。

      在近年的数轮贸易摩擦中,农产品始终是中美贸易攻防的重要领域。以大豆为例,目前我国对大豆的需求仍呈增加趋势,国内供需缺口较大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自2018年来,中国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来源,逐渐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购买大豆,同时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用量、完善大豆扶持政策并提高国产大豆综合生产能力。

      数据显示,中国在2024年全年进口大豆总量1.05亿吨,继续位居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其中,自巴西进口达7465万吨,占比超71%,自美国进口2213万吨,占比约21%,较2018年大降约13%,美国大豆出口面临着市场份额永久流失的风险。

      02

      粮食安全自主势在必行,种业“含金量”不断上升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所在。

      目前,我国从美国进口品种占国内消费较大的品种依次为:高粱、大豆、棉花、牛肉、玉米;其他品种如猪肉、鸡肉、小麦、乳制品占比不大。国信证券认为,国内饲料粮预计有望迎来涨价,其中,豆粕最为利好,其次是玉米。

      亦有分析师指出,近期的粮价明显企稳,种业投资机会显现,拥有优质大品种的种业企业将优先受益。

      国泰海通证券则表示,中国自美国进口农产品有望持续降低,推动国内农业景气度提升,利好种植产业链。与此同时,粮食自主可控势在必行,科技应用推广有望增强,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技术应用有望加速,技术储备领先的种业企业有望受益。

      资本市场看好种业不无道理,从多维度看,中国种业的“含金量”和“能见度”均在不断上升。

      在政策支持上,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强调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与此同时,国家、地方纷纷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在种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种企扶优、基地建设、市场净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对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在发展进程上,从“四自一辅”到“四化一供”,从2000年种业市场化到2011年现代种业建设,中国种业在2021年迎来了种业振兴的新时代。

      发展至今,中国种业形成了品种加速迭代升级、种企加速集中壮大、市场环境加速优化、贸易加速“出海”布局等特征。高产稳产、优质专用、适宜机械化的品种日益受到欢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更强。

      在产业前景上,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叠加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带来了难得的市场增量,转基因种子较一般种子的溢价率在20%至50%。此外,国有和社会资本的加速入场,也为种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03

      与全世界交朋友,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扩大对外开放

      贸易战持续延烧,对中国种业带来了不小挑战,包括种源进出口壁垒、基因编辑等核心专利技术上“卡脖子”,等等。

      不久前,美国禁止中国用户访问 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I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旗下多个重要的公共数据库,包括了与种业科研息息相关的GenBank、PubMed、dbGaP等重要的生物数据库。

      但挑战在,机遇也在。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关税争端升级倒逼进口多元化、国内生产升级和产业链整合,有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供应链韧性。

      中国种业,如何应对?

      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减少对进口种子如部分蔬菜、玉米品种的依赖,加速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研发。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生物育种前沿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是支撑国家粮食安全、降低农产品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措施,在转基因上具有先发优势的种企将实现更大发展。

      不妨继续走出去,近年来中国种业加速“出海”,国际市场份额有一定程度上升。随着部分国家因贸易冲突转向非美供应链,中国正可借机扩大种子出口。

      在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等“一带一路”市场扎根,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与各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合作建立育种基地,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反季节生产,优化中国种业的全球布局。

      此外,持续夯实研发能力、完善产业链布局,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张整合资源,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持下,育种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培育出突破性大品种的几率大大增加。

      总的来看,在贸易战大背景下,中国种业需紧抓政策红利和技术突破窗口期,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举,加速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在全球农业供应链重构中抢占更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