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种子总站 作者:俞琦英
甜糯玉米由于营养丰富,是我省近十年发展速度较快的旱地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多元化,甜糯玉米产品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同时对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近几年审定的甜糯玉米品种情况选用几个品种并介绍如下:
一、甜玉米品种----华珍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4003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713.0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7.3%。2003年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814.9公斤,比对照增产27.4%。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2.3天,比对照超甜3号迟熟1天。株高228.7厘米,穗位高89.7厘米,果穗长筒型,秃尖少,穗长19.4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数12.6行,行粒数40.2粒,鲜籽千粒重345.1克。籽粒浅黄色,排列整齐,种皮薄,食用品质好。可溶性总糖含量(干基)40.7%。高抗大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技术要点:适当稀植,亩栽3000株左右,重施穗肥,防倒伏。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二、甜玉米品种---浙凤甜2号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4008
产量表现:2002-2003年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701.1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9.4%,2004年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787.6公斤,比对照增产13.01%。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5.6天,比对照超甜3号短5.7天。株高189.5厘米,穗位高57.4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20.4厘米,穗粗5.2厘米,秃尖长2.5厘米,穗行数14.9行,行粒数37.1粒,鲜籽千粒重299.5克。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紧密,种皮较薄,甜度高,可溶性总糖含量(干基)36.7%,商品性好。抗大小斑病,感茎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技术要点:宽行密株,亩栽密度3000~3500株,重施攻穗肥。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三、甜玉米品种---金玉甜1号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7001
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甜区试平均鲜穗亩产809.7公斤,比对照增产5.5%;2007年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781.8公斤,比对照增产8.7 %。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8.4天,比对照超甜3号短2.4天。株高206.7厘米,穗位高71.5厘米;果穗长筒形,穗长19.4 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1.6厘米,穗行数13.5行,行粒数36.1粒,鲜千粒重327.7克,单穗鲜重246.4克。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可溶性总糖含量8.4%,品质优,商品性好。感大、小斑病,高感茎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技术要点: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及时培土防倒伏;加强苗期管理,促早发;注意防治大、小斑病。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四、甜玉米品种---浙甜6号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5003
产量表现:2002-2003年省甜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709.7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6.8%,2003年省甜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761.9公斤,比对照增产19.2%。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7.6天,比对照超甜3号短3.7天。株高212.3厘米,穗位高68.5厘米,果穗圆筒型,穗长19.1厘米,秃尖长2厘米,穗粗5.4厘米,穗行数14.1行,行粒数39.3粒,鲜籽千粒重349.3克。籽粒黄白相间,甜脆,皮较薄,可溶性总糖含量9.5%,风味好。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
栽培技术要点:发芽势较弱,要求育苗移栽。每亩密度以3300~3500株为宜,并适当增加施肥量和穗肥用量。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五、甜玉米品种---科甜1号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8001
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区试鲜穗平均亩产870.1公斤,比对照超甜3号增产12.6%。2007年省生产试验鲜穗平均亩产804.7公斤,比对照增产11.9%。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0.6天,比对照短0.5天。株高219.0厘米,穗位高84.6厘米,穗长20.1厘米,穗粗4.9厘米,果穗筒形,籽粒黄白相间,排列整齐。秃尖长1.5厘米,穗行数14.2行,行粒数38.1粒,鲜籽千粒重287.9克,单穗鲜重285.0克。鲜穗外观品质较好,籽粒黄白相间,品质较优,可溶性总糖含量8.48%。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玉米螟。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穗位较高,中上部叶片较宽,中后期注意培土防倒。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六、糯玉米品种---苏玉糯2号
引种编号:浙种引2005第004号
产量表现:省糯玉米引种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753.9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4.2%。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到采收生育期87天,比苏玉糯1号早4天左右。株高181.0厘米,穗位高69.4厘米。果穗锥形,籽粒纯白色,排列整齐紧密,穗长16.8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1.1厘米,穗行数13.5行,行粒数30.9粒,单穗重198.7克,商品性较好。
栽培技术要点:重施基苗肥促早发,注意螟虫防治。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七、糯玉米品种---浙凤糯2号
审定编号:浙品审字第348号
产量表现:春播鲜果穗平均亩产833.1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7.7%;夏秋播鲜果穗平均亩产641.4公斤,比对照增产3.1%。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9天左右,比对照苏玉糯1号早熟3天;夏、秋播73天左右,比对照早熟4天。株高春播一般200厘米左右;夏、秋播170-180厘米,穗位高80厘米。株型半紧凑型,多穗性,双穗率在80%左右,穗长18厘米,穗粗4.2厘米左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3粒左右,单穗鲜重160克左右,千粒重250克,果穗秃尖少,籽粒排列较紧密,外形较美观,籽粒纯白,商品性好。果穗蒸煮具有甜、糯、香的特点,鲜食风味佳。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合理密植,防止多穗而影响商品性和产量。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八、糯玉米品种---美玉8号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5009
产量表现:2004-2005年省糯玉米区试平均鲜穗亩产804.2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5.0 %,2005年省糯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815.9公斤,比对照增产23.6%。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2.0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长0.7天。株高204.8厘米,穗位高87.6厘米;果穗圆筒型,穗长20.9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3行,行粒数36.0粒,鲜籽千粒重308.6克,单穗重272.8克。籽粒白色,排列整齐,直链淀粉含量3.1%,皮较薄,风味佳,果穗籽粒中3/4糯质型,1/4甜质型。中抗大斑病、小斑病,感茎腐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技术要点:该组合植株较高,应适当控制种植密度,每亩3000~3200株为宜,注意后期控制肥水,适期收获。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九、糯玉米品种---美玉加甜糯7号
引种编号:浙种引2008第008号
产量表现:2008年浙江省糯玉米品种引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穗797.3公斤,比对照苏玉糯2号增产6.4%。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85.5天,比对照苏玉糯2号长4.8天。株高203.0厘米,穗位高102.0厘米,双穗率32.9%,空秆率1.3%,倒伏率0%,倒折率0.7%,穗长20.2厘米,穗粗4.4厘米,秃尖长1.0厘米,穗行数16.0行,行粒数37.3粒,鲜籽千粒重243.3克,出籽率67.2%,单穗鲜重211.7克,净穗重75.5%。果穗穗形长锥形,籽粒色白,排列整齐,商品性较好;甜糯籽粒分离比例为1:3,口感佳,直链淀粉含量2.4%。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抗茎腐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重视基肥促早发,适当控制种植密度。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
十、糯玉米品种---浙凤糯3号
审定编号:浙审玉200700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省区试平均鲜穗亩产756.6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3.1%。2007年省糯生产试验平均鲜穗亩产851.9公斤,比对照增产25.3%。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90.6 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短0.6天。株高199.1厘米,穗位高89.7厘米,果穗长锥型,穗长20.6厘米,穗粗4.6厘米,秃尖长1.9厘米,穗行数14.4行,行粒数36.2粒,鲜千粒重291.7克,单穗鲜重226.1克;直链淀粉含量3.2%,品质较好。中抗大斑病,感茎腐病和小斑病,高感玉米螟。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穗位相对较高,密度以每亩栽3300株左右为宜,并做好蹲苗、培土,防后期倒伏。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全省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