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状况及种子供求形势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0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1472
 

汤其林站长在河南省夏季种子信息发布会的讲话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上午好!根据大会安排,我就今年河南省小麦夏收形势、品种利用、品种评价、种子生产、产销预测和品种布局等六个方面的情况向大家通报,供参考。

    1 小麦生产形势、特点分析

    1.1 小麦生产形势

    今年全省小麦生产是继2004年之后连续第六个丰收年。全省小麦夏粮收获总面积7900万亩,总产较去年增加的市有:周口、驻马店、南阳、新乡、开封、商丘、信阳等市。

全省单产幅度在277.0~507.0公斤/亩之间,平均单产超过450公斤/亩的有八个市,分别是焦作、许昌、新乡、漯河、鹤壁、商丘、濮阳和周口,其中焦作市每亩平均单产达到507公斤。

    1.2 今年小麦生产的特点

    1.2.1 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今年全省夏粮种植面积达到7900万亩,比上年增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年。种植面积扩大是小麦总产增加的主要因素,小麦面积增加是因为上年度秋播作物面积减少(如大蒜),特别是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所致,但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的空间有限,应以提高单产为主。

    1.2.2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2008年揪播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面积近7000万亩,统一供种率达86%,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粮食收购政策的调整,提高了小麦收购价格,农民可明显得到实惠,提高了农民种麦的积极性。粮食核心区项目建设,将明显提高河南省小麦生产能力,提高农民增加投入的信心。抗旱资金的大量投入对抵御旱灾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为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3 科技保障能力增强。河南省小麦新品种选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持续不断地为生产提供了优质高产品种。品种示范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当地农业部门、种子企业和农民群众了解和选择品种提供信息平台,加速了优良新品种的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前氮后移等技术的全面推广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投入。病虫测报体系建设、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为农业病虫害防治和防灾减灾提供了及时的宏观技术参考。

    1.2.4 气象条件有利有弊。有利因素是麦播期间墒情较好,对提高播种质量有利;冬前气温适宜,利于小麦生长,一、二类苗比例增加;拔节期全省普遍降水,提高了分蘖成穗率,保证了亩成穗;灌浆期多次降水,充分保证了灌浆期对小麦的需求。不利因素是冬季长达100多天的干旱,对小麦正常越冬不利,部分地块出现枯苗死苗现象;春季有倒春寒危害,个别品种出现了明显的春季冻害,结实性受到一定影响;5月中旬的降水,形成一周左右的低温寡照,灌浆后期的降水,不但造成南部部分地区的小麦穗发芽和中北部地区雨后枯熟,局部地区的风灾、雹灾对小麦的正常生长也产生不利影响。在特殊的气候条件影响下,白粉病偏重普遍发生,南部条锈、叶锈病发生较重。

    2. 小麦品种利用情况

    据各市汇总,全省在生产上利用的品种有92个,其中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7个,超过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5个,超过5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6个。

    2.1 面积超过500万亩以上的品种依次是:

    矮抗58面积1325.0万亩,比去年增加560万亩,增幅73.2%;郑麦9023面积709万亩,比去年减少238万亩,减幅25.2%;豫麦49-198(含豫麦49)面积676万亩,比去年增加109万亩,增幅19.2%;周麦18面积626万亩,比去年减少220万亩,减幅26.0%;郑麦366面积552万亩,比去年增加384万亩,增幅228.8%;西农979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增幅149%。

    2.2  100~500万亩的品种有9个,依次是:

    周麦16面积438万亩,比去年减少15万亩,减幅3.3%;众麦1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增幅56.9%;偃展4110面积271万亩,比去年减少12万亩,减幅4.3%;新麦18面积230万亩,比去年减少275万亩,减幅54.4%;新麦19面积219万亩,比去年增加57万亩,增幅35.9%;豫麦18-99面积192万亩,比去年减少103万亩,减幅34.8%;豫麦70-36面积147万亩,比去年减少102万亩,减幅40.8%;许农5号面积111.6万亩,比去年增加75万亩,增幅207.4%;泛麦5号面积103万亩,比去年减少132万亩,减幅56.2%。

    3. 品种利用评价

    3.1 我省小麦主导品种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3.1.1 矮抗58(百农矮抗58):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成穗率高,株型紧凑,矮秆抗倒,穗层整齐,丰产稳产性好。2005年审定以来推广速度很快,2008年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全省收获面积突破1325万亩,上升为全省第一大小麦品种,并在安徽、江苏、山东等周边省份得到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易感赤霉病和叶锈病,因此在豫南部麦区利用时注意防治叶锈病和赤霉病。

    3.1.2 郑麦9023:属弱春性优质强筋早熟品种。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耐旱性好、成熟早、落黄好、品质优等特点,连续六年在我省推广面积居第一位,并且在湖北、安徽、江苏等周边省份大面积种植。由于该品种属弱春性,抗寒性略差,近几年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我省南部麦区,今年收获面积达709万亩,居全省小麦品种第二位。

    3.1.3 豫麦49-19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该品种继承了豫麦49的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寒性好、株型紧凑、抗倒性好等优点,同时丰产性有所提高,但抗病能力弱。主要分布在豫中、豫北和南阳市,今年收获面积稳中有升,居全省小麦品种第三位。生产利用时应加强病害防治。

    3.1.4 周麦18: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主要优点是春季生长稳健,综合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耐旱耐渍,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对锈病和白粉病有一定抗性。缺点是颖壳松,易受吸浆虫危害,对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不足。是河南省小麦区试的对照品种,在黄淮麦区各省均有种植,今年收获面积比去年略有降低,居全省小麦品种第四位。

    3.1.5 郑麦366:半冬性多穗型早熟强筋小麦品种。主要优点是冬季抗寒性好,耐旱性强,株型紧凑,矮杆,抗倒性好,穗层整齐,成穗率高,成产三要素协调,2008年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68万亩上升到552万亩,成为我省小麦第五大品种。该品种缺点是高感纹枯病,春季发育快,抗倒春寒能力弱,今年在豫东南部分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豫东地区种植应适当晚播,并预防纹枯病。

    3.1.6 西农979:属半冬性优质强筋中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苗期长势较壮,越冬抗寒性好,品质优,达强筋粉标准。缺点是抗倒春寒能力弱,不耐后期高温,有早衰现象,高感白粉病。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南阳、周口和豫北麦区,今年收获面积5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7万亩,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六位。

    3.1.7 周麦16: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幼苗健壮,冬季抗寒性好,矮杆抗倒,穗层整齐,增产潜力大,适宜范围广。种植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中北部,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七位。缺点是感叶锈和赤霉病,耐倒春寒能力偏弱,今年许昌、平顶山、漯河三市反映有穗上部不结实现象。

    3.1.8 众麦1号:属半冬性中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期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春季发育稳健,较耐倒春寒。分蘖力强,成穗较多。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丰产稳产,缺点是子粒商品性差,黑胚率高。主要集中在豫东南、安阳、驻马店麦区,今年收获面积278万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居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第八位。

    3.1.9 偃展4110:属弱春性多穗型早熟品种。主要优点是苗期长势健壮,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耐旱耐渍,灌浆快,成熟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近两年表现白粉病重,抗倒能力差。主要分布在豫南、洛阳、开封等地,今年收获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居小麦种植面积第九位。

    3.1.10 新麦18: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主要优点苗期健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耐湿和耐后期高温,产量三要素协调。由于该品种近两年表现感白粉病较重,抗倒性稍差,种植面积下降较快,居小麦种植面积第十位。

    3.2 具有发展潜力品种评价

    3.2.1 周麦22: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耐旱性较好,起身拔节快,亩成穗较高;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灌浆速度快,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感赤霉病。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3.2.2 郑育麦9987:属半冬性中熟品种。苗势壮,分蘖力较强;茎秆硬,抗倒伏;综合抗病性较好;穗层整齐,粒大饱满,商品性好,成熟落黄好,高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缺点:对春节低温干旱敏感,穗顶部易虚尖,叶锈病较重。在河南省中北部高水肥地种植有较好利用价值,生产利用时应注意防治叶锈病。

    3.2.3 许科1号:半冬性中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冬季抗寒性好,较耐倒春寒;茎杆硬,较抗倒伏;穗层厚,后期较耐高温,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度较好,千粒重高,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感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适宜河南省中北部高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3.2.4 周麦23号(周9823):弱春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冬季耐寒性较好,株型稍松散,后期根系活力强,较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对白粉病有一定抗性,感条锈病、赤霉病。是产量潜力较高的弱春性品种,适宜黄淮南片和河南省中南部麦区种植。

    3.2.5 众麦998:属半冬性中大穗型中熟品种。苗期长势壮,起身拔节早,分蘖能力强;株高适中,茎秆弹性好,抗倒伏;穗层厚,穗较大,结实性好,高产潜力大。缺点是感条锈、叶锈病。适宜在河南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发展利用。

    3.2.6 新麦19: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幼苗长势壮,耐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根系活力强,耐旱,灌浆快、成熟较早、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对条锈、叶锈和白粉病有一定抗性,但感赤霉病。其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近两年在河南省中东部和北部发展较快。应注意防治叶枯病和赤霉病。

    3.2.7 平安6号:属弱春性中穗型早中熟品种。春季起身拔节快,亩成穗数多;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较抗倒伏;子粒商品性好,耐后期高温,成熟早,落黄好。缺点是抗寒、抗旱性弱,感白粉病和赤霉病。适宜黄淮南片和河南省中南部麦区种植。

    3.2.8 中育1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期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拔节快;株型紧凑,抗倒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综合抗病性较好。缺点抗倒春寒能力偏弱。

    3.2.9 济麦4号: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苗势壮,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较厚,小穗,穗粒数偏少,抗穗发芽能力强,其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缺点是抗倒性一般,耐倒春寒能力弱。生产利用时应防病、防倒。

    3.2.10 豫农202: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株型紧凑,长相清秀,茎杆弹性好,穗层整齐,成穗多,结实性好,灌浆快,落黄好,成产“三要素”协调,抗穗发芽能力强。缺点是抗倒春寒能力偏弱,抗病性一般。在豫东倒春寒常发区注意适当晚播。

    3.2.11 豫保1号: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苗期健壮,抗寒性好,茎杆粗壮,较抗倒伏;亩成穗多,丰产性好;后期有轻度早衰,熟相一般,高感赤霉病。适宜河南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

    3.2.12 许农5号: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分蘖力强,植株偏高,长相清秀,耐后期高温,落黄好,穗大穗匀,结实性好。缺点是感叶锈、纹枯病和赤霉病较重。适宜河南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注意防病。

    3.2.13 洛麦21: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幼苗抗寒性强,耐旱性好,起身拔节快,长相清秀,亩成穗较多,穗层整齐,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植株偏高,抗倒性一般,感锈病、白粉病和颖枯病重。适宜河南省中北部中高水肥地早茬利用,注意防倒和防病。

    3.2.14 洛旱6号: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弹性好,抗倒伏;穗层整齐,大穗大粒,成熟落黄好。该品种主要优点是抗旱耐旱、抗寒性好,抗干热风能力强,缺点是感白粉病、叶锈病。适宜黄淮麦区旱肥地利用。

    3.2.15 泛麦8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分蘖成穗率高,

    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成熟落黄好。缺点是感白粉、纹枯病。适宜河南省中北部高中水肥地早茬种植,注意防病。

    另外,通过各地考察了解到,百农160、衡观35、漯麦8号、新麦208、濮麦9号、漯麦4-168、平安3号、04中36、项麦969、花培6号、金麦8号、洛旱7号、淮麦22、太空6号等品种在今年大田生产或品种展示中,丰产性、抗逆性、整齐度等方面也有较好表现,不再一一评述。

    4 小麦种子生产情况

    4.1 小麦种子基地生产情况

    据统计,全省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面积423万亩,较去年增加50万亩,因南部麦区收获期遇雨,部分种子田出现霉变和穗发芽现象,报废种子田面积33万亩,可以收获的种子田面积390万亩,预计产种15.6亿公斤。

    繁种面积超过5万亩的品种有20个,分别是:矮抗58   61.7万亩,郑麦9023  28.9万亩,周麦16   25.0万亩,郑麦366  22.0万亩,西农979  21.0万亩,豫麦49-198  20.7万亩,周麦18  18.4万亩,衡观35  15.8万亩,偃展4110  11.4万亩,众麦1号  10.9万亩,新麦19   10.5万亩,周麦22   9.6万亩,新麦18  8.9万亩,豫麦70-36  7.6万亩,济麦20   7万亩,豫农202   6.7万亩,豫麦58  6.2万亩,平安6号   5.2万亩,丰舞981   5.2万亩,豫麦41   5.0万亩。

    4.2 种子生产特点

    4.2.1 种子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财政拿出1.06亿元用于种子工程建设,已建设成优质专用小麦种子基地6个,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5个,各大中型种子企业也已建立了相对固定的种子基地,为种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种子补贴政策的实施,调动了种子企业繁种积极性,种子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集中繁殖、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逐渐成为小麦种子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

    4.2.2 种子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几年,种子“四级程序”在我省已经普及,育种家提供种子的质量和数量明显增加,品种遗传特性得到较好保持,种子纯度普遍较好。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全省已有大型种子加工设备70多套,种子加工单机3000余台,包衣机450多台(套),大型计量包装设备200余套,年精选加工包衣种子能力可达20亿公斤,不但保证了产种量,也保证了种子质量。

    4.2.3 种子质量监管能力提高。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和种子企业重视种子质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种子质量。一是要求企业进行自检,严格田间去杂去劣,保证分品种收获、收购、入库、精选、包装,对成品种子进行质量检验,做到不全格种子不出库。二是采取种子企业主动送检与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样种子同时进行田间种植和室内检验。三是种子质量监督,对供种质量实行全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4 局部地区有灾情。本年度5下旬出现了连阴雨天气,造成南阳、平顶山、信阳等市的部分种子生产田穗发芽。

    5 种子销售形势分析

    5.1 种子产销分析

    2009年全省可以做种用的基地面积390万亩,预计产种量15.6亿公斤,考虑到群众留口粮、部分种子田报废、商品粮收购等因素,实际产种12亿公斤,其中半冬性品种约占70%。我省常年小麦种子营销量9亿公斤左右,其中省内用种7亿公斤,外省预约制种(调出)约为2亿公斤左右。

种子产量地区间、品种间不均衡。今年五月下旬,我省南部麦区以及湖北襄樊、安徽淮河流域收获期遭受连阴雨天气,部分种子田小麦霉变、穗发芽。南阳、驻马店、信阳以及平顶山市因穗发芽现象报废的种子田有33万亩,并且多数是当地利用面积较大的弱春性品种,种子供应会出现一定缺口。据了解,今年湖北省种子因穗发芽缺口0.7亿公斤,皖北、苏北地区也有一定缺口,急需我省对口支援。近日,驻马店、周口等市出现种子套购、抢购现象,套购价已上升到目前的1.1~1.2元/斤,主要品种有郑麦9023、西农979等。

    从我省种子基地产种量分析,我省种子量总体够用,一些常规性品种、半冬性品种供大于求,南部需求量大的品种如郑麦9023、豫麦70-36、西农979等有一定的缺口,综合抗性优、新审定的品种因制种量少也有一定缺口。

    5.2 种子价格预测

    影响种子价格因素。一是政策因素:5月下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农发行、中储粮总公司等联合发布了《200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预案》规定,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小麦主产省的小麦最低收购价以2009年生产的国标三等小麦为标准品,白麦每市斤0.87元,红麦、混合麦每市斤0.83元。比去年同期同类型小麦每市斤高出0.10元和0.11元,从有关单位了解到,粮食部门从南到北收购价格不等,正常成熟区每市斤收购价在0.83~0.87元,中北部地区每市斤收购价在0.91~0.93元,从目前的收购形势分析,不排除局部收购价格出现小幅上扬的可能,并带动种子价格上扬。二是局部受灾,调种量增加,因而远距离运输增加,种子成本价格增加。

    按照市场惯例,种子收购价会在当地粮食部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价10~20%,今年小麦种子收购价每市斤0.95~1.15元之间,加上品种知识产权保护费、检验检疫费、加工精选费、贮运包装费、广告宣传费等费用之后,销售种子批发价格每市斤在1.5~1.7元之间。

    6 2009年秋播小麦品种布局初步意见

    今年小麦秋播品种利用的指导思想是:以高产稳产抗病品种为主导,以发展优质专用品种为重点,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在品种布局上,中北部麦区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选择使用弱春性品种;南部麦区以抗病早熟的弱春性品种为主,早茬选择使用半冬性品种;岗坡旱地以选用耐旱性较强的品种为主;根据河南的气候特点以及病害流行调查,中北部麦区选用品种应突出抗倒、丰产,兼顾抗病,南部麦区选用品种应突出早熟性和抗病性,东南部麦区应尽量选用春季发育相对平稳,抗倒春寒能力较强、抗倒性较好的品种。同时注意把好种子质量关,尤其在南部麦区注意种子的出芽率问题,确保大田用种安全,确保我省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6.1 豫北部麦区

    6.1.1 优质强筋麦田: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为主,搭配藁麦9415、济麦20、郑麦9023、济麦4号,示范临优2069、西农889、漯麦8号。

    6.1.2 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豫麦49-198、周麦16、新麦18为主;搭配众麦1号、周麦22、郑育麦9987、豫农202、衡观35、洛麦21、百农160、漯麦8号;示范洛麦22、中育12、泛麦8号、众麦988、漯麦9号、豫保1号。

    6.1.3 中晚茬麦田:以众麦2号、偃展4110、平安6号、濮麦9号、新麦208、太空6号、豫麦18-99为主;搭配新原958、豫教2号、04中36、花培5号、豫农949、新麦9817。

    6.1.4 岗丘旱薄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豫麦65为主;搭配济麦2号、安麦7号、洛旱6号、漯优7号。

    6.2 豫东南、豫中部麦区

    6.2.1 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西农9718、周麦21,示范漯麦8号。

    6.2.2 早茬麦田:以矮抗58、周麦18、新麦18、泛麦5号、周麦16、豫麦49-198、众麦1号为主;搭配周麦22、豫麦69、许农5号、开麦18、衡观35、漯4-168、郑麦9694、富麦2008、平安3号、漯麦8号,示范泛麦8号、百农160、中育12、豫农202、漯麦9号等。

    6.2.3 中晚茬麦田:以平安6号、豫麦70-36、新麦208、偃展4110、太空6号为主;搭配项麦969、新源958、04中36、金丰3号、豫农949、周麦23、兰考矮早8号。

    6.2.4 沙丘旱薄地:以豫麦49-198、新麦18为主,搭配洛麦21、项麦969、洛旱6号、洛旱7号。

    6.3.豫西部麦区

    6.3.1 优质强筋麦田:早茬以郑麦366、西农979、新麦19、济麦4号为主;晚茬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周麦21、西农9718。

    6.3.2 早茬麦田:以豫麦49-198、矮抗58、新麦18、周麦18、焦麦668、洛麦21、衡观35、平安3号为主;搭配周麦22、许农5号、开麦18、豫农202、郑农17、豫保1号,示范洛麦22、众麦998、中育12、花培6号。

    6.3.3 中晚茬麦田:以豫麦18-99、濮麦9号、偃展4110、平安6号为主;搭配新麦208、04中36、金丰3号、周麦23、平安7号。

    6.3.4 丘陵旱地:以洛旱2号、洛旱3号、豫麦25、济麦2号为主;搭配洛旱6号、洛旱7号、长旱58、偃佃9433。

    6.4 南阳盆地麦区

    6.4.1 东北风口麦区:早茬以矮抗58、衡观35、豫农202、西农979、新麦18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23、豫麦70、豫麦70-36、04中36、豫农949为主。

    6.4.2 盆中平原高产麦区:早茬以矮抗58、衡观35、郑麦366、豫农202、平安3号为主,中晚茬以郑麦9023、豫麦70、豫麦70-36、04中36为主。

    6.4.3 岗丘麦区:以豫麦70-36、洛麦21为主,搭配内农科201、平安6号、04中36。

    6.5 豫南稻茬麦区

    6.5.1 优质弱筋品种以郑麦004、郑丰5号为主。

    6.5.2 主导品种以郑麦9023、偃展4110、豫麦18-99、豫麦70-36为主;搭配郑麦366、新麦208、金丰3号、源育3号、项麦969、内农科201、邓麦996、河科大9612。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