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水稻齿矮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7-1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12
 

 

    症状 又称裂叶矮缩病。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海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染病株矮化,叶尖旋转,叶缘有锯齿状缺刻。苗期染病 心叶的叶尖常旋转10多圈,心叶下叶缘破裂成缺口状,多为锯齿状。分蘖期染病 植株矮化,株高仅为健株1/2,叶片皱缩扭曲,边缘呈锯齿状,缺刻深约0.1-0.5cm,一般不超过中脉,一片叶上常现3-5个缺刻,有时多达13个。有些品种于拔节孕穗期发病,在高节位上产生1至数个分枝,称“节枝现象”,分枝上抽出小穗,多不结实。有时叶鞘叶脉肿大,病株开花延迟,剑叶缩短,穗小不实。

    病原 Rice ragged stunt virus简称RRSV,称稻裂叶病毒,属呼肠弧病毒组病毒。病毒粒体为等径球状体,大小50-60nm,含有双链的核糖核酸。钝化温度60℃,稀释限点100000倍,病毒在稻叶韧皮部细胞中生存。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传毒媒介主要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as),传毒率为2.5%-55%,病毒在虫体内循回期10天,能终身传毒,但不能经卵传至下一代,有间隙传毒现象有,间隙期1-6天,水稻感染病毒后经13-15天潜育才显症,潜育期长短与气温相关。发病程度与带毒

数量有关。在田间此病有双重或三重感染或复合侵染情况,即同一植株上可以受齿矮病毒及其他病毒多重侵染,出现单独症状或协生症状。本病毒除侵染水稻外,还可侵染麦类、玉米、甘蔗、稗草、李氏禾等。

    防治方法 参见水稻黄叶病。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