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讯 (记者龚文颖 实习生车园元)这场讲座很“基层”,说的是种田的事儿;这场讲座很高端,涉及到以科技手段提高稻谷产量。11月11日上午,自治区党委礼堂内座无虚席,区内众多领导干部聆听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的《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前沿知识讲座。
“赶花粉”培育杂交水稻种子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袁隆平走上讲台。他穿着一件白色长袖衬衫,钮扣系得严严实实。组织方搬来一张宽大的高背椅,袁隆平只坐了座位1/3的部分,腰板挺直。“今天有点惶恐,在这么多领导和高层人士面前做科学报告,我觉得这个报告很难做。”袁隆平坦率地说,他担心自己讲得太深,大家听不懂。
为了让大家听得明白,袁隆平事先准备了不少图片,现场投射到大屏幕上:“你们看,中间的照片就是杂交稻,左边是母本品种,右边是父本品种。杂交水稻的根系特别发达,生命力特别强,穗也比父母本大。”
杂交水稻好是好,但优势只能保持一代,每年都得生产杂交种子用于第二年播种。要是用人工每朵花逐一去掉雄蕊,工作量十分巨大。怎么办?袁隆平想到培育一种特殊的品种---雄性哺育系。
一张图片很快显示在大屏幕上。“右边是雄性哺育系的花,也就是母水稻,没有授精能力;左边的水稻则有授精能力。”图片里,有两个人拉着绳子在稻田里走。袁隆平说:“旁边两行是正常水稻,中间夹着母水稻,两个人拉着绳子‘赶花粉’,就能大量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了。”原来绳子节省了不少人手!大家都笑了起来。
为杂交水稻“找老公”
杂交水稻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三系杂交稻,二是两系杂交稻,三是超级杂交稻。
袁隆平上世纪70年代成功研制了三系杂交稻。“三系”指雄性哺育系、保持系、恢复系。袁隆平打了个比方:“雄性哺育系有两个‘老公’,第一个老公是保持系,授精后还继续保持正常的繁殖种子能力;第二个‘老公’是恢复系,花粉给雄性哺育系授粉之后,后代雄性恢复正常。目前三系杂交稻占国内水稻种植面积的60%。”
第二个阶段是两系杂交稻。它只有雄性哺育系和恢复系,适合在夏天日照较长,温度较高的地区生产。袁隆平尤其推崇广西的右江河谷,因为那里6月到9月日照较长,温度较高。在早春和晚秋时节,它还可以繁殖自己的种子。
第三个阶段是超级杂交稻。我国研究超级稻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1996年到2000年,二是2001年到2005年,第一期目标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亩产800公斤。袁隆平介绍说,我国在2000年实现了第一期目标,第二期目标也提前一年实现。2006年,广西开始推广第二期超级水稻,平均产量600公斤以上,全区累积种植面积达60万亩,在南丹县还出现了亩产近1000公斤的纪录。
“解决世界人民的粮食短缺”
广西要怎么培育超级杂交稻?袁隆平说,一是形态改良,二是提高杂种优势水平,三是借助分子技术优势。
“就像一个男球星,要有高大个头,还要有充沛体力,这个和水稻的优良形态是同一个道理。”袁隆平说,这要看几个方面:一是高冠层,水稻用长度来增加面积,而不是用宽度;二是矮穗层,稻穗成熟后要离地面六七厘米高,不容易倒,比如,一根空心钢管承受的压力与它的高度成反比。管高1米的钢管与管高70厘米的钢管,后者所能承受的压力比前者高一倍;三是中大穗。
分子技术优势就更抽象一些,袁隆平用大家熟悉的玉米、甘蔗等作例子,它们的光合作用比较好,在香港已经有专家把玉米的4个基因转到水稻中,但仍不太稳定。
讲座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后,袁隆平没喝过一口讲台边上的茶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我有一个第四期水稻的设想。”他说,第三期超级水稻亩产900公斤的目标实现后,他还要再实现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
袁隆平又挺了挺腰板,说:“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中国人不仅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也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79岁的袁隆平离座致谢时,台下掌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