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农民日报》:我国种业发展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1-2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06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保护中国种业的呼声此起彼伏,理由就是国际种业巨头实力如此强大,中国民族企业难以招架。很多文章对于国内企业的落后原因避而不谈,不去剖析中国种业存在的弊端,而是把自己的落后迁怒于众多外企的进入,这不仅有违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而且对中国种业发展有误导之嫌。

  从中外种业的差距可以看出,中国种业的短处在于市场化还不成熟,从经验、机制到体制和政策都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企业是市场化的主体,中外种业之争其实也就是企业之争。外国企业的优势是全方位的,是整个产业链的优势,而这个产业链是紧密的围绕着市场去运作,讲效率求效益。国内的种子企业目前只是在育种、扩繁、生产、销售和推广等价值链的某些环节具有竞争优势,这是中外种企最本质的差距。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科研转化生产力的效率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方面是中国种业发展壮大的命门,其典型特征是产学研脱节,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产学研各自为阵,一方面大量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不能应用于生产,或者是研究脱离了生产的需求。一方面众多企业创新能力底下,不得不经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育成的品种,不少经营业绩不错的公司也是靠品种权许可来发展。产学研不能对接,产业链不能贯通,这种状况一日不改变,中国种业要想强大起来,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所以,要想中国种业强盛起来,必须让种子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而产学研的对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中国种企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实力,这需要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予以改革。国家要完善种业投资机制,在公共经费投入方向上,对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突出科研院所的主体地位。对于应用研究和竞争性研究,要不断加大企业参与力度,加快技术的产业化,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要打破国有、民营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体制限制,通过战略联合或重组整合,集中人才、资金和种质资源,实现强强联手,共同推动种业育繁销市场化进程。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