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洪华。
“他每天在田间忙碌,把精力都用在育种上,正是有了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把育种事业做得更好。”台山农科所所长这样评价黄洪华。
30岁出头、憨厚结实、笑容满面,记者不敢相信站在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就是水稻育种专家、农艺师黄洪华。正是通过他的手,“齐粒丝苗”、“象牙香占”以及“齐丰占”等10多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得以选育并生产,擦亮了珠三角知名“鱼米之乡”的品牌。
入行:半路出家
淡水养殖专业毕业的黄洪华没想到会与水稻结缘。1997年,从湛江水产学院毕业后,黄洪华来到台山市农科所工作。由于当时农科所水稻方面的人才出现断层,1999年,黄洪华被调入水稻组,外行的黄洪华就这样由零开始,走上了水稻育种之路。
当时条件较差,缺少学习的氛围,好在农科所资料室有一些上世纪七十年代关于水稻培育的书籍,还有一些关于水稻的资料记录,这成为黄洪华最为珍贵的学习材料。平时有疑难就向老同志请教。此外,他还抓住省农科所有关专家一年几次来台山市调研的机会,总是跟在专家后面问个不停。水稻试验非常繁琐,黄洪华就耐心地去尝试、摸索,并硬生生地把实验报告吃透。凭着他的钻劲、勤奋,加上善于学习、实践和总结,最终自学成才,成功地由外行转变为内行,掌握了先进的水稻育种技术,2008年底,他被评为农艺师。
耕耘:埋头田间
作为育种专家,黄洪华有一个理想---让粮食作物不断优质、高产,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黄洪华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在水稻育种领域默默耕耘、辛勤探索,育成了一个又一个风靡全省的水稻优良品种。“他每天在田间忙碌,把精力都用在育种上,正是有了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能把育种事业做得更好。”台山农科所所长这样评价黄洪华。
提起水稻,你会想到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他育出的是杂交稻,而黄洪华主攻的是常规稻,关键之处在于他攻克了高产难以优质的难题。黄洪华成功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解决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难题。他选育的“齐粒丝苗”更是为侨乡水稻育种技术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1年起,黄洪华主持选育抗“白叶枯病”水稻新品种。杂交实验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黄洪华说,有时为了寻找一粒符合要求的种子要经过3年的选育,找到了合适的种子,再经过两年的测试,选育一粒优质的水稻从试验到推广种植,这一过程至少要5年。通过不懈努力,黄洪华及同事终于研究出新品种“抗白丝苗”,不仅可以防治“白叶枯病”,而且水稻不易倒伏,水稻米质属于国家一级。
以前一些农民喜欢利用池塘水浸育种子,由于池塘水“富营养化”,导致种子不能发芽。针对这一情况,黄洪华主持研究了“干播育秧”法,只用少量清水或不用水浸泡,发芽率高,早造和晚造水稻都适用,不仅解决了干旱季节水稻播种用水问题,还保证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收成:硕果累累
在侨乡这片沃土上,经过黄洪华和科技人员10多年的不遗余力,在水稻育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截至去年底,黄洪华已选育10多个优质高产新品种。其中育成的“齐粒丝苗”、“象牙香占”以及“齐丰占”系列品种成为广东省常规稻推广品种,在全省得到大面积推广。尤其是“齐粒丝苗”现已推广700多万亩,是目前广东省常规稻中推广面积最大、种植时间最长的品种之一,“象牙香占”成为台山“珍香”牌大米“订单农业”种植的主要品种。
黄洪华主持的科研项目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优质水稻新品种“齐粒丝苗”选育及推广》获得江门市2005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2006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优质高抗水稻新品种“抗白丝苗”选育、推广》获得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2005年科技计划立项…… (《江门日报》文/图 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