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李云路 潘林青)中国正在经历一场蔬菜种子危机。在中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山东省寿光市,外资种子企业正在“攻城略地”,已经占据了被誉为“中国第一菜园”的近90%的市场份额。
寿光新世纪(25.93,0.47,1.85%)种苗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黄继宗对记者说,他们销售的种子国外品种已占逾80%。以番茄为例,虽然国外种子比国内的价格要贵约一倍,但由于品性好,仍为菜农青睐。
“外国种子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都要优于很多国产种子,我们一般都选外国种子。”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西刘营村村民刘明山对记者说,他的蔬菜大棚里的无刺黄瓜用的就是韩国进口的杂交品种“绿箭”,“这种黄瓜好吃,好卖”。
寿光蔬菜种子的情况只是中国种业现状的“冰山一角”。在中国种业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将近10年的时间里,蓄势已久的外资公司正在逐步蚕食这一市场。
据统计,中国种子市场份额已由2001年的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00亿元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未来十年增长潜力更为显著,必将吸引更多的种业集团迈进中国市场。目前全国已有49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孟山都、先锋、拜耳等国际种业巨头纷纷涉足国内市场。
从具体作物看,自2000年至今,外资企业在中国共审定玉米品种84个,占3.05%,尽管总体份额不大,但一些品种推广速度很快。在蔬菜种子市场中,“洋品牌”占据新、奇、特品种市场,控制了50%左右市场份额。
“中国种业起步晚、基础弱,虽然拥有本土化的资源、市场、价格和人才优势,但跨国公司依靠强大的研发实力、雄厚的资金优势、成熟的市场运作企业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已对中国种业构成竞争压力。”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张世煌说。
“国以农为本,农以中为先”。众所周知,种子是农业的基础,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如果中国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给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严重的是,很多种质资源被国外偷取和克隆后,又反过来成为跨国公司制约中国技术发展的专利手段。
事实上,种子安全问题正在得到中国高层的重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提出,要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此间接受采访的多位农业专家表示,中国种子发展亟待解决两大短板:一是改变国内种子企业散、小、乱的现状;二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品种,进行育繁推一体化运作。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多达8700家左右,但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全球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而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业内人士呼吁,要与国外种业公司抗衡,中国应引导国内种业进行重组整合。
据悉,作为目前唯一的以种业为主营业务的中央国有企业中种集团正在筹建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旨在建立育繁推一体化运作模式。中心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左右,是迄今为止中国种业界最大规模的自主研发投入。与此同时,中种集团还在积极开展与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并购整合,已成功并购了四川川种种业有限公司。
在蔬菜领域,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已先后培育出6个优于国外种子的自主产权品种。研究院目前在做的还有数百个蔬菜品种,并将每年筛选3至5个蔬菜主栽品种,“蔬菜之乡”将装备更多“中国芯”。
中种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将种子定位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确保主要农作物种子供应主渠道的稳定安全。
他认为,建立安全的供种格局,一要实现种业的产业升级,提高质量、减少数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二要提高产业集成度,以企业为主导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表示,在国外种子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在一些品种逐步取得市场优势的情况下,国内种子企业一方面要努力发展自有品种,一方面与国外企业采取技术合作方式,争取获得其他国家的优良品种和育种技术,提高国内种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