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芝麻疫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27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42
 

文/驻马店市植保站  张玉训  崔伟

    随着芝麻经济价值不断提高,全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河南省驻马店市是全国主要的芝麻生产基地,芝麻也是我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种植芝麻5.3-10万hm2,年产量在50000-90000t。芝麻疫病是我市芝麻生产的重大病害,尤其近几年来,芝麻疫病发生愈来愈重,造成芝麻毁灭性的损失,如果病害不及时防治的话,轻者可减产20%,严重者可减产80-90%,甚至会出现全田枯死绝收的现象。对我市芝麻产量影响很大。

    1 发生概况

    芝麻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河南、山东、湖北、江西等省都有过发生。对芝麻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常在田间造成植株连片枯死,严重时发病率高达30-50%,病株种子瘦瘪,产量好种子含油量均显著下降。本病由芝麻疫霉菌真菌所引起。除为害芝麻外,还为害番茄、茄子、柑橘等农作物和果树。

    2 危害症状

    芝麻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以生长中后期发病较多,该病主要危害叶、茎和蒴果。叶片染病初现褐色水渍状不规则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呈黑褐色湿腐状,病斑边缘可见白色霉状物,病健组织分界不明显。干燥时病斑为黄褐色。在病情扩展过程中遇有干湿交替明显的气候条件时病斑出现大的轮纹圈;干燥条件下,病斑收缩或成畸形。茎部染病初为墨绿色水渍状,后逐渐变为深褐色不规则形斑,环绕全茎后病部缢缩,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迅速向上下扩展,严重的致全株枯死。生长点染病嫩茎收缩变褐枯死,湿度大时易腐烂。蒴果染病产生水渍状墨绿色病斑,后变褐凹陷。

    3 发生途径及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上或以卵孢子在土壤和种子的胚上越冬,苗期进行初侵染,病菌从茎基部侵入,10d左右病部产生孢子囊。芝麻现蕾时开始发病。病菌产生的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菌丝生长适温23~32℃,产生孢子囊适温24~28℃,病情随温度升高,加快发展,日均温度在25℃,病害开始上升,高温高湿病情扩展迅速,大暴雨后或夜间降温利于发病。尤其每次降雨后病情明显加重。

    4 发生规律及特点

    该病在7月份芝麻现蕾时,出现病株,8月上旬开始流行。病害的发生发展是呈“S”形曲线,发生期可视为三个时期(1)始发期:即芝麻现蕾前后,病情增长缓慢(2)盛发期:即芝麻开花后此时病害经过前一段的侵染,病株率迅速上升,且病指增长较快,病害进入发病高峰(3)发病稳定期,即芝麻终花期,此时病害发展达最高峰,病情发展趋于稳定。

    4.1不同芝麻品种与发病关系

    芝麻品种中均未发现免疫品种,各品种均出现中等的发生程度,发病情况基本一致,各个品种的病指差异不大,各芝麻品种对芝麻疫病均无明显的抗性。

    4.2  密度与病害发生的关系

    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密度越大,感病越重。据驻马店市植保站试验报道:密度每亩在8000、9000株的病情指数为24.6和29.6,而密度为的10000株病情指数为22.56。

    4.3  轮作与发病的关系

    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实行多年轮作对减轻发病有很好的作用。轮用年限越长发病越轻。

    4.4  不同种植方式与病害的关系

    芝麻是一种极不耐渍的作物,尤其是在花期以后,耐渍性更弱,田间积水,阻碍根的正常呼吸作用,使生长衰弱,病菌容易侵入危害,造成死亡,进行沟厢栽培能达到排涝防病的目的。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

    4.5  田间管理与病害的关系

    水肥管理不同,芝麻疫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氮肥对疫病发病影响最大,一般亩施氮肥量越高,发病越重。偏施氮肥的地块,易使芝麻徒长,茎杆幼嫩细弱,降低抗病能力,加重病害发生:碳磷钾配比合理,对疫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再施有机肥加草木灰效果最好。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6 气候因素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疫病的发生与7-8月份的降雨关系密切。温度主要影响病害侵入的时间及病源基数,降雨则主要影响病害的扩展速度。

    病菌适宜在高温条件下发育,其侵染温度为27℃~33℃。在芝麻易感病时期(现蕾期),正值7月、8月份温度达到250C以上,一般均在适于病菌发育和侵染的范围内。降雨量的多少是决定芝麻发病轻重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现蕾开花期间,降雨量对本病的流行程度关系十分密切。高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大暴雨后或夜间降温利于发病,长期连阴雨有利于病害大发生。

    5 防治措施:

    5.1农业防治:

    5.1.1 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  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5.1.2 实行轮作倒茬  与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5.1.3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要及时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1.4及时防治害虫  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重病株,并带出田外销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5.1.5适当增施磷钾肥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

    5.2化学防治

    5.2.1种子灭菌  用种子重量0.3%的福美双WP拌种。2.5%适乐时DF1.5ml加适量水拌种500g,控制疫病早期发生。

    5.2.2生长期防治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58%甲霜灵锰锌WP600倍液;75%百菌清WP600倍液;50%甲霜铜WP500倍液;64%杀毒矾WP400倍液;72%克露WP800~9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WP1000倍液。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