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驻中国,经历较长时间的“蛰伏期”后,最终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大举占领中国种子市场。如今全球前20的种业巨头已全部入驻中国,在蔬菜、花卉等小田作物领域运作成功并控制过半市场后,正积极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记者在多部委联合下发的现行《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看到,国家对于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列出了明确的目录。其中,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的第一项就是在农、林、牧、渔业,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中资开发生产(中方控股)和棉花(籽棉)加工。
记者了解到,当前对于玉米、小麦和水稻等国家重点监测品种,外资在进入时会比较谨慎,参股比例不会太高,其他一些农产品在种子培育和研发过程中能更多地看到外资的影子。
“洋种子”渗透中国市场已成为不争事实。
【提案建议】
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谢正观来说,去年之所以提交关于加强应对外资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提案,是因为看到一则有关跨国种业巨头对一些国家的农业造成破坏的报道。
“我当时记得很清楚,最典型的是,上世纪90年代,阿根廷的农业被一些国际跨国种业巨头全面控制,在农业方面被人牵着鼻子走。”谢正观对本报记者说。
谢正观告诉记者,阿根廷正是因为常见的农作物全部改成了孟山都等种业巨头提供的种子,造成了本国农业生态的大破坏。
后来,谢正观关注到这些跨国种业巨头开始进入中国,并且有了一些大的动作,开始向中国大举进军了,这引起了他的担忧。
“我原来想,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应该是非常警觉的,但是没有想到,这些跨国种业巨头能用他们的操作方式,打破我国农业的屏障。这让我吓了一跳。”谢正观说。
在谢正观看来,过分依赖“洋种子”将带来严峻的后果:民族种业遭受冲击;粮食安全遭受威胁;农民利益遭受风险;破坏我国的农业生态。
谢正观分析了跨国种业巨头渗透国内市场的操作模式:先是把便宜的种子给你,或是帮你消除某个虫害,然后帮你种东西,帮你卖,农民刚开始觉得很有收获,然后逐渐变成种子很贵,市场被他们控制。---其实很简单,就是破坏所在国的农业生态,进而从生产到作业控制所在国的农业。
“我们提倡利用外资,因此,地方上的一些土政策,还是希望这些跨国公司进入。这也是外资能够快速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一大原因。”谢正观分析认为。
“这种情况很严重,我不希望阿根廷的遭遇发生在我们国家。---这是我提这个提案的原因。”谢正观说。
谢正观建议,将种业提升到国家的产业振兴战略高度,并把龙头企业作为国家种业振兴战略的核心载体。要加大对种业的投入,尤其是对生物育种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完整产业链条的龙头种子企业。
谢正观还建议,引进外资关键在于引进技术,以有利于自主研发更多优秀植物新品种,做到利用外资而不是被外资利用。不应再抱有“以市场换技术”的天真想法。
【现状进展】
在提出加强应对外资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提案后,谢正观收到了科技部和农业部的回复。
其中科技部的回复中提到,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中,结合该提案有关建议,总结“十一五”种业科技发展规划草案中的相关内容,并正在组织编制种业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对民族种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种子产业技术升级。
农业部的回复是提出四个工作重点: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提高准入条件,禁止外资进入水稻和转基因等领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
“提案的回复都很好。农业部从农业政策的角度来谈的,科技部是从科研创新和研发的角度来说的。”谢正观说。
谢正观委员特别感到欣慰的是,农业部的答复中明确规定了“禁止外资进入水稻和转基因等领域”,“我想,这是提案工作取得一个很大的效果。”谢正观说。
【委员回应】
但谢正观仍然有一点不满足的地方,那就是两个部委都承认威胁,“但我至今无法确知外资渗透我国种业市场到底到何种严重的程度。”谢正观说。
而且,单单从这两个部委的政策中,能不能有效扭转外资大举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局面,谢正观表示:“比如在蔬菜、花卉等小田作物领域能否扭转被渗透的局面,我还是有疑问。”
“长远的规划有,但短期的遏制手段却不明确,缺乏及时有效的手段将当前这种局面刹住。”谢正观说。
在谢正观看来,资本的趋利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它可能会绕过各种屏障进入,你如果没有强硬的手段就不能有效遏制。“但国内目前没有看到相应的监管手段。”
“我现在依然还是比较担心:短期内能否遏制外资大举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局面。”谢正观说。
因此,谢正观建议,从现在开始,全面清查外资渗透我国种业市场的实际情况,让实际情况透明公开,大家都来讨论。(来源:人民政协网 牛建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