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裂变食品不等于转基因食品 市民可安心食用
作者:屈扬帆 来源:临海新闻网
接受了宇宙辐射、太空诱变的普通种子,回到地球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昨日,记者走进浙江新愿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睹了到太空“溜达”了一圈的普通种子,种在土壤里,发生了惊人的改变。
在牛头山旁有一块200亩的土地,上面种的植物看似普通,其实大有玄机。因为,这些种子都曾搭乘了宇宙飞船,在特定的太空环境中(如失重、真空、紫外线、磁场等),接受了太空诱变的“天空种子”。该公司曾加入我国航天育种合作组织,并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于2008年将豇豆、柑橘、茄子、南瓜等14类普通种子,送上太空。在宇宙飞船里经过为期半个月的太空旅行后,回到位于牛头山的育种基地。经历了数代培育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于近日通过浙江省科技厅验收,填补了我省航天蔬菜育种的空白。
通过工作人员王慧蕾的介绍,记者见到了最先取得成绩的“太空长豇豆”。长豇豆在临海被称之为“蛇豆”,是餐桌常见菜。经过了“太空旅行”的长豇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个头长了不少,而且肉质变厚,口感也鲜美很多。而且在病虫季,不容易招虫子,这样就减少了农药喷洒量,十分绿色。目前,“太空长豇豆”经过七八代的培育,基因已比较稳定,受到省里专家的肯定。只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小试”,就可以推广了。对于这个新品豇豆,新愿景公司的董事长谢宗荣非常肯定。
据了解,送上去的14类种子,已经淘汰了11种。如柑橘等几类种子,回到地球就已经干煸,无法种植。还有几类回到育种基地,种子的基因朝差的方向变异。如高橙的果子酸涩难入口,茄子大如南瓜,却硬如石头。除了长豇豆获得成功以外,只有雪里蕻等两类种子,还在牛头山培育基地接受观察。
关于“太空种子”的实用性,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疑问。“太空种子是不是就是转基因食品?”“这种特别大的品种,会不会对身体健康不利?”
对于“太空菜”是否安全的问题,谢宗荣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我国航天育种首席科学家刘录祥教授首先实施的,航天育种是有意识利用空间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并没有导入任何外源基因,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种子产生自然变异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或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航天育种只是使这个速度加快而已,并不存在安全问题。那些‘太空粮’‘太空菜’和转基因食品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过推广后,市民可安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