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汶川大地震四川省唯一一个跨市州异地安置点D区油榨乡直台村的村民们,背着篓子开始收获田里的紫色土豆。“这些土豆被誉为“黑美人”,每斤批发价就是3块多钱。”直台村村支书陈学平兴奋地说,大伙儿有吃的有穿的,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自力更生挣票子。
今年三月份,邛崃市在南宝山种植了480多亩紫土豆,这也是整个成都首次大规模试点种植“紫土豆”。现在只有少数超市有紫土豆,每斤价格达七八元,今后南宝山产的紫土豆将走上更多市民的餐桌。
家家户户收获“紫土豆”
昨日,异地安置点D区直台村的李云胜一家,匆匆吃过早饭,满怀喜悦来到自家菜地开始收土豆。一锄头下去,成熟的紫土豆从土里滚了出来,接着被丢进了背篓里。不一会,背篓里就是满满的紫土豆,李云胜抹了一把汗水,不由得笑了。
李云胜说,以前在老家也种过土豆,不过紫色土豆也是第一次听说。今年3月份,他在自家菜地种了1亩多的紫土豆。今年产量估计每亩五百斤。“估摸着,明年的产量肯定能上千斤。”别看紫土豆的个头不算大,可是能卖好价钱,据说每斤批发价就是三块多钱。
炎热的天气,到了下午1点过,李云胜一家人早已是汗流浃背。可是,他们仍忙碌着收获土豆。李云胜说,顾不上吃饭哦,要把眼前的土豆收完了,然后回家煮碗面吃。汶川地震后,对于大伙儿来说,这可是一个“久违”的收获季节。
收的“紫土豆”当种子
“收完了土豆,有专家上来教大家怎么储存。”直台村村支书陈学平来到地头上,逐一叮嘱着村民们。他说,虽然紫土豆很稀奇,在超市每斤七八块钱,村民们今年可不打算卖刚收获的土豆。全要留种,明年扩大种植规模。
以李云胜家为例,陈学平算了一笔账。明年李云胜打算种3亩紫土豆,每亩产量有望达到1500斤,每斤批发价三块钱,这就能卖1.35万元。除去总计4000多块钱的成本,也能挣近万块钱。
“我们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自力更生,多挣点票子。”据陈学平介绍,除了100多亩紫土豆,直台村还有700多亩的茶园,到后年茶园就能见效益,每亩茶园能纯收入2000多块钱。
今后拟建2500亩基地
目前,两份关于南宝山安置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规划方案已经获批,其中一份就是《2500亩紫色马铃薯基地建设项目规划》,确定了以紫色马铃薯为特色产业的种植业发展方案。“今年种了480多亩,这是第一次大规模推广种植,今后将逐步扩大规模。”据邛崃市科技局局长汪华介绍,订单种植收益有保障。安置点的油榨乡直台村、南宝乡金花村等分别与提供种薯的农业公司签下了合同,以订单模式发展紫土豆的特色产业。
▶人物故事
一定要把日子过红火
搬到南宝山的新家后,每人每天免费领取米油,不愁吃穿。今年38岁的王清志,可不愿意沉浸在这样的“安逸”当中。刚收获了地里的紫土豆,又盘算起了下一步的打算。
王清志还记得,两年前的地震让一家人悲痛不已,房子垮了,什么都没有了。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能活下来”。震后,从汶川搬进了南宝山上的新家,还分到了12.6亩的土地,一家五口人开始了崭新的日子。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一定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肯定要想办法挣钱,娃娃还在读书,家里各项开支都有花销。”王清志说,今年种了2亩紫土豆和1亩多的猕猴桃树,剩下的都是茶园。紫土豆要留种,猕猴桃树和茶园都是3年才见效益。于是,3月中旬种下土豆后,他和妻子决定一起出去打工,回老家挖虫草。
从南宝山回汶川,夫妻两个走路走了七八个小时,在山上搭了棚子作为暂时的住所。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进山挖虫草,一条大的可以卖30多块钱,小的也卖10多块钱。不要说喝水,中午饭都顾不上吃,一直忙碌到下午时分才回。50多天,天天如此,夫妻两人揣着挣的近万块钱回家了。
“挣钱,不吃苦怎么行?”王清志说,收完土豆,他打算在菜地里种点蔬菜,然后还要出去打点零工。到了年底,采购些年货,一家人过个丰收年。今后等茶园和猕猴桃,还有紫土豆等见了收益,外出打工的时间就少了,一心就扑在经营这些农作物上。
▶紫土豆新闻链接
与普通土豆相比,紫色土豆的营养价值高多了。据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基础苗供应中心基地负责人李菲说,紫色土豆富含对致癌物质有抑制作用的花青素,还含高抗氧化剂,是集药用和保健为一体的食品,对人们增强抵抗力,保护视力等具有积极作用,被誉为“黑美人”。
目前市面上,鲜有紫土豆的踪影。由于紫土豆种植少,所以可以说是有价无市。成都市只有几家超市断断续续有紫色土豆销售,价格每斤高达七八元。除此,只有在成都一些高档酒店才能看到紫色土豆的影子,如今,南宝山上首次大规模推广种植,紫土豆有望走进更多的超市餐馆,走上市民的餐桌。随着紫色土豆增多,这种“贵族食品”的市场价也有望降低。
记者石莉芳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