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国审品种 > 玉米 » 正文

2007年国审玉米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11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892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1

品种名称:京单28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母本郑58;父本京024,来源于早熟302×黄野四。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夏播出苗至成熟95天,比唐抗5号晚熟3天,需有效积温25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45厘米,穗位高9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6克。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感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6克/升,粗蛋白含量9.47%,粗脂肪含量4.01%,粗淀粉含量74.82%,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59.4公斤,比对照增产10.1%。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2公斤,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4500株,注意防治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夏玉米种植区种植。茎腐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2

品种名称:利合16

选育单位:山西利马格兰特种谷物研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CKEXI13,来源于MO17×甸骨11A,引自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业研究所;父本LPMD72,来源于LPDP53A(欧洲硬粒型自交系)×NNEG5。

  特征特性:在北方极早熟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01天,比冀承单3号晚熟3天,需有效积温21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6厘米,穗位高84厘米,成株叶片数16片。花丝绿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0.55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中抗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82克/升,粗蛋白含量7.61%,粗脂肪含量4.60%,粗淀粉含量74.40%,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极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7.3公斤,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24.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0公斤,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14.8%。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500~5000株,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吉林东部极早熟地区、河北承德市北部接坝冷凉区、陕西延安地区、甘肃陇南地区、新疆喀什地区、内蒙古通辽北部和宁夏固原极早熟玉米区种植,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3

品种名称:吉农大115

选育单位:吉林农大科茂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KM36,来源于(四287×哲446)×四287;父本KM12,来源于(78599×Mo17)×Mo17。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四单19晚熟2天,需有效积温26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06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红色,籽粒橙红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4克/升,粗蛋白含量8.39%,粗脂肪含量4.17%,粗淀粉含量75.08%,赖氨酸含量0.26%,属高淀粉品种。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5.7公斤,比对照增产7.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3公斤,比对照吉单261增产2.8%。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3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双城市除外)、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4

品种名称:吉东16号

选育单位: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四287,来源于吉林省农科院;父本D22,来源于(掖478×7922)×6314。

  特征特性:在东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3天,比吉单261早熟5天,需有效积温255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09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绿色,果穗短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浅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17克/升,粗蛋白含量9.14%,粗脂肪含量3.92%,粗淀粉含量74.47%,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8.0公斤,比对照增产9.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1.1公斤,比对照吉单261增产4.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双城市除外)、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5

品种名称:吉东28号

选育单位: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KX,来源于德国杂交种导入热带早熟材料;父本D22,来源于(掖478×7922)×6314。

  特征特性:在东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吉单261早熟2天,需有效积温2600℃左右。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深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08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绿色,果穗短锥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36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20克/升,粗蛋白含量8.54%,粗脂肪含量4.22%,粗淀粉含量75.73%,赖氨酸含量0.24%,属高淀粉品种。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6.1公斤,比对照增产11.1%。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7.7公斤,比对照吉单261增产9.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种植,丝黑穗病和玉米螟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6

品种名称:雷奥1号

选育单位:沈阳市雷奥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L4005,来源于478×7922;父本吉853,引自吉林省农科院。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对照四单19晚熟2天,需有效积温265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10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5克。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年接种鉴定,抗瘤黑粉病,中抗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29克/升,粗蛋白含量9.01%,粗脂肪含量3.82%,粗淀粉含量74.60%,赖氨酸含量0.2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6.4公斤,比对照增产8.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4.2公斤,比对照吉单261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7

品种名称:泽玉17号

选育单位:沈阳市雷奥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L0745,来源于5003×7922;父本吉853,引自吉林省农科院。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四单19晚熟2天,需有效积温265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5厘米,穗位高116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克。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4克/升,粗蛋白含量9.17%,粗脂肪含量4.03%,粗淀粉含量74.64%,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3.4公斤,比对照增产7.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5.8公斤,比对照吉单261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8

品种名称:佳尔336

选育单位:吉林省王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E221,来源于C8605×美国硬杆玉米;父本吉853,引自吉林省农科院。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四单19晚熟3天,需有效积温268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红色,花药黑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穗位高13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深紫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中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丝黑穗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812克/升,粗蛋白含量8.59%,粗脂肪含量4.41%,粗淀粉含量74.91%,赖氨酸含量0.24%。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1.4公斤,比对照增产11.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0.8公斤,比对照吉单261增产9.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种植,丝黑穗病和玉米螟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09

品种名称:德单8号

选育单位: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D657,来源于478×DN211(吉单209杂株选系);父本D658,来源于黄早四×自330。

  特征特性:在东北早熟区出苗至成熟125天,比四单19晚熟2天,需有效积温265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13厘米,成株叶片数17片。花丝紫色,果穗短锥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白色、马齿型,百粒重44克。

  经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茎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52克/升,粗蛋白含量9.52%,粗脂肪含量4.12%,粗淀粉含量74.48%,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东北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3.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16%。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9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23.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高产栽培可适当增加密度,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东部山区、吉林中熟区、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0

品种名称:辽单527

选育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辽7980,来源于7922×8001;父本丹598,来源于丹东农科院。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4天,与对照相当,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7厘米,穗位高9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7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长楔型,百粒重32.7克。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和纹枯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26克/升,粗蛋白含量10.19%,粗脂肪含量3.94%,粗淀粉含量69.13%,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7.1公斤,比对照增产11.1%。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8.7公斤,比对照增产8.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贵州、湖北、云南、四川、重庆、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丝黑穗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1

品种名称:海禾17

选育单位:辽宁海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LS02,来源于78599选系;父本L12,来源于黄早四自交系变异株。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早熟1.3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平展,株高310厘米,穗位高138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花丝浅粉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4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百粒重41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中抗大斑病,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4克/升,粗蛋白含量9.86%,粗脂肪含量3.74%,粗淀粉含量74.41%,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8.6公斤,比对照增产8.1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3.3公斤,比对照增产8.4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200~3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辽宁(辽南地区除外)、吉林晚熟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2

品种名称:宁玉309

选育单位:南京春曦种子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母本宁晨20,来源于瑞德B73×478;父本宁晨07,来源于(78599×H21)×H21。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早熟1.3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7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中间型,穗长21.8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8.8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茎腐病,抗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感大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0克/升,粗蛋白含量9.50%,粗脂肪含量4.24%,粗淀粉含量73.11%,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2.7公斤,比对照增产10.6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2.2公斤,比对照增产10.2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玉米螟,注意防涝。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忻定盆地、辽宁(辽南地区除外)、吉林晚熟区春播种植,大斑病和玉米螟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3

品种名称:齐单1号

选育单位:山东鑫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XF0138,来源于78599;父本SX211,来源于国外材料。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春玉米地区出苗至成熟131天,比对照早熟2.8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黄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0~320厘米,穗位高100~136厘米,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黄色,果穗筒型,穗长18~21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5.5~38.6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抗丝黑穗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感大斑病。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和玉米螟,中抗小斑病,感丝黑穗病和纹枯病,高感茎腐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10克/升,粗蛋白含量10.58%,粗脂肪含量4.45%,粗淀粉含量71.93%,赖氨酸含量0.28%。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37克/升,粗蛋白含量8.46%,粗脂肪含量4.53%,粗淀粉含量70.62%,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48.1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6.36%;2006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5.7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5.31%。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4.7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4.34%;2006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5.4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4.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35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茎腐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天津、河北北部、山西、辽宁、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和四川(雅安地区除外)、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4

品种名称:丹玉96号

选育单位:丹东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母本丹6263,来源于K162×PN78599;父本丹99长,来源于旅大红骨集团35。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0天,与对照相当,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0厘米,穗位高134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6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抗纹枯病和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38.0克/升,粗蛋白含量10.55%,粗脂肪含量3.95%,粗淀粉含量72.81%,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05.5公斤,比对照增产9.81%。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5.0公斤,比对照增产4.1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3500株。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中部和南部、吉林晚熟区、河北北部、山西(汾阳地区除外)、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5

品种名称:中迪985

选育单位:辽宁丹铁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A139,来源于7922×C8605;父本T28,来源于599×丹340。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农大108早熟1.6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粉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1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8.9厘米,穗行数18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6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灰斑病和纹枯病,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06克/升,粗蛋白含量10.7%,粗脂肪含量4.69%,粗淀粉含量71.08%,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7.1公斤,比对照增产7.9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1.6公斤,比对照增产9.0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晚熟区、河北北部、天津、山西、内蒙古赤峰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6

品种名称:东单80号

选育单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C260,来源于掖478与9046杂交选出的自交系C201再与C8605杂交选育;父本C168,来源于C101(丹598变异株)与旅系E28以及599系混合授粉后形成的综合种,再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2天,比对照晚熟2.4天,需有效积温2850℃左右;在西南地区从出苗至成熟114.5天,比对照早熟5.3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55~300厘米,穗位高96~130厘米,成株叶片数22~23片。花丝绿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7~21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7~37.4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纹枯病、茎腐病和玉米螟,抗大斑病,中抗灰斑病、丝黑穗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玉米螟,中抗茎腐病和大斑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东华北组),籽粒容重740克/升,粗蛋白含量10.26%,粗脂肪含量4.53%,粗淀粉含量72.57%,赖氨酸含量0.29%;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西南组),籽粒容重688克/升,粗蛋白含量10.50%,粗脂肪含量4.11%,粗淀粉含量68.46%,赖氨酸含量0.31%。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98.5公斤,比对照增产8.7%;2006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2.8公斤,比对照增产10.29%。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0公斤,比对照增产11.9%;2006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6公斤,比对照增产12.9%。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3300株,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地下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晚熟区、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春播和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注意防治地下害虫。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7

品种名称:明玉2号

选育单位:葫芦岛市龙湾新区明育玉米科研所

品种来源:母本海9818,来源于丹598;父本明2325,来源于掖107×铁7922。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1天,比对照平均晚熟1.4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23厘米,穗位高151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浅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5.1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和纹枯病,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灰斑病和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08克/升,粗蛋白含量10.56%,粗脂肪含量4.67%,粗淀粉含量72.63%,赖氨酸含量0.3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38.5公斤,比对照增产15.69%。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7.5公斤,比对照增产12.01%。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3500株,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中西部、吉林晚熟区、天津、河北北部、山西春播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8

品种名称:利民3号

选育单位:松原市利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M286,来源于C8605-2×掖478;父本M251,来源于(吉853×HM1)×(西502×599)。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1天,比对照农大108平均晚1.7天,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9厘米,穗位高126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淡紫色,果穗近筒型,穗长20.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粉红色,籽粒橙红色、马齿型,百粒重42.1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茎腐病,抗大斑病、灰斑病、纹枯病和丝黑穗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26克/升,粗蛋白含量10.14%,粗脂肪含量4.75%,粗淀粉含量74.18%,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84.3公斤,比对照增产7.2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5.1公斤,比对照增产10.0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3500株,注意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晚熟区、天津、河北北部、山西、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19

品种名称:东315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Y731,来源于美国“黄玉米”;父本18-599,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选育。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6.7天,比川单14晚2.6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8.8厘米,穗位高88.4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粉红色,果穗柱型,穗长18.1厘米,穗行数16.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3.3克。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32克/升,粗蛋白含量11.42%,粗脂肪含量4.31%,粗淀粉含量68.06%,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10.7公斤,比对照增产12.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2.0公斤,比对照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2800~3500株,注意防治纹枯病和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遵义地区、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纹枯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0

品种名称:川单418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SCML202,来源于国外杂交种;父本金黄96B,来源于雅玉科技开发公司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引进的自交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5天,与对照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0厘米,穗位高12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29.5克。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感丝黑穗病,高感茎腐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42克/升,粗蛋白含量12.02%,粗脂肪含量4.72%,粗淀粉含量67.21%,赖氨酸含量0.3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4.0公斤,比对照增产13.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5公斤,比对照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茎腐病和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云南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茎腐病和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1

品种名称:禾玉9566

选育单位:北京中农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F36,来源于国外杂交种;父本F66,来源于国外杂交种。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1天,比对照早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粉红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48厘米,穗位高9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淡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7.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浅粉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2克。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16克/升,粗蛋白含量9.22%,粗脂肪含量4.40%,粗淀粉含量69.05%,赖氨酸含量0.29%。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94.67公斤,比对照增产10.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6.56公斤,比对照增产12.69%。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3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2

品种名称:三北11

选育单位:三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S0127,来源于78599×7319;父本B0122,来源于丹340×铁7922。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4.5天,与对照生育期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7厘米,穗位高104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青转浅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浅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26.65克。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大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54克/升,粗蛋白含量9.43%,粗脂肪含量4.65%,粗淀粉含量70.03%,赖氨酸含量0.33%。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78.58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64%。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08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0.4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3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云南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丝黑穗病、大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3

品种名称:强盛11号

选育单位: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大913,来源于P138、齐319、87-1、178混合群体;父本B4,来源于F349×V187。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6天,比对照晚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粉色,果穗筒型,穗长18.4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克。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感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35克/升,粗蛋白含量10.23%,粗脂肪含量4.39%,粗淀粉含量69.33%,赖氨酸含量0.30%。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8公斤,比对照增产9.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4.4公斤,比对照增产8.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3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贵州、湖南、云南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4

品种名称:奥玉28

选育单位:德农正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PS098,来源于K22×78698;父本PS051,来源于西南地方农家种。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4.3天。幼苗叶鞘绿色。株高280.2厘米,穗位高123厘米,单株叶片数21片左右,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花药绿色,颖壳淡绿色。花丝浅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8.6厘米,穗行数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0.8克。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和茎腐病,中抗纹枯病、小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45克/升,粗蛋白含量10.36%,粗脂肪含量4.70%,粗淀粉含量70.63%,赖氨酸含量0.34%。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85.3公斤,比对照增产8.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2公斤,比对照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中南部、重庆、云南、湖南、贵州、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丝黑穗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5

品种名称:临奥9号

选育单位(个人):庞良玉

品种来源:母本PS098,来源于K22×78698;父本PS056,来源于78599×丹341。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5.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绿色,颖壳淡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2.2厘米,穗位高114.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1.9克。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纹枯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30克/升,粗蛋白含量8.63%,粗脂肪含量4.09%,粗淀粉含量70.10%,赖氨酸含量0.28%。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22.4公斤,比对照增产14.7%。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8公斤,比对照增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300株左右,注意防治茎腐病和丝黑穗病,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湖南、湖北、贵州遵义地区、广西的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种植,茎腐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高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6

品种名称:强盛青贮30

选育单位:山西强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3319,来源于齐319×3M,其中3M为S37的变异株;父本抗F,来源于5003×旅53。

  特征特性:出苗至青贮收获期平均106天,比对照农大108晚1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纹枯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7.40%~52.4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67%~22.42%,粗蛋白含量8.31%~10.5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325.6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7.2%。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南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北部、新疆北部、宁夏中部春玉米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纹枯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7

品种名称:登海青贮3571

选育单位: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DH117,来源于热带种质资源;父本DH08,来源于8112×65232。

  特征特性:出苗至青贮收获期平均105天,比对照农大108晚6天,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8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丝黑穗病,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纹枯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6%~53.1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9.02%~24.67%,粗蛋白含量7.35%~9.3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286.0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2.8%。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部、吉林中南部、辽宁东部、宁夏中部、新疆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纹枯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8

品种名称:金刚青贮50

选育单位:辽阳金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2104-1-6,来源于丹598×9321;父本9965,来源于(8904×8411)×8411。

  特征特性:在西北春玉米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124天,比对照农大108晚熟7天,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淡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8厘米,成株叶片数22片。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和纹枯病,感大斑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71%~50.0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9.29%~23.63%,粗蛋白含量8.16%~9.9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西北组),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920.4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6.6%。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大斑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中部、新疆北部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大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29

品种名称:京科青贮516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母本MC0303,来源于(9042×京89)×9046;父本MC30,来源于1145×1141。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115天,比对照农大108晚4天,需有效积温29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感大斑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7.58%~49.0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0.36%~21.76%,粗蛋白含量8.08%~10.03%。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东华北组),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247.5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1.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北部、辽宁东部、吉林中南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山西北部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0

品种名称:辽单青贮178

选育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辽2379,来源于美国杂交种E02、E03混种选系;父本辽4285,来源于辽5114×P138。

  特征特性:在南方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90天,比对照农大108晚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红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4厘米,成株叶片数21~23片。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感纹枯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4.93%~46.6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8.31%~18.97%,粗蛋白含量7.31%~9.01%。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南方组),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055.0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3.1%。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止倒伏和防治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浙江、广东北部、福建北部、四川简阳和眉山地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止倒伏,纹枯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1

品种名称:锦玉青贮28

选育单位:锦州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J4019为单交种(G108×G172);父本J2451,来源于联87×锦5-9。

  特征特性:在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116天左右,比对照农大108晚5天,需有效积温28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7厘米。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中抗纹枯病。田间抗性较好。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51.64%~53.5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1.07%~24.41%,粗蛋白含量8.60%~9.7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东华北组),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283.7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4.8%。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平原地区、天津、河北北部、山西中部、辽宁东部、吉林中南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2

品种名称:金甜688

选育单位: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MU11-13,来源于南斯拉夫超甜玉米自交系ZP103×甜玉米杂交种1835;父本H9122-5,来源于CTB2(sh2)。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4天,比对照绿色先锋晚1.4天;在西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6天,与对照绿色超人相当。需有效积温2400℃左右。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33厘米左右,穗位高88~96.4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0~22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鲜籽粒)31.5克。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瘤黑粉病,高感玉米螟;经四川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感小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经黄淮海和西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组织专家品尝鉴定,均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两年品质测定,还原糖含量9.14%~9.73%,水溶性糖含量19.75%~17.54%,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780.9公斤,比对照绿色先锋增产4.9%;2005~2006年参加西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48.59公斤,比对照绿色超人增产10.33%。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000~3200株,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中南部、陕西、安徽北部夏玉米区和四川、重庆、湖南、湖北、云南、贵州作鲜食甜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3

品种名称:粤甜11号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1022,来源于超甜玉米102;父本C4,来源于美国超甜玉米×泰国热带血缘普通玉米。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东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2.9天,比对照粤甜3号晚熟1.2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98厘米,穗位高68.9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浅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2.4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鲜籽粒)38.63克。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感大斑病和玉米螟,高感矮花叶病。经东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水溶糖含量19.42%~20.09%,还原糖含量7.51%~13.9%,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44.3公斤,比对照粤甜3号增产17.9%。

  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200~3400株。注意防治矮花叶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作鲜食甜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矮花叶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4

品种名称:金糯628

选育单位: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H9120-w,引自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父本M28-T,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公司选育。

  特征特性:在东华北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92天,比对照垦粘1号晚6天,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2.5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早2.3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松散,株高230~260厘米,穗位高88~11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7~19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34~35克。

  经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和矮花叶病,感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瘤黑粉病,高感玉米螟。经东华北和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组织专家品尝鉴定,均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100%,经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品质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32%~100.0%,均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华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1013.9公斤,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10.8%;2005~2006年参加黄淮海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780.8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7.4%。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株左右,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中南部、辽宁中部、吉林中南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新疆石河子春播区和山东、河南、陕西关中、安徽北部夏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丝黑穗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5

品种名称:周糯1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母本ZN214,来源于(西星糯玉1号×苏玉糯1号)×西星糯玉1号;父本ZN11,来源于郑白糯1号变异株。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4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早熟1天,需有效积温2200℃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红色,花药黄色,颖壳青色。株型紧凑,株高234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片。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29.5克。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和矮花叶病,感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瘤黑粉病,高感茎腐病和玉米螟。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品质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72%~100.0%,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21.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33.7%。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500~4000株,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陕西关中、安徽北部夏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07036

品种名称:郑黄糯2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郑黄糯03,来源于郑白糯01×郑58;父本郑黄糯04,来源于(紫香玉×昌7-2)×昌7-2。

  特征特性:在黄淮海地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7.2天,比对照苏玉糯1号早熟0.7天。幼苗叶鞘紫红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粉红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46.5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红色,果穗圆锥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鲜籽粒)32.3克。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抗大斑病和矮花叶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感玉米螟。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持单位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品质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8.98%~99.99%,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42.7公斤,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37.0%。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3600~3800株,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陕西关中、安徽北部夏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