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37
品种名称:K优52(皖稻125)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K17A×OM052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0.1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4.1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株高125.9厘米,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59.3粒,结实率78.7%,千粒重30.0克。抗性:稻瘟病平均6.9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80%;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9%,长宽比2.6,垩白粒率100%,垩白度15.8%,胶稠度5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8%。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2.3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92%(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70.2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8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6.3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38%。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3.9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3.40%。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根据各地中籼生产季节适时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两叶一心期每亩施4~5公斤尿素作断奶肥,四叶一心期施4~5公斤尿素作平衡肥,秧龄30天。2.移栽:栽插密度13.3厘米×23.3厘米或13.3厘米×26.7厘米,每穴1~2粒谷苗。3.肥水管理:每亩施纯氮15公斤,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余下15%作穗肥,缺钾的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亩苗数达18万时烤田,做到早够早烤田,以轻烤为主,分次烤,收割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较早,产量高,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