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黑龙江 » 正文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0  来源:黑龙江种业信息网  浏览次数:1826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规定,为适应我省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要求,加快优质、高产、高效、专用新品种审定推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制定本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自然变异并经过遗传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当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2.5  稳产性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

2.7 抗逆性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

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2.10  特异性

申请审定品种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种在一个以上质量性状或二个以上数量性状性状上有差异。

2.11  一致性

申请审定品种经过繁殖,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2.12 稳定性

申请审定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遗传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稳定。

内容与依据

3.1 审定内容

品种的特征特性:包括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特异性、品质和生育期等。

3.2 审定依据

3.2.1  特征特性、生育期

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调查记载结果及田间鉴评和DUS测试结果为主要依据,并参考申请审定时提供的材料。

3.2.2  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以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为主要依据。

3.2.3  抗逆性、品质

以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的鉴定、检测结果为主要依据。

3.2.4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DUS测试结果和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机构DNA指纹鉴定结果为主要依据。

3.2.5  品种田间试验表现

申请审定品种在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DUS测试田间表现,包括特征特性、丰产性、抗逆性、一致性等。

4审定指标和标准

按作物统一审定指标和标准。不同用途品种在达到基本条件同时,还应达到相应类别分类条件。

4.1 基本条件

根据各作物特点,抗逆性、抗倒伏性、抗病虫性、生育期等为各作物品种审定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4.2 分类条件

根据高产稳产品种、绿色优质品种和特用品种等不同用途品种的需要,分别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

5 评判规则

5.1  符合审定标准,且经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达到法定票数的品种通过初审。

5.2  特殊用途品种,由专业委员会参照本标准执行并经集体讨论后投票表决。

5.3  农业生产有特殊需求和品质表现特别突出的品种,经专业委员会讨论通过,可以适当放宽产量要求。

5.4  品种审定委员会认为有重大缺陷的品种不予审定。

其他

6.1  根据主要农作物生产需要、市场需求、种业发展变化等实际情况,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可适时对本标准进行修订。

6.2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6.3  本标准自2017年12月20日起实施。

 

品种主要指标要求

 

玉米

1 基本条件

1.1抗病性

1.1.1  接种鉴定

连续三年接种鉴定,丝黑穗发病率三年均≤30%。大斑病发病率Ⅰ-Ⅴ区参试品种可两年≤7级、一年≤5级,Ⅵ-Ⅷ区参试品种三年均≤7级。茎腐病发病率三年均≤5级。穗腐病发病率三年均≤3级。

1.1.2田间表现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正常生产条件下,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品种停试停审:

    1、丝黑穗田间发病率一个试验点≥10%,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平均≥5%;

    2、大斑病及其他叶部病害田间发病率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均≥5级;

    3、茎腐病田间发病率一个试验点≥15%,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平均≥10%;

    4、有一个试验点穗腐病田间发病率(侵染面积5%以上)≥10%,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平均≥5%;

    5、瘤黑粉田间发病率一个试验点≥15%,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平均≥8%;

    6、空秆率有一个试验点≥6%,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平均≥3%。

1.2生育期

   1.2.1  Ⅰ区品种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成熟期早于或等于对照品种。

   1.2.2  除Ⅰ区外品种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有两点(含两点)以上熟期比对照品种晚2天以上(含2天)的停试停审。

1.3抗倒伏性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正常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一个试验点倒伏≥3级的面积≥15%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倒伏≥3级的面积平均≥10%的停试停审;一个试验点倒伏≥2级的面积≥30%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倒伏≥2级的面积平均≥20%的停试停审;一个试验点穗下茎折≥15%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平均≥10%的停试停审。

1.4品质

连续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30克/升;粗淀粉含量(干基)平均≥72.0%,且单年≥70.0%;粗蛋白含量(干基)≥8.0%;粗脂肪含量(干基)≥3.0%。

2 分类品种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2.1.1丰产性、稳产性

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0%,且单年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65%。

2.1.2抗病性、抗倒伏性、生育期及品质指标需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抗病品种

2.2.1.1丰产性、稳产性

对照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达标试验点比例≥50%。

2.2.1.2抗病性

连续三年接种鉴定,茎基腐病单年发病率≤3级,大斑病单年发病率≤3级,穗腐病单年发病率≤3级,其它病害同普通玉米。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田间丝黑穗不发病,大斑病、茎基腐病发病率≤Ⅰ级。

2.2.1.3抗倒伏性、生育期及品质指标需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

2.2.2 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品种

2.2.2.1丰产性、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达标试验点比例≥50%。

2.2.2.2 抗倒伏性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正常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一个试验点倒伏(含倒折)≥3级的面积≥10%,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倒伏(含倒折)≥3级的面积平均≥5%的停试停审;一个试验点倒伏(含倒折)≥2级的面积≥20%,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倒伏(含倒折)≥2级的面积平均≥10%的停试停审。

2.2.2.3 脱水性

适收期平均籽粒含水量≤28%,且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籽粒含水量达标试验点占全部试验点比例≥60%。

2.2.2.4抗病性、生育期及品质指标需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

2.2.3高淀粉、高赖氨酸品种

2.2.3.1 丰产性、稳产性

对照品种为普通玉米

高淀粉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达标试验点比例≥50%。

高赖氨酸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品种减产≤3%。达标试验点比例≥50%。

对照品种为同类型品种

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0%,且单年增产≥3.0%,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65%。

2.2.3.2品质

高淀粉品种:连续三年粗淀粉(干基)含量≥74.0%。

高赖氨酸品种:连续三年赖氨酸(干基)含量≥0.4%。

2.2.3.3抗病性、抗倒伏性、生育期需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

2.3 青贮玉米

2.3.1  丰产性、稳产性

生物产量,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5.0%、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增产≥3.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3.2抗倒伏性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正常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一个试验点倒伏(含倒折)≥3级的面积>10%,穗下茎折>5%的停试停审。

2.3.3  抗病性

接种鉴定:连续三年接种鉴定,丝黑穗病发病率≤30%;大斑病发病率≤5级。

田间表现: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品种停试停审:

   1、丝黑穗田间发病率一个试验点≥4%,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平均≥2%;

   2、大斑病及其他叶部病害田间发病率≥3级;

   3、瘤黑粉田间一个试验点发病率≥5%,或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平均≥3%;

2.3.4 品质

整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3%、粗蛋白含量≥7%、淀粉含量≥25%。

2.4 鲜食甜玉米、糯玉米

2.4.1  丰产性

鲜果穗产量不低于同熟期对照品种。

2.4.2  品质

甜玉米:连续两年适宜采收期籽粒含糖量≥10%、超甜玉米适宜采收期籽粒含糖量≥15%。

糯玉米(鲜食):连续两年适宜采收期粗淀粉含量(干基)≥69.0%,支链淀粉(干基)占粗淀粉总量比率≥98.0%。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评分之和≥85.0分。

2.4.3抗病性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瘤黑粉、丝黑穗病、大斑病、玉米螟田间自然发病未达到高感。

2.4.4抗倒伏性

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5%。

2.5  爆裂玉米

2.5.1丰产性、稳产性

膨化倍数≥25、爆花率≥95%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50%。

膨化倍数≥30、爆花率≥98%的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0%,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达标试验点比例≥50%。

2.5.2抗倒伏性

每年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10%。

2.5.3抗病性需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

 

水 稻

 

1 基本条件

1.1抗病性、抗逆性

1.1.1 接种鉴定

连续三年接种鉴定结果应满足下列条件,叶瘟病: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发病率每年≤7级;穗颈瘟:第Ⅰ-Ⅲ积温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发病率每年≤5级;第Ⅳ、Ⅴ积温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发病率每年≤7级。

   1.1.2 抗逆性鉴定

连续三年抗逆性鉴定结果应满足下列条件,经抗冷害鉴定: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空壳率每年<30%。

   1.1.3  无检疫性病害。

   1.1.4  田间表现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有如下情况之一的品种停试停审:

   1.1.4.1  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一个试验点穗茎瘟(包括枝梗瘟)≥5级;

   1.1.4.2 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一个试验点空壳率≥20%;

   1.1.4.3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田间分离或纯度≤99%。

1.2 抗倒性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正常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有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倒伏3级,面积30%以上或有一个试验点倒伏4级,面积30%以上均停试停审。

优良食味组: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有两个以上(含两个)试验点倒伏3级,面积50%以上或一个试验点倒伏4级,面积50%以上均停试停审。

1.3 生育期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Ⅰ—Ⅳ积温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两个以上试验点(含两点)成熟期晚于对照品种>3天的品种停试停审;参加第Ⅴ积温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两个以上试验点(含两点)成熟期晚于对照品种≥1天的品种停试停审。

优良食味组: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两个以上试验点(含两点)成熟期晚于对照品种>4天的品种停试停审。

1.4品质

国家Ⅰ级优质米标准:出糙率≥81%,整精米率≥66%,垩白粒率≤10%,垩白度≤1%,直链淀粉(干基)15~18%,胶稠度≥80mm,食味品质≥90分等。

国家Ⅱ级优质米标准:出糙率≥79%,整精米率≥64%,垩白粒率≤20%,垩白度≤3%,直链淀粉(干基)15~19%,胶稠度≥70mm,食味品质≥80分等。

国家糯稻标准:出糙率≥80%,整精米率≥60%,直链淀粉(干基)≤2%,胶稠度≥100mm等。

2 分类条件

2.1 优质高产品种

2.1.1 丰产性、稳产性

国家Ⅰ级优质米: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达标试验点比例≥50%。

国家Ⅱ级优质米: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70%。

常规稻作对照品种的杂交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10%,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75%。

   2.1.2  品质

每年品质分析各项指标需达到国家Ⅱ级优质米标准以上(含Ⅱ级米),蛋白质含量≤8.0%。

2.2 糯稻品种

2.2.1  丰产性、稳产性

对照品种为糯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70%。

对照品种为普通粳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达标试验点比例≥70%。

2.2.2  品质

每年品质分析各项指标需达到国家糯稻标准。

     2.3香稻品种

2.3.1  丰产性、稳产性

对照品种为普通粳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平均≥0%,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达标试验点比例≥70%。

2.3.2 品质

每年品质分析各项指标需达到国家Ⅱ级优质米标准以上(含Ⅱ级米),蛋白质含量≤7.5%。

2.4软米品种

2.4.1  丰产性、稳产性

对照为品种优质普通粳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0%,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达标试验点比例≥70%。

2.4.2  品质

除直链淀粉(干基)要求7%-16%外,其它各项品质指标与普通粳稻品种品质指标相同。

2.5 优良食味品种

2.5.1  丰产性、稳产性

对照品种为普通粳稻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对照品种的95%以上,有效试验点比例不低于2/3,达标试验点比例≥70%。

2.5.2  品质

整精米率≥60%;食味评分:单年≥85分,三年平均≥87分;蛋白质含量≤7.5%。其它各项品质指标与普通粳稻品种品质指标相同。

 

大豆

 

1 基本条件

申请审定的品种应符合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的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

1.1抗病性

1.1.1灰斑病抗性:人工接种鉴定,连续三年第Ⅰ-Ⅳ积温带品种抗性级别达到中抗及以上,第Ⅴ、Ⅵ积温带品种抗性级别两年中抗及以上,一年感病及以上;灰斑病田间自然发病需达到中抗及以上。

   1.1.2孢囊线虫抗性:连续三年做孢囊线虫抗性鉴定均为“耐病”或“抗病”类型。

   1.1.3 菌核病: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发病率需≤30%。

   1.1.4病毒病: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发病率需≤3级。

1.2抗倒性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正常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2个以上(含2个)试验点倒伏≥3级的面积≥30%的停试停审;1个试验点倒伏≥3级的面积≥50%的停试停审;1个试验点倒伏≥4级的面积≥20%的停试停审。

1.3生育期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生育期两点不晚于对照品种4天。

1.4纯度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两点田间纯度小于98%,停审停试。

2 分类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2.1.1丰产性、稳产性

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且单年增产≥3% ;有效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70%。

2.1.2品质

-Ⅲ积温带蛋白质、脂肪含量总和≥59.5%;第Ⅳ-Ⅵ积温带蛋白质、脂肪含量总和≥59.0%。

2.2高油、高蛋白品种

2.2.1丰产性、稳产性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且单年增产≥ 1% ;有效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2.2 品质

高油品种:脂肪平均含量≥22%,且单年不低于21%。

高蛋白品种:第Ⅰ-Ⅲ积温带蛋白质平均含量≥44%,且单年不低于42%。第Ⅳ-Ⅵ积温带蛋白质平均含量≥43%,且单年不低于41%。

2.3抗孢囊线虫品种

   2.3.1丰产性、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有效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3.2 抗虫性

连续三年孢囊线虫抗病性鉴定为“抗病”。

   2.3.3 品质

与高产稳产品种标准相同。

2.4特用品种

   2.4.1丰产性、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有效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4.2 品质

达到同类品种品质指标。

 

小麦

 

1 基本条件

申请审定的品种应符合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的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

1.1 抗病性

1.1.1秆锈:接种鉴定需为抗病类型。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田间杆锈病发病率为0%。

    1.1.2根腐病: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抗性鉴定为中感及以上。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根腐病田间发病率两点叶部和穗部感染判定为中感及以下的感病植株<10%,或单点叶部和穗部感染判定为感病及以下的感病植株<15%。

1.1.3赤霉病: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抗性鉴定为中感及以上。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赤霉病田间发病率两个试验点判定为中感及以下的病穗率<8%,或单个试验点鉴定为中感及以下的病穗率<15%。

1.1.4散黑穗病: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散黑穗病田间发病率<3%。

1.1.5无检疫性病虫害。

1.2抗倒性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正常条件下,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两个试验点倒伏级别≥3级,倒伏面积≥30%,或一个试验点倒伏级别≥4级、倒伏面积≥30%的停试停审。

1.3生育期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生育期不晚于对照品种4天。

1.4纯度

每年田间鉴评(调查)认定,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品种田间纯度需>99.5%。

2 分类条件

2.1 高产稳产品种

2.1.1 丰产性、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3.0%,有效试验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1.2 品质

籽粒容重≥770克/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干基)≥14%、面粉湿面筋含量(14.0%水分基)≥30.0%、面团稳定时间≥3.0分钟且<7分钟。

2.2绿色优质品种

2.2.1节水、节肥、抗旱品种

2.2.1.1丰产性、稳产性

节水品种:节水指数大于0.8且节水试验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节肥品种在比常规施肥量减少20%以上试验条件下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抗旱品种:抗旱性鉴定等级为2级以上。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0%,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试验点比例≥60%。

2.2.2优质专用品种

2.2.2.1 丰产性、稳产性

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0%,有效试验点数不低于2/3,达标试验点比例≥60%。

2.2.2.2 品质

强筋品种: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30.5%、吸水率≥60%、稳定时间≥10.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450、拉伸面积≥100cm2,其中有一项指标不满足,但可以满足中强筋的降为中强筋小麦。

中强筋小麦: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3.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8.5%、吸水率≥58%、稳定时间≥7.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350、拉伸面积≥80cm2,其中有一项指标不满足,但可以满足中筋的降为中筋小麦。

中筋小麦: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200、拉伸面积≥50cm2

弱筋小麦: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2.0%、湿面筋含量(14%水分基)<24.0%、吸水率<55%、稳定时间<3.0分钟。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