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2024年安徽省第二批主要农作物(小麦)初审通过品种信息
1、品种名称:安科1908
申 请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人:张平治、万映秀、曹文昕、张琪琪、李炎、刘方方、李耀
品种来源:中麦875/10ELT23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5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6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81.6cm,株型半紧凑,旗叶短小、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有蜡质,熟相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6.9/44.4万,穗粒数37.0/36.4粒,千粒重43.8/42.3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6/798g/L,粗蛋白(干基)13.02/12.67%,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8/31.0%,吸水量58.8/59.8mL/100g,稳定时间5.4/4.0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7.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60%。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5.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2.37%。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8.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51%。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2、品种名称:阜麦26(参试名称:阜麦1134)
申 请 者: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人:杨永华、冯家春、夏云祥、葛勇、张桂芳、柳申飞、康苗苗
品种来源:华成3366/济麦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1.7天,较对照济麦22晚熟0.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浅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2.4cm,株型半紧凑,旗叶细长、斜挺,穗层整齐度好,茎秆蜡粉轻,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5.5/43.9万,穗粒数38.1/38.4粒,千粒重44.6/42.3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53/832g/L,粗蛋白(干基)13.24/13.65%,湿面筋(以14%水分计)27.7/30.7%,吸水量58.5/59.4mL/100g,稳定时间6.7/6.8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75.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72%。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71.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7.37%。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4.7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8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品种名称:安科1901
申 请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人:张平治、万映秀、曹文昕、张琪琪、李炎、刘方方、李耀
品种来源:陕麦159/08ELT235//08ELT235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5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5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分蘖成穗率高。株高81.9cm,株型半紧凑,旗叶短小、上举,穗层整齐度一般,茎秆蜡质重,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4.3/45.5万,穗粒数36.1/35.2粒,千粒重44.6/43.5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5/802g/L,粗蛋白(干基)13.37/13.23%,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5/32.4%,吸水量63.1/62.3mL/100g,稳定时间7.2/5.2min,最大拉伸阻力333/-EU,拉伸面积66/-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2.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98%。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0.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45%。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0.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17%。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4、品种名称:皖垦麦1711
申 请 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人:张亮、王永玖、董连生、王华俊、朱文杰
品种来源:煤生0308/宿400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3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7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分蘖成穗率较强。株高81.6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中等。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3.0/45.3万,穗粒数39.3/38.2粒,千粒重42.9/40.3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5/801g/L,粗蛋白(干基)13.04/13.68%,湿面筋(以14%水分计)28.0/29.8%,吸水量55.8/56.1mL/100g,稳定时间7.1/5.3min,最大拉伸阻力387/-EU,拉伸面积68/-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8.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88%。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58.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10%。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06.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0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中下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5、品种名称:宿育1058
申 请 者: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人:李明兵、吴兰云、徐茂林、周得宝、王磊、孙梦、张曼玉、曹阿莉、周言虎、窦乐、杨继红
品种来源:皖麦19/周科3号//皖麦33///AK5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6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5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78.6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质较重,熟相较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4.8/43.8万,穗粒数35.4/36.3粒,千粒重45.8/43.2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43/814g/L,粗蛋白(干基)14.58/14.06%,湿面筋(以14%水分计)34.6/34.3%,吸水量63.3/62.2mL/100g,稳定时间7.7/2.9min,最大拉伸阻力239/-EU,拉伸面积49/-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3.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23%。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39.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2.61%。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95.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18%。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6、品种名称:皖农550
申 请 者: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于学奎、黄建华、沈家成、罗干、高景春、周璇、王安祥、崔文礼
品种来源:宿553/新麦19//皖麦4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5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5天。幼苗直立,叶片淡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80.2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5.2/43.6万,穗粒数34.7/34.1粒,千粒重47.7/48.1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2/809g/L,粗蛋白(干基)13.62/14.42%,湿面筋(以14%水分计)33.4/35.6%,吸水量62.2/63.5mL/100g,稳定时间5.0/3.2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82.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7.93%。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1.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01%。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02.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3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7、品种名称:淮科8号
申 请 者:淮北成睿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淮北成睿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郭树明、刘红杰、陈开道、王俊良、练新英
品种来源:淮麦20/鲁麦14//永民17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6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4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83.3cm,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度一般,茎秆蜡粉轻,熟相中等。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中等。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2.6/42.9万,穗粒数35.7/36.5粒,千粒重47.0/44.9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50/814g/L,粗蛋白(干基)13.35/13.55%,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5/31.9%,吸水量63.2/63.0mL/100g,稳定时间8.9/2.7min,最大拉伸阻力229/-EU,拉伸面积42/-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59.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30%。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7.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30%。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99.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86%。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一定要施足底肥,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及蚜虫等病虫草害。4.高肥水田块注意防倒伏。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8、品种名称:宿育1245
申 请 者: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人:李明兵、吴兰云、徐茂林、周得宝、王磊、孙梦、张曼玉、曹阿莉、周言虎、窦乐、杨继红
品种来源:皖麦19/郑麦9023//界麦2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8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3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浅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高83.2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一般,茎秆有蜡质,熟相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1.2/43.5万,穗粒数39.4/38.7粒,千粒重44.3/41.7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9/786g/L,粗蛋白(干基)13.68/13.66%,湿面筋(以14%水分计)32.1/32.3%,吸水量53.9/55.2mL/100g,稳定时间1.1/1.5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53.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35%。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8.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07%。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86.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1.6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9、品种名称:圣麦918
申 请 者: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人:郑洪华、张兴居、闫媛媛、岳鹏、韩宗礼、王书平
品种来源:师栾02-1/济麦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9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5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1.2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质重,熟相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3.3/42.9万,穗粒数36.5/36.6粒,千粒重43.8/43.4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3/797g/L,粗蛋白(干基)14.58/15.62%,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9/35.6%,吸水量61.3/61.6mL/100g,稳定时间12.9/8.6min,最大拉伸阻力577/460EU,拉伸面积107/105cm2,为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36.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0.55%。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9.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55%。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07.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8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亩施纯氮16-18公斤,五氧化二磷8-12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0-12公斤。4.防治病虫害:返青拔节期注意防治纹枯病,蚜虫和麦蜘蛛。小麦扬花灌浆期加强对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麦穗蚜等综合防治。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0、品种名称:天益科麦13
申 请 者: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人:刘跃南、闫启云、周作意、刘良柏、赵桃弟、王龙、褚晓斌、李芳、李婷、汪浩
品种来源:周麦18/许科25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5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浅绿色,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77.7cm,株型松散,旗叶宽大、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质重,熟相中等。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8.3/39.0万,穗粒数39.1/36.0粒,千粒重47.7/44.8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2022-2023/2023-2024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5/831g/L,粗蛋白(干基)13.01/13.93%,湿面筋(以14%水分计)28.9/30.7%,吸水量58.8/56.7mL/100g,稳定时间6.3/8.6min,最大拉伸阻力-/303EU,拉伸面积-/55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57.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83%。2023-2024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99.4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27%。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04.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30%。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1、品种名称:皖科19233
申 请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人:赵莉、汪建来、何贤芳、刘泽
品种来源:连麦2号/泛麦5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4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5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浅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一般。株高81.4cm,株型半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质较轻,熟相中等。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2.9/44.3万,穗粒数31.4/37.3粒,千粒重43.6/44.7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0-2021/2021-2022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6/842g/L,粗蛋白(干基)12.53/12.40%,湿面筋(以14%水分计)28.1/25.8%,吸水量53.0/56.8mL/100g,稳定时间6.3/6.7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40.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2.15%。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3.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79%。2022-2023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45.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4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2、品种名称:涡麦306
申 请 者: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 种 人:黄成、冯斌、刘利
品种来源:淮麦18/矮抗5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3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6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86.3cm,株型半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轻,熟相较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0.7/42.3万,穗粒数36.0/40.4粒,千粒重42.0/44.6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0-2021/2021-2022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5/834g/L,粗蛋白(干基)13.49/13.28%,湿面筋(以14%水分计)32.8/28.8%,吸水量55.0/55.8mL/100g,稳定时间3.2/3.8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53.4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58%。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74.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68%。2022-2023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43.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45%。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3、品种名称:双收麦26
申 请 者: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濉溪县双收种业农作物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育 种 人:高美荣、周静洁、周维军、缪寿荣、周浩、黄龙龙、刘梧林、孙益远、杨义法、陈翔、黄岩、周金亮、黄伟、商红艳、陈丽娟、郑世晴、黄宏、高美英、赵杨杨、黄亚茹
品种来源:淮麦22/周麦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3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79.3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质重,熟相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一般。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0.5/38.7万,穗粒数41.4/42.3粒,千粒重46.6/46.0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3/779g/L,粗蛋白(干基)14.46/15.03%,湿面筋(以14%水分计)33.2/37.0%,吸水量59/58.9mL/100g,稳定时间11.1/5.6min,最大拉伸阻力472/-EU,拉伸面积109/-cm2,为中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96.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10.40%。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2.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65%。2022-2023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48.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10%。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4、品种名称:滁麦1901
申 请 者:滁州学院
育 种 者:滁州学院
育 种 人:蔡华、欧永跃、赵荣、赵维萍
品种来源:生选3号/宁麦8号//扬麦158
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0.6天,较对照扬麦20早熟0.1天。幼苗直立,株型较松散,分蘖力成穗率较好,平均株高83.7厘米。纺锤型穗,白壳,长芒,红粒,籽粒较饱满,半角质。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1.8/33.1万,穗粒数41.1/36.7粒,千粒重39.3/42.7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0-2021/2021-2022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84/810g/L,粗蛋白(干基)14.24/11.62%,湿面筋(以14%水分计) 30.9/22.7%,吸水量54.7/52.2mL/100g,稳定时间5.2/4.3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05.41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4.07%。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75.04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8.07%。2022-2023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73.99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5.6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18-20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每亩施纯氮12-16公斤,其中底肥70%,追肥30%。每亩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6-7公斤,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南地区种植。
15、品种名称:淮麦989(参试名称:淮麦919)
申 请 者:宿州市淮河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宿州市淮河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李纯朴
品种来源:连麦2号/淮麦35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3.1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5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浅绿色,分蘖成穗率中等。株高89.9cm,株型半紧凑,旗叶宽长、斜挺,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质重,熟相较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9.8/43.1万,穗粒数35.2/39.7粒,千粒重43.4/43.6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0-2021/2021-2022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3/834g/L,粗蛋白(干基)14.33/13.41%,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2/30.5%,吸水量57.9/64.9mL/100g,稳定时间13.9/16.2min。最大拉伸阻力390/320EU,拉伸面积74/54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56.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25%。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3.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35%。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69.8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2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0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6、品种名称:郑麦170
申 请 者: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中育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中育分子育种研究院有限公司
育 种 人:雷振生、徐福新、代资举、柳东阳、侯锦娜、吴政卿、车军、李巍
品种来源:俊达98/周麦25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3.3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2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93.6cm,株型半紧凑,旗叶短小、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差,茎秆有蜡粉,熟相中等。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9.6/42.2万,穗粒数33.1/29.3粒,千粒重46.1/45.6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19-2020/2020-2021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8/803g/L,粗蛋白(干基)14.09/14.62%,湿面筋(以14%水分计)33.3/31.5%,吸水量66.3/62.2mL/100g,稳定时间8.5/7.9min。最大拉伸阻力478/382EU,拉伸面积98/87cm2,为中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2019-2020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42.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2.30%。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26.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0.87%。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61.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86%。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8-20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草害。4.控制肥水防倒伏。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7、品种名称:皖农160
申 请 者: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于学奎、周璇、贺亮、沈家成、张小娟、张道田、张孟孟、罗干、蒋博文、黄建华
品种来源:中麦895/淮麦088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4.8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0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淡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株高81.1cm,株型较紧凑,旗叶中等、上举,穗层整齐度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1.1/40.7万,穗粒数36.3/36.3粒,千粒重49.6/48.2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8/795g/L,粗蛋白(干基)13.58/12.84%,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7/29.1%,吸水量63.2/58.2mL/100g,稳定时间7.8/3.9min。最大拉伸阻力228/-EU,拉伸面积39/-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9.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35%。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92.7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13%。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2.8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9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8、品种名称:皖农166
申 请 者: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黄建华、沈家成、黄银、高景春、于学奎、张道田、罗干、周璇、周玉、张孟孟、蒋博文
品种来源:皖垦麦0622/淮麦20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5.1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6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浓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73.9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2.3/42.9万,穗粒数37.4/38.1粒,千粒重43.4/43.2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9/812g/L,粗蛋白(干基)13.85/12.72%,湿面筋(以14%水分计)35.9/31.1%,吸水量60.4/57.5mL/100g,稳定时间4.6/5.5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3.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06%。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8.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86%。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1.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9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19、品种名称:东昌169
申 请 者: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省东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人:黄建华、刘强、钱荣、沈家成、张小娟、罗干、高景春、周璇、周玉、于学奎
品种来源:西农2000/山农20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5.0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浓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穗率中等。株高84.7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9.2/41.1万,穗粒数40.6/39.5粒,千粒重44.2/45.1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1/811g/L,粗蛋白(干基)13.06/12.58%,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4/27.7%,吸水量58.4/52.7mL/100g,稳定时间5.2/3.7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28.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37%。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9.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02%。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3.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97%。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20、品种名称:联航麦2号
申 请 者: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丰絮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联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宋学堂、马玉华、汪秀娟、侯淑静、张小娟、谢海萍、陈俊生、周楠、谢中卫、孙立
品种来源:淮麦25/阜航麦1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5.0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0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浓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一般。株高71.5cm,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好。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9.1/39.8万,穗粒数39.7/39.9粒,千粒重42.9/45.0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5/795g/L,粗蛋白(干基)15.28/13.38%,湿面筋(以14%水分计)37.7/29.4%,吸水量63.5/57.9mL/100g,稳定时间9.1/16.1min。最大拉伸阻力359/695EU,拉伸面积70/114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7.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14%。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96.4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78%。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04.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4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21、品种名称:阜麦27(参试名称:阜麦1587)
申 请 者: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者:阜阳市农业科学院
育 种 人:杨永华、冯家春、张晓慧、夏云祥、柳申飞、张桂芳、葛勇、康苗苗、候淑静、聂林
品种来源:安农0711/涡麦9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5.5天,与对照济麦22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浓绿色,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株高83.2cm,株型半紧凑,旗叶斜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8.7/39.7万,穗粒数40.2/39.7粒,千粒重45.2/46.5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5.6/785.0g/L,粗蛋白(干基)13.15/14.95%,湿面筋(以14%水分计)32.1/32.9%,吸水量57.7/58.0mL/100g,稳定时间4.4/5.0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5.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05%。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98.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11%。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3.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98%。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叶锈病、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22、品种名称:荃麦777
申 请 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人:沙垠、乔胜秋、张琦、舒付涛
品种来源:山农20/偃展4110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7.5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色,分蘖率高。株高88.6cm,株型紧凑,旗叶斜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蜡杆蜡穗,熟相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1.17/42.3万,穗粒数32.28/36.7粒,千粒重42.28/46.4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0-2021/2021-2022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9/815g/L,粗蛋白质(干基)13.22/15.12%,湿面筋(以14%水分计)29.8/33.2%,吸水量61.1/66.0mL/100g,稳定时间5.1/6.1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19.84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20%。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亩产622.4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20%。2022-2023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23.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8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万-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23、品种名称:前麦11(参试名称:前A1613)
申 请 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洁田模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人:杜力宾、周宽基、代蓓、吴美平、孟华兵
品种来源:宁麦13化学诱变株
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96.4天,较对照扬麦20早熟1.0天。幼苗半直立,叶色偏淡。穗层较整齐,株高78.4cm,纺锤型穗,长芒,籽粒角质,红色。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1.6/34.0万,穗粒数35.1/38.2粒,千粒重42.8/42.4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59/780g/L,粗蛋白质(干基)12.55/14.52%,湿面筋(14%湿基)28.2/31.8%,吸水量55.4/59.4mL/100g,稳定时间5.5/6.9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56.9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2.19%。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43.0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5.98%。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46.4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6.75%。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18-20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南地区种植。
24、品种名称:皖科2085
申 请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育 种 人:何贤芳、汪建来、赵莉
品种来源:衡09636/皖科09636
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90.5天,较对照扬麦20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浓绿,株型紧凑,成穗率较好。平均株高81.3cm。长方型穗,白壳,长芒,红粒,籽粒较饱满,半角质。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4.3/32.5万,穗粒数38.4/39.5粒,千粒重44.1/43.3g。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0/757g/L,粗蛋白(干基)14.52/16.45%,湿面筋(以14%水分计)36.2/35.5%,吸水量57.0/55.7mL/100g,稳定时间2.1/3.6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平均亩产487.19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9.02%。2022-2023年度平均亩产451.4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7.99%。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8.1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4.77%。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18-20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南地区种植。
25、品种名称:滁麦1903
申 请 者:滁州学院
育 种 者:滁州学院
育 种 人:蔡华、欧永跃、刘洋、赵荣、赵维萍
品种来源:扬麦11/NY393
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99天,较对照扬麦20早熟0.5天。幼苗直立,苗势较强,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86.5cm,株型较松散,茎秆少量蜡粉,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长方型穗,长芒,红粒,籽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5.3/33.4万,穗粒数35.7/39.7粒,千粒重39.8/41.1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19-2020/2020-2021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93g/814g/L,粗蛋白质(干基)13.14/11.38%,湿面筋(14%湿基)28.3/20.1%,吸水量61/61.3mL/100g,稳定时间6.9/2.1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19-2020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31.66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4.51%。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27.35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4.19%。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71.80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3.51%。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18-20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基肥,追施苗肥补施拔节孕穗肥,前重后轻。3.加强管理,苗期控制杂草,春天注意虫害的发生,及时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南地区种植。
26、品种名称:滁麦1701
申 请 者:滁州学院
育 种 者:滁州学院
育 种 人:蔡华、刘洋、赵荣、程功敏、赵维萍、欧永跃
品种来源:郑麦9023//生抗3号/宁麦8号
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94天,较对照扬麦20晚熟1天。幼苗直立,叶色浅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株高82.8cm左右,株型较松散,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长方型穗,中长芒,红粒,籽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1.5/34.3万,穗粒数36.3/38.9粒,千粒重39.1/43.1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0-2021/2021-2022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09/833g/L,粗蛋白质(干基)10.45/11.59%,湿面筋(14%湿基)22.0/21.4%,吸水量56.1/54.7mL/100g,稳定时间2.1/1.9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24.64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3.65%。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86.38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8.84%。2022-2023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79.10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8.75%。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18-20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基肥,追施苗肥补施拔节孕穗肥,前重后轻。3.加强管理,苗期控制杂草,春天注意虫害的发生,及时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南地区种植。
27、品种名称:滁麦2101
申 请 者:滁州学院
育 种 者:滁州学院
育 种 人:蔡华、刘洋、赵荣、程功敏、赵维萍、欧永跃
品种来源:扬麦15//扬麦15/苏麦3号
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全生育期190.6天,与对照扬麦20熟期相当。幼苗直立,叶色绿,株高75.9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度一般。纺锤型穗,长芒,籽粒较饱满、红色、半角质。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3.3/32.9万,穗粒数39.5/40.1粒,千粒重42.3/42.6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5/823g/L,粗蛋白质(干基)11.85/12.88%,湿面筋(14%湿基)26.5/29.9%,吸水量63.5/64.6mL/100g,稳定时间3.4/6.5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91.57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10.00%。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48.90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7.39%。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48.70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7.28%。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18-20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基肥,追施苗肥补施拔节孕穗肥,前重后轻。3.加强管理,苗期控制杂草,春天注意虫害的发生,及时做好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防治工作。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南地区种植。
28、品种名称:富麦338
申 请 者:安徽恒祥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恒祥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爱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人:陈杭之、叶福华、梁斌、孙敦付、孙广东、晁林海、袁怀伟
品种来源:淮麦33/百农207//西农8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8.4天,与对照济麦22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中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株高92.0cm,株型半紧凑,旗叶较窄、斜上举,穗层整齐,茎秆蜡质较重,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粒、白壳,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0.3/39.2万,穗粒数38.2/39.0粒,千粒重44.2/43.5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4.4g/755.4g/L,粗蛋白(干基)14.43/14.35%,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5/30.1%,吸水量55.7/61.2ml/100g,稳定时间17.3/4.5min。最大拉伸阻力469/250EU,拉伸面积83/63cm2,为中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平均亩产659.3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5.28%。2022-2023年平均亩产643.4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4.14%。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9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5.65%。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中下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29、品种名称:红皖208
申 请 者:亳州市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亳州市丰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育 种 人:蔡新体、于杰、丁传敏、张艳荣、李运超
品种来源:周麦27/鲁原502//烟农19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8.8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8天。幼苗半匍匐,叶色中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75.9cm,株型半紧凑,旗叶中等大小,穗层整齐度好,茎秆蜡粉一般,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2.1/40.8万,穗粒数36.5/40.6粒,千粒重42.9/42.6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7/818g/L,粗蛋白(干基)14.75/14.1%,湿面筋(以14%水分计)29.9/30.5%,吸水量56.9/61.8mL/100g,稳定时间5.0/4.7min。最大拉伸阻力332/255EU,拉伸面积73/59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9.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63%。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9.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06%。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98.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6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0、品种名称:科麦9号
申 请 者:安徽省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省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孙益远、沈雨、赵威、彭玉龙
品种来源:济麦22/山农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8.8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0.3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3.6cm,株型半紧凑,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好。穗棍棒形,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9.9/41.2万,穗粒数45.5/38.6粒,千粒重45.5/44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2/757g/L,粗蛋白(干基)13.18/13.08%,湿面筋(以14%水分计)28.5/27.3%,吸水量61.1/60.4mL/100g,稳定时间7/2min。最大拉伸阻力328/237EU,拉伸面积59/44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34.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01%。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36.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91%。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7.8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66%。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1、品种名称:蒙丰203(参试名称:硕麦203)
申 请 者:安徽丰硕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丰硕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杜世州、卢松玲、孙益远、王永贺、吴勇、时兴华
品种来源:亚麦1号/周麦22//百农64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7.9天,与对照济麦22早熟1.3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株型半紧凑,成穗率中等。株高84.5cm,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白粒,熟相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3.6/40.1万,穗粒数39.9/39.6粒,千粒重42.8/43.9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5/779.1g/L,粗蛋白(干基)13.56/13.99%,湿面筋(以14%水分计)27.6/30.4%,吸水量56.3/62.5mL/100g,稳定时间14.2/3.0min。最大拉伸阻力487/223EU,拉伸面积80/59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7.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99%。2022-203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27.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40%。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4.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10%。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8万左右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2、品种名称:镇麦20
申 请 者: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夏兴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温明星、孙友武、周全、陶红、杨书马、王桂凤、李文成
品种来源:镇麦9号/淮麦23
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全生育期200.3天,与对照扬麦20熟期相当。幼苗半直立,叶片绿色、宽度中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好。株高81.9cm,株型较松散,旗叶长宽中等、下披,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有蜡粉,熟相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红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27.3/28.2万,穗粒数36.1/37.4粒,千粒重43.4/48.1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0-2021/2021-2022年两年品质分析:容重764/837g/L,粗蛋白(干基)16.27/14.16%,湿面筋(以14水分计)33.5/30.6%,吸水量64.0/63.0mL/100g,稳定时间10.4/25.5min,最大拉伸阻力803/829EU,拉伸面积160/156cm2,为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388.4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6.38%。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449.6千克,较对照扬麦20增产7.28%。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453.1千克,比对照扬麦20增产8.5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每亩18-20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3-15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7-9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南地区种植。
33、品种名称:濉麦18
申 请 者: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
育 种 者: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濉溪县双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人:纪文龙、李琦、卢松玲、朱建奎、孟祥生、纪文峰、赵宏、李龙飞、张启祥、纪永民、谢茹
品种来源:中麦895//烟农999/淮麦25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2.9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4.1cm,株型半紧凑,旗叶较细小,上举,穗层较整齐,茎秆有蜡粉,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0.8/40.2万,穗粒数35.7/39.1粒,千粒重41.4/38.8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19-2020/2020-2021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3/797g/L,粗蛋白(干基)15.04/16.21%,湿面筋(以14%水分计)34.2/34.8%,吸水量58.5/59.3mL/100g,稳定时间3.8/4.0min。最大拉伸阻力254/200EU,拉伸面积60/44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19-2020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44.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36%。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22.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30%。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55.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8.16%。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20-22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4、品种名称:绿雨928
申 请 者: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人:范光发、曹杰、汪珍、范丽君、赵东敏、刘孟云
品种来源:烟农19/安农0016//连麦2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6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1天。幼苗匍匐,叶片浓绿色,叶片宽大,旗叶上举,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株型半紧凑,株高78.5厘米,穗层整齐,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6.4/38.6万,穗粒数41.3/40.5粒,千粒重48.2/45.9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4/789g/L,粗蛋白(干基)15.02/14.87%,湿面筋(以14%水分计)36.7/36.1%,吸水量67.6/64.2mL/100g,稳定时间6.8/7.4min。最大拉伸阻力-/348EU,拉伸面积-/83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2.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46%。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13.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62%。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97.7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59%。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5、品种名称:爱禾麦9号
申 请 者:安徽中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中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爱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人:晁林海、侯祥辉、王洪远、祁皓天、武超、房兴志、晁青海、尹光
品种来源:山农20/皖麦52//西农8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0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0.6天。幼苗半匍匐,叶深绿色,叶片细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76.1厘米,穗层整齐,穗子大小均匀,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1.8/40.7万,穗粒数38.8/38.5粒,千粒重46.6/47.1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0/781g/L,粗蛋白(干基)13.23/14.26%,湿面筋(以14%水分计)29.5/33.6%,吸水量56.6/58.3mL/100g,稳定时间5.1/3.0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7.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7.5%。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29.4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7.39%。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09.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47%。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5-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一定要施足底肥,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及蚜虫等病虫草害。4.高肥水田块注意防倒伏。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6、品种名称:砀麦9号
申 请 者:砀山县田园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者:砀山县田园农业科学研究所
育 种 人:武凤侠、倪圣权、黄尧、陈硕平、陈高义、武凤英
品种来源:烟农19/矮抗5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1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5天。幼苗匍匐,叶浓绿色,叶片细长,分蘖力较强,成穗数多。株型紧凑,株高82.6厘米,穗层整齐,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3.8/38.9万,穗粒数36.3/39.5粒,千粒重43.8/45.7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2/808g/L,粗蛋白(干基)14.89/13.22%,湿面筋(以14%水分计)35.3/29.8%,吸水量62.1/60.7mL/100g,稳定时间9.1/5.3min。最大拉伸阻力159/-EU,拉伸面积35/-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37.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2.72%。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16.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2%。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10.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61%。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5-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一定要施足底肥,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及蚜虫等病虫草害。4.高肥水田块注意防倒伏。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7、品种名称:新农618(参试名称:新农605)
申 请 者: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有限公司
育 种 人:赵永强、王瑞永、严虎、沈恩庭、房春兴、宋梦媛、程稳
品种来源:小偃22/徐9169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9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0.6天。幼苗半匍匐,浓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半紧凑,株高82.9厘米,穗层整齐,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5.1/43.6万,穗粒数38.0/38.8粒,千粒重42.2/40.8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9/799g/L,粗蛋白(干基)13.59/13.98%,湿面筋(以14%水分计)30.6/32.4%,吸水量62.8/63.6mL/100g,稳定时间6.3/3.5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56.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43%。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15.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01%。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05.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77%。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中下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8、品种名称:埇麦3号
申 请 者:宿州市金穗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宿州市金穗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朱万里、郑甲成、王传之、王小雷、李秀丽、郝彩侠、夏明阳、方金熙、刘德刚
品种来源:漯6073/济麦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2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4天。幼苗半匍匐,叶浓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型紧凑,株高81.2厘米,穗层不整齐,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2.0/40.3万,穗粒数37.1/38.3粒,千粒重46.1/44.6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33/824g/L,粗蛋白(干基)14.58/14.81%,湿面筋(以14%水分计)35.7/38.4%,吸水量61.6/67.1mL/100g,稳定时间3.9/3.5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8.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12%。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12.8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58%。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98.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24%。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5-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一定要施足底肥,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及蚜虫等病虫草害。4.高肥水田块注意防倒伏。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39、品种名称:绿雨822
申 请 者: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人:范光发、曹杰、汪珍、范丽君、赵东敏、刘孟云
品种来源:周麦28/淮麦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9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0.6天。幼苗半匍匐,叶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型半紧凑,旗叶上冲,茎秆蜡粉重,株高79.6厘米,穗层整齐,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1.5/40.7万,穗粒数38.0/38.2粒,千粒重45.8/45.1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0/790g/L,粗蛋白(干基)14.23/15.94%,湿面筋(以14%水分计)33.2/41.9%,吸水量61.4/68.3mL/100g,稳定时间8.0/3.6min,最大拉伸阻力216/-EU,拉伸面积43/-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56.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6.4%。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9.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94%。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97.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08%。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40、品种名称:群研307
申 请 者:宿州市金穗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宿州市金穗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群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群科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张鹏云、汪艳丽、刘文成、李扬眉、郝彩侠、张涛、朱筱航、刘德刚、吕曼曼、黄鑫、陈旭、陈翊君、张韵
品种来源:F1309/徐麦33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1天,较对照济麦22早熟0.6天。幼苗半匍匐,叶淡绿色,叶片宽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一般。株型半紧凑,株高76.9厘米,穗层较整齐,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1.6/42.7万,穗粒数38.8/39.9粒,千粒重44.2/41.2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9/809g/L,粗蛋白(干基)13.89/13.84%,湿面筋(以14%水分计)34.5/35.8%,吸水量59.5/61.8mL/100g,稳定时间4.4/3.9min,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7.0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98%。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12.5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53%。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06.8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81%。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上中旬,每亩15-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一定要施足底肥,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及蚜虫等病虫草害。4.高肥水田块注意防倒伏。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41、品种名称:恒进麦18
申 请 者:安徽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育 种 人:范天奇、石全、汪珍、郭树明、范恒进
品种来源:许科918/益科麦5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1.6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0.4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一般。株高79.3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整齐,茎秆蜡粉重,熟相好。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角质,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39.9/41.7万,穗粒数35.1/36.7粒,千粒重44.5/45.2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感纹枯病。2020-2021/2021-2022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5/839g/L,粗蛋白(干基)12.86/13.11%,湿面筋(以14%水分计)28.9/27.3%,吸水量54.3/56.7mL/100g,稳定时间7.3/10.7min。最大拉伸阻力326/356EU,拉伸面积50/53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亩产565.3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2.87%。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42.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28%。2022-2023年度生产试验亩产621.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5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日-25日,每亩基本苗16-18万左右。2.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42、品种名称:华麦389
申 请 者:安徽五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五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厚天种业有限公司、江苏海缘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刘亮荣、戴启洲、何代福、顾安乐、杨和宏
品种来源:烟农19/淮麦20//百农207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4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1.8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较好,成穗率较高。株高81.1cm,株型半紧凑,旗叶中宽、上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2.8/42.2万,穗粒数38.3/35.4粒,千粒重44.8/42.4g。抗性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6/812g/L,粗蛋白(干基)14.31/12.65%,湿面筋(以14%水分计)33.5/27.1%,吸水量60.6/62.9mL/100g,稳定时间4.7/9.2min。最大拉伸阻力-/513EU,拉伸面积-/85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61.1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11%。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21.9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5.16%。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88.2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7.50%。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43、品种名称:洁麦1768
申 请 者:安徽五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五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厚天种业有限公司、深圳洁田模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人:顾安乐、张明武、杜力宾、冯铃洋、刘亮荣
品种来源:化学诱变小偃6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1.5天,比对照济麦22长0.3天。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分蘖力一般,成穗率高。株高77.0cm,株型半紧凑,旗叶宽大、斜举,穗层整齐度较好,茎秆蜡粉较重,熟相一般。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度较好。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4.0/41.2万,穗粒数39.5/36.9粒,千粒重39.5/40.3g。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10/807g/L,粗蛋白(干基)13.44/15.17%,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8/32.1%,,吸水量60.7/64.1mL/100g,稳定时间6.4/22.1min。最大拉伸阻力-/739EU,拉伸面积-/149cm2,为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55.8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28%。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10.8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28%。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70.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27%。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为10月10-25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60%,追肥4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
44、品种名称:德康麦9号
申 请 者:安徽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丰德康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人:朱猛、刘海亚、段成涛、王事、许学彬、姜文、陈慧宏、陈学华、陈廷和、于建、潘爽
品种来源:淮麦33/济麦22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0.3天,比对照济麦22早熟0.9天。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一般。株高81.3cm,株型半紧凑,旗叶中宽、挺举,穗层整齐,茎秆蜡粉重,熟相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白粒、饱满。两年区域试验产量三要素分别为亩穗数41.2/39.2万,穗粒数39.9/40.9粒,千粒重41.2/41.1克。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中抗白粉病,感纹枯病。2021-2022/2022-2023年度品质分析结果:容重820/817g/L,粗蛋白(干基)13.22/13.04%,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8/29.2%,吸水量62.7/59.7mL/100g,稳定时间12.8/6.2min。最大拉伸阻力306/-EU,拉伸面积53/-cm2,为中筋品种。
产量表现:参加安徽省小麦品种联合体试验。2021-2022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56.8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44%。2022-2023年度区域试验亩产609.6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3.09%。2023-2024年度生产试验亩产571.7千克,较对照济麦22增产4.48%。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期与密度:播期10月5日-10月20日,每亩16-18万基本苗。2.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70%,追肥30%。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钾6-8千克,作底肥一次性施入。3.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草害。
初审意见:2024年11月4日经小麦专业委员会审议,该品种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初审通过。适宜淮北沿淮地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