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定编号:甘审棉2009001
品种名称:新棉1号
选育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甘肃省酒泉市棉花试验站
品种来源:以新陆早13号为母本,新陆中1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新GK4。
特征特性:属早熟陆地棉,株型略松散,呈塔形。株高64.9厘米,果枝II式,茎杆紫红,有较多茸毛。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浅绿,叶背有茸毛,开花结铃集中,铃呈卵圆形,铃室4-5室,单株结铃6.8个,内围铃多而集中,单铃重6.4克,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棉絮洁白,不掉絮,含絮力好,易拾摘。衣分41.5%,衣指7.2克。生育期132天,霜前花比率92.0%。在枯萎病圃和黄萎病圃中剖杆鉴定,枯萎病发病率13%,病情指数6.8,黄萎病发病率61.4%,病情指数21.8,抗枯萎病、黄萎病。纤维长度30.7毫米,整齐度指数85.4%,断裂比强度30.1CN/tex,伸长率6.7%,麦克隆值4.6,反射率76.1%,黄度8.1,可纺性指数15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籽棉317.1公斤,比对照减产0.3%;皮棉121.3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增产10.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363.3公斤,比对照减产7.7%;皮棉134.2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增产11.4%。
栽培要点:一般在4月10-25日播种较适宜,亩收获株数1.2-1.4万株左右。3-4叶期进行第一次化控,以后每长3-4片主茎叶化调一次。要求全层施肥,亩施标准肥150公斤左右。滴灌棉田全生育期滴水8-10次,亩用水量300方左右,常规全生育期灌水3-4次,用水量400-450方左右。
适宜范围:适宜于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种植。
(2)、审定编号:甘审棉2009002
品种名称:敦棉431
选育单位:甘肃省敦煌种业种子开发中心、新疆石河子农业科技开发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以新陆早6号为母本,G642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桶型,株形紧凑,果枝Ⅰ式,叶小邹折,叶色深绿,附叶少,叶背有茸毛,铃呈卵圆形,铃室4-5室,单株结铃6.8个,单铃重5.5克,吐絮快而集中。含絮力适中,易拾摘。衣分42.5%,衣指8.1克。生育期132天,霜前花比率99.1%。枯萎病发病率23.2%,病情指数11.4,属抗枯萎病品种。纤维长度28.4毫米,整齐度指数84.1%,断裂比强度30.6cN/tex,伸长率6.2%,麦克隆值3.9。
产量表现:2007-2008年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籽棉305.6公斤,比对照减产4.3%;皮棉121.3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增产10.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328.7公斤,比对照减产2.5%;皮棉134.2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增产11.4%。
栽培要点:一般在4月10-25日播种,亩保苗1.4-1.5万株,亩收获株数1.3-1.4万株。采用全程化控,苗期轻调1-2次,防高脚,中后期化控2-3次,株高控制在65厘米以下,7月上旬打完顶,留7-9台果枝。滴灌6-8次。
适宜范围:适宜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种植。
(3)、审定编号:甘审棉2009003
品种名称:酒棉9号
选育单位: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中棉27号为母本,中65110和新陆早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CT11。
特征特性:属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36天。株型筒型,紧凑,株高65.3厘米,第一果枝着生节位4.9节,果枝类型Ⅰ式。叶色深绿,叶背有茸毛。铃呈卵圆形,铃室4-5室,单株结铃7.1个,单铃重5.4克,内围铃多而集中,铃壳薄,吐丝畅而集中,棉絮洁白,易拾摘。霜前花比率95.3%。平均衣分39.8%,籽指11.0克,衣指7.3克。抗枯萎病,剖杆发病率14.6 %,病情指数6.9。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0毫米,整齐度指数84.2%,断裂比强度28.3cN/tex,麦克隆值4.1。
产量表现: 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籽棉317.1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增产3.9%;皮棉126.3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增产15.3%。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300.4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增产6.6%;皮棉120.4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增产15.7%。
栽培要点: 以4月中旬播种较适宜,每亩留苗1.1万株。以开花前灌头水为宜,全生育期灌水4~5次。
适宜范围:适宜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种植
(4)、审定编号:甘审棉2009004
品种名称:酒彩1号
选育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以9734为母本、酒棉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201177。
特征特性:属特早熟陆地棉,生育期129天。株型紧凑,筒形。果枝Ⅰ式,株高60.8厘米,茎杆紫红,有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叶背有茸毛,开花结铃早,铃卵圆形,多4-5室,单株结铃6.4个,内围铃多而集中,单铃重6.5克,铃壳薄,吐丝畅而集中,易拾摘,霜前花比率96.8%。纤维絮色为棕色,纤维色彩稳定,种子外被棕色绒毛。衣分31.1%,籽指13.0克,衣指5.9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6.2毫米,整齐度指数81.9%,断裂比强度24.5cN/tex,伸长率6.0%,麦克隆值3.6。抗枯萎病,收获期剖杆发病率19.7 %,病情指数7.5。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292.9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减产8.0%;皮棉90.9公斤,比对照减产18.9%。2007-200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306.8公斤,比对照酒棉1号减产3.9%;皮棉94.4公斤,比对照减产17.6%。
栽培要点: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每亩留苗1.1万株左右。全生育期灌水4-5次,在蕾期、初花期、花铃盛期分别用50%矮壮素2、4、6毫升,兑水45 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适宜范围:适宜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