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河南 » 正文

2006年河南审定棉花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6-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974
 

1、品种名称:秋乐5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1

选育单位:河南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19×338)×(113×商32)   

特征特性:常规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0天。植株塔型,稍紧凑,株高94.1cm;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茎叶多绒毛,果节较短;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型中等大小,平均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果枝数14.5个,单株结铃19.6个,铃重5.5g,衣分39.3%,籽指10.3g,霜前花率92.5%;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4.5,黄萎病指17.4,为高抗枯萎抗黄萎病型;2005年枯萎病指11.7,黄萎病指30.5,为耐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4、2005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30.7mm,比强度29.3cN/tex,麦克隆值4.7,整齐度84.6%,伸长率6.6%,纺纱均匀性指数141.1。

产量表现:200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32.3kg、91.5kg、85.0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3.1%、10.9%、13.2%,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棉2组12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2、3、3位;2005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36.6kg、92.3kg、 84.6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8.6%、8.1%、7.8%,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棉2组12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2、4、4位。

2005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1.5kg、83.1kg、77.5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9.7%、10.6%、10.9%,在春棉1组7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2、2和3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露地直播4月25-30日,地膜覆盖播期4月15-25日为宜,麦棉套种育苗期为4月5-15日,移苗时间为5月10-20日。

2、合理密植:该品种株型稍紧凑,适宜密植,一般棉田密度为2500-3000株/亩,高水肥棉田为2000-2500株/亩,土壤肥力较差的棉田为3000-3300株/亩。

3、田间管理: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配施微肥;后期用0.2%硼砂和0.5-1%尿素混合进行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及时去除叶枝、赘芽和腋芽,摘除中下部空果枝和老叶;高水肥棉田化控2-3次。

4、病虫防治:根据田间病情预测,提前用苗菌敌、枯黄克星、多菌灵等杀菌剂600~800倍水溶液均匀喷雾,防止病害发生或扩展蔓延,在发病期连防2-3次;及时防治棉花害虫,苗期做好棉花蚜虫和棉红蜘蛛的防治,中期注意对棉花伏蚜、盲椿象、棉粉虱等的防治。

2、品种名称:柳棉1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2

选育单位:河南省长河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221变异株系选 

特征特性:常规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3天。植株塔型,较紧凑,株高83.9cm;叶片掌状,中等大小,叶色深绿,缺刻深,茎秆微紫多毛;结铃性较强,上桃快,铃卵圆型,中等大小;平均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果枝14.7个,单株结铃18.4个,铃重5.5g,衣分38.6%,籽指10.6g,霜前花率91.4%;吐絮畅而集中。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9.7,黄萎病指21.7,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5年枯萎病指17.0,黄萎病指27.9,为耐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3-2005三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9.4mm,比强度29.4cN/tex,麦克隆值4.5,整齐度84.8%,伸长率6.8%,纺纱均匀性指数141.5。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38.8kg、51.2kg、42.3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8.6%、5.5%、5.4%,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在春棉2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6、8、7位;2004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79.6kg、66.3kg、59.8kg,比对照中棉41减产4.3%、11.7%、14.3%,在春棉1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11、13、13位;2005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48.8kg、100.0kg、93.0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5.5%、17.8%、17.6%,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棉3组14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2位。

200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86.0kg、79.5kg、72.7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6.4%、12.3%、11.7%,在春棉1组7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3、1、1位;2005年续试,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5.1kg、85.7kg、80.5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1.6%、14.0%、15.2%,在春棉1组7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1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春直播4月25日前后,地膜覆盖播期可适当提前10-15天,麦棉套种植方式宜采用4-2式或3-1式,每亩密度3000-3500株。

2、田间管理:重施花铃肥,中后期及时喷叶面肥,充分发挥单株结铃的潜力;根据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化调;注意病虫害防治。

3、品种名称:新七2018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3

选育单位:新乡县七里营镇棉花原种场

品种来源:豫棉13号系选    

特征特性:常规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1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株高98.3cm,植株筒型,较松散;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浅,叶功能较好,茎杆茸毛少;结铃性一般,铃卵圆型中等偏大;平均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果枝数14.5个,单株结铃18.4个,铃重6.2g,衣分40.3%,籽指11.3g,霜前花率92.7%;吐絮畅而集中,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14.9,黄萎病指28.9,为耐枯萎耐黄萎病型;2005年枯萎病指15.7,黄萎病指29.5,为耐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4、2005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30.2mm,比强度28.6cN/tex,麦克隆值4.5,整齐度85.5%,伸长率7.2%,纺纱均匀性指数145.7。

产量表现:200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13.3kg、87.3kg、81.6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7.9%、9.5%、11.7%,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棉3组14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5、5、4位;2005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7.7kg、90.4kg、82.7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4.5%、5.9%、5.4%,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棉2组12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7、9、8位。

2005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08.7kg、82.4kg和76.1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8.3%、9.6%和8.8%,在春棉1组7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3、3和4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要求:营养钵育苗4月初播种,播量每亩1.5kg;地膜覆盖适宜播期为4月中旬,露地直播为4月下旬,播量每亩3kg。

2、种植密度:一般密度每亩2000-2500株,高水肥地以每亩1800-2500株为宜。

3、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及时防治病虫害。

4、品种名称:郑农棉4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4

选育单位: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晋棉7号×石远321]F1×石远321

特征特性:常规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4天。苗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植株塔型,松紧适中,株高96.6cm;叶片深绿,缺刻浅,中等大小,茎叶有茸毛;结铃快而集中,铃卵圆型;平均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果枝数13.6个,单株结铃17.3个,铃重6.0g,衣分41.1%,籽指11.4g,霜前花率94.3%;吐絮畅。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3年枯萎病指4.1,黄萎病指33.2,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4年枯萎病指9.4,黄萎病指29.3,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3、2004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9.3mm,比强度26.7cN/tex,麦克隆值4.6,整齐度85.5%,伸长率7.3%,纺纱均匀性指数134.5。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33.7kg、51.6kg、41.4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4.5%、6.3%、3.1%,在春棉2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9、7、8位;2004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98.8kg、 81.6kg、76.7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5.9%、8.7%、10.0%,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棉1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6、3、1位。

2005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26.1kg、89.4kg、85.9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7.8%、20.2%、21.0%,在春棉2组7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1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地膜覆盖4月15-20日播种,育苗移栽4月5日左右育苗、5月中旬移栽,直播4月20日左右。

2、种植密度:每亩密度2500-3000株,随水肥水平增高酌减。

3、田间管理:重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花铃期追10-15kg氮肥适量配以磷钾肥,后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防早衰。7月底打顶,8月上旬打边心,分别在蕾期、初花期、打顶后每亩喷缩节胺1、2、3g;及时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盲蝽象及蚜虫。

5、品种名称:SGK791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5

选育单位: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锦科93003-7-16×双价450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5天。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98.6cm;叶片中等大小,缺刻深,叶色前期葱绿,后期深绿;下部结铃中等,中上部结铃性强,铃短卵圆型;平均第一果枝节位6.4节,单株果枝数13.3个,单株结铃18.2个,铃重5.7g,衣分38.2%,籽指11.0,霜前花率93.6%;吐絮畅而集中。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3年枯萎病指5.9,黄萎病指32.7,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4年枯萎病指9.9,黄萎病指34.6,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抗虫鉴定:2003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棉铃虫抗病鉴定: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63.8%,三代棉铃虫幼虫死亡率75.3%,幼虫校正死亡率61.7%,叶片受害级别2,抗性级别为抗;2004年进行抗虫株率及Bt蛋白表达量鉴定:抗虫株率100%,Bt蛋白表达量387.3,抗性级别为中高抗。

品质分析:2003、2004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9.4mm,比强度27.6cN/tex,麦克隆值5.0,整齐度85.9%,伸长率7.6%,纺纱均匀性指数135.7。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42.3kg、52.2kg、44.9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1.3%、7.6%、11.9%,在春棉2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3、5、4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10.7kg、80.6kg、75.0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2.3%、7.3%、7.6%,在春棉1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1、6、5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05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6.6kg、82.5kg、77.3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2.9%、10.9%、8.9%,在春棉2组7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2、4、4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一般4月5日-4月25日播种;每亩密度1800-2500株。

2、田间管理:重施有机肥作底肥,增磷、钾肥,盛花期重施花铃肥;7月20日前后打顶心,8月10日前后掐群尖;结合天气、苗情合理化控,适当化控;2代棉铃虫一般不用化学防治,3-4代棉铃虫视虫情发生情况适当防治,及时防治其它虫害。

6、品种名称:银山6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6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12×豫植117)×916 

特征特性:常规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1天。株高94.4cm,植株塔型,略松散;叶片掌状,中等偏小,叶色深绿;茎杆多毛,棕红色;结铃性较好,铃卵圆型,中等偏小;种子小,衣分高;平均第一果枝节位7.0,单株果枝数14.8个,单株结铃18.5个,铃重5.0g,衣分42.4%,籽指9.3,霜前花率95.2%;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0.3,黄萎病指34.0,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5年枯萎病指8.9,黄萎病指25.3,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4、2005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8.6mm,比强度29.6cN/tex,麦克隆值5.0,整齐度84.8%,伸长率6.8%,纺纱均匀性指数136.1。

产量表现:2004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86.9kg、80.6kg、76.4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0.4%、7.3%、9.6%,在春棉1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10、5、2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10.1kg、87.4kg、83.5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6.4%、12.8%、14.8%,在春棉1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3、2、1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05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97.8kg、82.3kg和78.0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2.6%、9.4%和11.6%,在春棉1组7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5、4和2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该品种发育早、快,结铃性强,故育苗播种期不需要过早,并可适当推迟;育苗4月上旬;直播4月中下旬,地膜覆盖4月中旬。

2、种植密度:密度以每亩3000株左右为宜;套种以3-1、4-2式为佳。

3、田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钾肥,缺微量元素的地块补施微肥;蕾期追肥宜早,一般6月底结合培土封根,沟施尿素和钾肥;重施花铃肥,后期进行叶面喷肥;根据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及时防治病虫害。

7、品种名称:豫宝8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7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晋棉7号系选

特征特性:常规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3天。苗期出苗整齐,苗壮,全生育期长势较强;植株塔型,较紧凑,株高98.3cm;叶片深绿,缺刻深,中等大小,茎杆微紫多毛;结铃快而集中,铃卵圆形,中等大小;平均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果枝数13.2个,单株结铃18.7个,铃重5.8g,衣分40.1%,籽指10.5,霜前花率92.3%;吐絮畅,纤维色泽洁白。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3年枯萎病指13.5,黄萎病指28.1,为耐枯萎耐黄萎病型;2004年枯萎病指10.9,黄萎病指27.6,为耐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3、2004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30.4mm,比强度27.7cN/tex,麦克隆值4.7,整齐度86.1%,伸长率7.4%,纺纱均匀性指数142.0。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9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41.3kg、56.1kg、48.8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0.5%、15.6%、21.6%,在春棉2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5、3、3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1.8kg、91.4kg、83.4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8.0%、10.8%、11.1%,在春棉2组12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5、4、4位,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2005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04.8kg、80.2kg、74.5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6.7%、7.8%、5.0%,在春棉2组7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5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期:营养钵育苗在4月5日左右,地膜覆盖在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在4月中下旬。

2、适宜密度:中等肥力地每亩2500-3000株,中高肥力地每亩2000株左右。

3、田间管理:苗期喷洒多菌灵或菌毒清防治炭疽病及其它害病;适当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害虫;后期增施钾肥增强抗病性。

8、品种名称宛棉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8

选育单位: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宛168×美引2号)×(R93-5×宛111)

特征特性:常规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2天。苗期长势较好;植株筒型,松紧适中,株高99.0cm;叶色浓绿,叶片中等大小,茎微紫毛密;铃卵圆型,结铃性较好;平均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果枝数14.5个,单株结铃19.4个,铃重6.1g,衣分39.3%,籽指11.1g,霜前花率91.9%;吐絮畅而集中。

抗病鉴定: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2003年枯萎病指5.9,黄萎病指32.3,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4年枯萎病指9.3,黄萎病指31.8,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3、2004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9.0mm,比强度26.4cN/tex,麦克隆值4.7,整齐度85.0%,伸长率7.2%,纺纱均匀性指数129.8。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区域试验,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35.9kg、52.3kg、44.6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9.4%、8.6%、7.7%,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棉3组13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2、4、3位;2004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32.5kg、92.1kg、83.6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7.5%、15.5%、14.5%,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棉3组14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2、1、2位。

2005年河南省常规春棉品种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2.2kg、85.0kg、78.8kg,比对照中棉41增产10.6%、14.2%、10.9%,在春棉2组7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3、2和3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播期:育苗移栽4月10日前后播种,5月上旬移栽;地膜直播在4月20日左右播种;露地直播在4月下旬。

2、种植方式和密度:适于春播麦棉套种、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等多种方式,每亩密度2000-2500株为宜。

3、田间管理:底肥亩施有机肥3-4方或饼肥75-100kg,过磷酸钙75kg,氯化钾25kg;苗期亩施提苗肥尿素7.5-10kg,早施重施花铃肥,亩施尿素20kg,补施盖顶肥,亩施尿素5-7kg;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盲椿象。

9、品种名称:金华杂6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09

选育单位: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温选99-06×金通选99-69

特征特性:杂交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1天。苗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较强;株高104.5cm,植株塔型,稍松散;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缺刻浅为全叶型,叶功能好;茎秆坚硬,茎微红色;花冠较大,花药金黄色,可明显区别于其他杂交棉品种;开花结铃较集中,单株结铃性强,成铃率高;平均单株果枝数15.3个,单株结铃23.5个,铃重5.8g,衣分39.7%,籽指11.1g,霜前花率91.9%,吐絮畅易收摘。

抗病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4.8,黄萎病指27.5,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5年枯萎病指4.2,黄萎病指32.0,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4、2005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9.6mm,比强度29.4cN/tex,麦克隆值4.8,整齐度84.9%,伸长率7.0%,纺纱均匀性指数140.3。

产量表现:2004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99.6kg、80.0kg、73.8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7.8%、6.1%、7.6%,在杂交棉1组12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5、2、1位;2005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5.2kg、89.8kg、85.1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3.2%、1.6%、4.1%,在杂交春棉2组12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7位。

2005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8.5kg、89.8kg和83.8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5.11、3.8%和2.0%,在该组8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4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种。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播期:育苗移栽4月5-10日育苗、4月25?5月5日移栽,地膜直播应在4月20日左右播种,依地温、墒情定。

2、种植方式和密度:一般采取4-1或6-2式,每亩密度2000?2500株。

3、田间管理:适当化控,留两个大营养枝,去掉下部弱小的营养枝,及时打去营养枝顶尖和主茎顶尖;及时防治第4代棉铃虫及鳞翅目以外的棉田害虫如:棉蚜、蓟马、红蜘蛛、盲椿象、异形瓢虫等。

10、品种名称:中棉所56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0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9708×MR409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5天。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103.4cm;叶片掌状,深绿色,中等大小,缺刻深;茎杆粗壮,青紫色,被有稀茸毛;花冠乳白色,花药米黄色,花柱较长;果枝与主茎着生夹角小,果枝节间较短;结铃性较强,铃长卵圆型,长尖,铃面较光滑,铃柄较长;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果枝数15.1个,单株结铃20.7个,铃重6.0g,衣分40.4%,籽指11.2g,霜前花率93.3%;开花结铃集中,吐絮畅。

抗病鉴定:2002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枯萎病指7.3,黄萎病指19.9,为抗枯萎抗黄萎病型;2003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鉴定:枯萎病指1.0,黄萎病指28.7,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抗虫鉴定:2002年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虫鉴定: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减退率84.1%,三代棉铃虫3龄以上幼虫存活率6.7%,3龄以上幼虫率26.7%,抗性级别为2级。

品质分析:2002、2003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31.7mm,比强度30.0cN/tex,麦克隆值4.7,整齐度85.2%,伸长率7.2%,纺纱均匀性指数148.3。

产量表现:2002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70.1kg、102.6kg和91.5kg,比对照中棉38增产15.3%、16.6%、17.9%,在该组14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1、2、2位;2003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45.3kg、53.1kg、42.2kg,比对照1中棉38增产10.7%、11.4%、10.0%,比对照2豫杂35增产9.6%、2.1%、2.0%,在杂交棉2组8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1、3、4位。

2003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生产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45.0kg、54.9kg、40.1kg,比对照1中棉38分别增产12.6%、18.5%、25.4%,比对照2豫杂35分别增产7.5%、4.3%、3.0%,在杂交春棉2组6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2位;2004年续试,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68.1kg、 67.7kg、62.4kg,较对照豫杂35减产3.8%、7.6%、7.7%,在杂交棉2组5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5位;2005年续试,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4.4kg、90.8kg、 85.7kg,较对照豫杂35增产7.9%,4.9%,4.4%,在该组8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2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4月中下旬,中上等地力,每亩留苗2000-2200株;中下等地力,每亩留苗2500株;单株留果枝13-15个,保铃25-30个。

2、种植方式:春直播田90cm等行距或60-120cm宽窄行种植均可;麦套棉最好采用4-2式种植方式,并注意小麦预留棉行不能小于100cm,点种棉花时距小麦行不得少于30cm。

3、田间管理:适时化控;及时防治虫害,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如遇严重发生年份应喷药1-2次,注意棉蚜、棉叶螨、盲蝽象等非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11、品种名称:豫宝杂4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1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9957×9989

特征特性:杂交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1天。苗期长势好,后期长势稳健;株高104.9cm,植株塔型,稍松散;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结铃性较好,铃卵圆型,中等偏大;平均单株果枝数15.1个,单株结铃23.0个,铃重6.0g,衣分40.0%,籽指11.1g,霜前花率90.9%;吐絮畅,纤维洁白。

抗病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1.2,黄萎病指21.7,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5年枯萎病指0.6,黄萎病指26.4,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4、2005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9.3mm,比强度30.1cN/tex,麦克隆值4.7,整齐度84.8%,伸长率6.7%,纺纱均匀性指数142.0。

产量表现:2004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03.6kg、80.7kg、73.3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0.0%、7.0%、6.9%,在杂交棉1组12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2、1、2位;2005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4.87kg、89.60kg、84.89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3.00%、1.41%、3.87%,在杂交棉2组12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8位。

2005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18.9kg、90.3kg和83.9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5.29%、4.42%、2.15%,在该组8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3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育苗移栽4月10日播种,5月上旬移栽;盖膜直播在4月20-25日;中等偏上肥力以每亩1500株左右为宜。

2、施肥管理: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打顶后施好盖顶肥;进入8月每隔5-7天喷一次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连喷3-5次。 

3、整枝和化控:不整枝不打杈,叶枝全留,或去掉下部弱营养枝,每株留1-3个强营养枝;7月15日打去营养枝顶尖,7月25日前后打去主茎顶尖;在阴雨连绵年份和偏施氮肥的地块适当化控。

12、品种名称:兴杂二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2

选育单位:河南兴和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WmR-32×D71

特征特性:杂交春棉品种,全生育期131天。前期生长势强,出苗快且壮;植株塔型,稍松散,株高104.6cm;叶片较大,叶色浓绿,茎叶有茸毛;结铃性好,铃卵圆型,中等偏大;平均单株果枝数15.1个,单株结铃22.2个,铃重6.0g,衣分39.5%,籽指11.2g,霜前花率92.7%;吐絮畅。

抗病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2004年枯萎病指1.6,黄萎病指20.9,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5年枯萎病指0.8,黄萎病指23.9,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4、2005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31.0mm,比强度31.2cN/tex,麦克隆值4.5,整齐度85.2%,伸长率6.8%,纺纱均匀性指数152.1。

产量表现:2004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区域试验,7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05.3kg、81.5kg、75.0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7.1%、5.3%、3.7%,在杂交春棉2组11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1、2、2位;2005年续试,8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48.8kg、98.2kg、92.4kg,比对照豫杂35增产13.9%、11.2%、13.1%,在杂交春棉2组12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1位。

2005年河南省杂交春棉品种生产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228.4kg、93.4kg、88.1kg,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9.9%、8.0%、7.3%,在该组8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1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春直播和麦棉套作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种植方式及密度:株形较大,宜采用6-1、5-1、4-1式种植;育苗移栽4月10日前后播种,5月中旬移栽;地膜覆盖4月15日前后播种,直播棉田4月下旬播种;一般棉田每亩1500-2000株。

2、田间管理:在足施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增施氮磷肥,补施钾肥,配施微肥;早施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全生育期免整枝,每株留2-3个强势营养枝,每个营养枝上留4-5个果枝,及时打去营养枝和主茎顶尖;及时防治病虫害。

  13、品种名称:百棉3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3

选育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品种来源:B920×B302

特征特性:短季杂交棉品种,全生育期115天。植株筒型,株型紧凑,株高75.0cm;果枝上举,上举角度中等,茎秆韧性好;叶片较小,皱褶明显,叶色浅绿;开花现蕾快、集中;铃卵圆型,中等大小;平均单株果枝数10.1个,单株结铃11.0个,铃重5.0g,衣分39.2%,籽指11.0g,霜前花率79.7%;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纤维洁白。

抗病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2003年枯萎病指2.1,黄萎病指28.5,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4年枯萎病指4.0,黄萎病指25.3,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3、2004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7.6mm,比强度28.6cN/tex,麦克隆值4.6,整齐度85.0%,伸长率7.5%,纺纱均匀性指数134.0。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31.7kg、50.7kg、40.7kg,比对照中棉30增产32.5%、43.8%、56.1%,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该组6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2位;2004年续试,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57.0kg、61.1kg、49.2kg,比对照中棉30增产22.5%、28.9%、32.7%,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10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3位。

2005年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82.5kg、72.8kg和56.4kg,分别比对照银山1号增产6.0%、13.7%、12.5%,在该组6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2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夏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播期和密度: 麦垄点种最佳播期5月20日左右,育苗要求在5月初育苗,麦后移栽;采取2-1式或3-1式麦垄点种;中等肥力地块,一般亩留苗5500株左右。

2、田间管理:全生育期一般喷缩节胺2-3次,第1次在苗期;第2次在初花期,全株喷洒,防止旺长;第3次在盛花期,控旺防晚发;及时防治病虫害,主要防治蓟马、伏蚜和红蜘蛛,中期重点防治棉铃虫。

14、品种名称:豫宝杂6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4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品种来源:Y2023×Y2089

特征特性:短季杂交棉品种,全生育期113天。出苗快,前期长势较好;株高75.4cm,植株塔型,稍松散;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绿;结铃性较强,铃长卵圆型,中等大小;平均单株果枝数10.1个,单株结铃11.3个,铃重5.1g,衣分39.0%,籽指11.7g,霜前花率78.2%;吐絮畅而集中。

抗病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2003年枯萎病指1.9,黄萎病指26.0,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4年枯萎病指4.6,黄萎病指33.5,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3、2004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8.7mm,比强度29.4cN/tex,麦克隆值4.6,整齐度85.35%,伸长率7.5%,纺纱均匀性指数140.8。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25.4kg、46.2kg、36.0kg,分别比对照中棉30增产26.5%、31.2%、35.2%,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该组6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3、4、3位;2004年续试,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54.2kg、60.0kg、47.0kg,比对照中棉30增产20.3%、26.7%、26.8%,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该组10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4、5、6位。

2005年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90.0kg、74.8kg和58.3kg,分别比对照银山1号增产10.4%、16.8%和16.3%,在该组6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1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夏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种植方式: 5月15日左右育苗麦后移栽、麦垄点种;6月10日前麦后直播。

2、种植密度:每亩密度3500-5000株(或按当地种植方式酌情合理稀植)。

3、肥水管理:麦收后及时灭茬,同时施尿素8-10kg、硫酸钾10kg;7月上中旬重施花铃肥(三元复合肥30-50kg);8月上中旬,补施尿素8-10kg。

4、整枝:简化整枝,留叶枝1~2个,去弱留强;根据长势,适当整枝、打杈,7月25日前后打去主茎及叶枝顶心;常规管理,不留叶枝,适时整枝,7月30日前后打去主茎顶心。

15、品种名称:新裕杂39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6015

选育单位:郑州市现代种苗研究所

品种来源:j-105×G-119

特征特性:短季杂交棉品种,全生育期116天。出苗快,幼苗长势一般;株型塔型,稍松散,株高78.7cm,叶片浅绿色,中等偏小,茸毛少,透光性好;结铃性较好,铃卵圆形;平均单株果枝数10.1个,单株结铃10.0个,铃重5.4g,衣分37.8%,籽指11.4,霜前花率78.3%;吐絮畅而集中。

抗病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病鉴定:2003年枯萎病指2.0,黄萎病指26.3,为高抗枯萎耐黄萎病型;2004年枯萎病指5.2,黄萎病指23.2,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型。

品质分析:2003、2004两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水平):平均纤维上半部长度29.5mm,比强度30.6cN/tex,麦克隆值4.5,整齐度86.0%,伸长率7.6%,纺纱均匀性指数150.4。

产量表现:2003年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25.6kg、46.5kg、35.4kg,比对照中棉30增产26.4%、31.9%、34.1%,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6个参试品种中分居第4、3、4位;2004年续试,6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47.0kg、54.9kg、44.0kg,比对照中棉30增产14.7%、15.9%、18.5%,霜前皮棉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10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7位。

2005年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5点汇总,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181.7kg、70.0kg和55kg,比对照银山1号增产5.5%、9.3%、9.7%,在6个参试品种中均居第3位。

适宜区域:河南省各棉区夏播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播期: 5月20-25日趁浇麦黄水足墒麦垄点播;5月5-10日露天育苗,麦收后及时移栽;麦后直播最好6月10日前播种。

2、种植方式和密度:一般采取3-1或4-2式点播套种,每亩密度4500-5000株。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