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川优727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川358A与自育恢复系成恢72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1.4天,比对照冈优725短0.9天。株高114.8厘米,颖尖秆黄色。亩有效穗15.3万,穗长25.5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5.9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7.7克。品质测定:出糙率79.9%,整精米率69.4%,粒长7.1毫米,长宽比3.2,垩白粒率8%,垩白度0.7%,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5%,蛋白质含量11.2%,米质达国颁二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6年叶瘟4、3、0、4级,颈瘟3、0、3、1级;2007年叶瘟4、5、3、3级,颈瘟5、5、3、3级。
(4)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优质四组区试,平均亩产546.80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18%;2007年中籼迟熟十四组续试,平均亩产507.68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减产0.9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8.17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2.78%。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6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56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40%。
(5)栽培要点:①适时早播,培育壮秧,以栽中苗为好;②合理密植,亩栽1.5万穴左右,双株栽插,基本苗12万左右;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 氮、磷、钾肥搭配使用,需肥量中等,忌偏施氮肥;④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断水过早影响品质和产量;⑤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⑥作一季中稻种植。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2、宜香907
(1)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2)品种来源:用宜宾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不育系宜香1A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川恢90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0.2天,比对照冈优725短0.1天。株高121.9厘米,颖尖秆黄色。亩有效穗15.0万,穗长26.9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68.1粒,结实率76.0%,千粒重29.9克。品质测定:出糙率83.0%,整精米率66.0%,粒长7.4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27%,垩白度4.4%,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7%,蛋白质含量9.5%。稻瘟病抗性鉴定:2006年叶瘟0、2、5、6级,颈瘟0、5、7、7级;2007年叶瘟4、5、5、6级,颈瘟5、5、7、7级。
(4)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七组区试,平均亩产529.01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61%;2007年中籼迟熟九组续试,平均亩产530.6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7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9.8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65%。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88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09%。
(5)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秧龄40天左右;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③配方施肥;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⑤作一季中稻种植。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3、内5优39
(1)选育单位: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2)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内香5A与自育恢复系内恢2539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48.9天,与对照冈优725相当。株高117.2厘米,叶缘、叶鞘、茎节间、颖尖均为紫色。亩有效穗15.3万,穗长26.2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65.9粒,结实率78.4%,千粒重29.0克。品质测定:出糙率82.5%,整精米率61.5%,粒长7.1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32%,垩白度4.5%,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蛋白质含量9.4%。稻瘟病抗性鉴定:2006年叶瘟0、3、5、5级,颈瘟0、1、5、7级;2007年叶瘟3、3、3、5级,颈瘟3、5、5、7级。
(4)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优质一组区试,平均亩产529.19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77%;2007年中籼迟熟六组续试,平均亩产550.86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45%。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0.0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12%。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1.73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26%。
(5)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以栽中苗为好;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栽1.3-1.5万穴,双株栽插,可宽行窄窝栽培,基本苗9-10万;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注意氮、磷、钾肥搭配使用,忌偏施氮肥,于一叶一心期喷施多效唑,促进秧田早分蘖,多施用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 ④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断水过早影响品质和产量;⑤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⑥作一季中稻种植。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4、宜香4245
(1)选育单位: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2)品种来源:用自育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恢复系宜恢4245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优质杂交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1.2天,与对照冈优725相当。株高110.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剑叶挺直,叶色淡绿,叶耳、叶鞘绿色,柱头白色。亩有效穗14.6万,穗长27.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81.0粒,结实率78.4%,千粒重28.2克,谷粒长粒型,颖尖秆黄色。品质测定:出糙率80.5%,整精米率65.0%,粒长7.2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9%,垩白度0.9%,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蛋白质含量10.3%,米质达国颁三级优米标准。稻瘟病抗性鉴定:2007年叶瘟4、6、7、4级,颈瘟5、7、7、7级;2008年叶瘟3、3、3、3级,颈瘟5、5、7、5级。
(4)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十五组区试,平均亩产546.67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0.55%;2008年中籼迟熟九组续试,平均亩产564.99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29%。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55.39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1.86%。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7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65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56%。
(5)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秧龄40-45天;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栽1.2万穴左右,宽窄行种植;③配方施肥,采用重底早追后补的施肥方法, 氮、磷、钾合理搭配,纯N:P2O5:K2O为2:1:1,亩施纯氮8-10公斤,底肥占70%;④科学管水,前期浅水管理,中期够穗苗晒田,后期湿润管理到成熟;⑤注意防治稻瘟病,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⑥作一季中稻种植。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5、泸优5号
(1)选育单位:四川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
(2)品种来源: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泸077A与泸州金土地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恢复系金恢5号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组合。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50.9天,比对照冈优725长2.0天。株高117.2厘米,株型适中,叶缘、叶鞘、柱头、颖尖均为紫色。亩有效穗15.3万,穗长24.9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70.1粒,结实率78.0%,千粒重28.5克。品质测定:出糙率81.0%,整精米率68.2%,粒长6.6毫米,长宽比2.6,垩白粒率59%,垩白度9.9%,胶稠度3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11.4%。稻瘟病抗性鉴定:2006年叶瘟3、5、0、3级,颈瘟1、5、1、0级;2007年叶瘟3、2、3、1级,颈瘟3、1、5、3级。
(4)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六组区试,平均亩产544.85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37%;2007年中籼迟熟二组续试,平均亩产526.65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51%。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35.75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3.95%。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85%。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32公斤,比对照冈优725增产7.11%。
(5)栽培要点:①适时播种,培育壮秧,亩用种量1公斤左右;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亩栽1.2-1.5万穴;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 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氮、磷、钾配比2:1:2为宜,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70%作底肥,30%于栽后7天作分蘖肥,磷、钾全作底肥;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⑤作一季中稻种植。
(6)适宜种植地区:四川平坝和丘陵地区。
6、香粳3号
(1)选育单位: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农科所
(2)品种来源:用云粳优5号为母本与云粳12号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优质粳稻品种。
(3)特征特性: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65.7天,比对照合系22-2短5.4天。株高92.7厘米,株型适中,叶片浅绿色,叶鞘绿色,谷粒椭圆型,颖壳多茸毛、颖尖秆黄色、无芒。亩有效穗35.6万,穗长18.0厘米,每穗平均着粒100.8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5.2克。品质测定:出糙率81.7%,整精米率71.8%,长宽比2.3,垩白粒率9%,垩白度1.0%,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4%,蛋白质含量7.7%,品质达国颁二级粳稻优米标准,香味浓。稻瘟病抗性鉴定:2006年叶瘟4级,颈瘟5级,2007年叶瘟6级,颈瘟5级。
(4)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凉山州区试,平均亩产691.50公斤,比对照合系22-2增产8.30%;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79.70公斤,比对照合系22-2增产9.90%。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85.60公斤,比对照合系22-2增产9.10%。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次7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1.20公斤,比对照合系22-2增产15.70%。
(5)栽培要点:①春分至清明播种,立夏前后移栽,秧龄35?45天,本田亩用种量2-4公斤/亩,播种前用“浸种灵”浸种、消毒,预防恶苗病;②栽插密度:规格5×5寸、5×6寸或宽窄行,亩栽3-4万穴,穴栽3-5苗,亩栽基本苗12-15万;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底肥亩用农家肥1500公斤,分蘖肥追施尿素20公斤/亩,齐穗期施尿素5公斤/亩,适量补充微肥(锌肥等);④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
(6)适宜种植地区:凉山州常规粳稻适宜区域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