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江苏 » 正文

2006年江苏审定水稻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4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992
 

1、协优728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协优03-728”,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协青早A×苏恢728配组,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3.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13.0%,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4.6公斤,较对照增产20.5%。每亩有效穗17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株高11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3天左右,较对照迟2-3天。
株型紧凑,生长繁茂,穗型中等,分蘖力强,叶色中绿,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抗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4-2005年检测,长宽比3.2,整精米率54.4%,垩白粒率34.0%,垩白度4.7%,胶稠度6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0%,米质较优。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0-12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公斤左右,加强秧田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培育适龄多蘖壮秧。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栽插1.5-1.8万穴,每穴1-2本,基本苗控制在每亩5万左右,肥力较差的田块亩栽1.8-2万穴, 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肥料运筹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期氮肥施用,适量施用穗肥,穗肥以保花肥为主。水浆管理上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够苗后及早搁田控旺长,搁田分次轻搁;穗分化中期及时复水,后期干干湿湿,收获前一周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注意做好稻蓟马、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及杂草的防治工作。

2、新两优6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新安S/安选6号”,属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以新安S×安选6号配组,于2003年育成。安微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和盐城市种子公司申请审定。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33.8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2.1%,2003年增产不显著、2004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4公斤,较对照增产22.9%。每亩有效穗15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5天左右,较对照迟2-3天。
株型较松散,生长繁茂,植株较高,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一般,抗倒性一般;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抗穗颈瘟;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4年检测,长宽比3.1,整精米率54.9%,垩白粒率26.5%,垩白度3.4%,胶稠度79.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初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公斤左右,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旬移栽,秧龄以30-35天为宜,每亩大田栽插1.5-2.0万穴,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每亩大田施氮量以10-13公斤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磷肥和70%钾肥用作基肥,30%钾肥作保花肥,肥料运筹应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适当追施穗肥,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深水保苗,返青后浅水勤灌促分蘖,每亩茎蘖苗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烤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深水层,后期不可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孕穗期应注意防好稻曲病,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及时防好各种虫害。

3、II优650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3
二、来源与类型 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Ⅱ-32A×盐恢650配组,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70.2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7.0%,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4公斤,较对照增产14.9%。每亩有效穗16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5天左右,较对照迟1-2天。
株型较松散,生长繁茂,穗型大,分蘖力较强,叶色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中等;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4年检测,长宽比2.6,整精米率58.9%,垩白粒率44.0%,垩白度6.9%,胶稠度6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米质一般。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水育秧10-15公斤、旱育秧2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亩用种量1.0-1.5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旬移栽,秧龄30-35天,每亩栽2.0万穴,基本苗每亩8万左右。
3、科学肥水管理。每亩总施氮量15-17公斤,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注意增施磷钾肥,肥料运筹应前重、中控、后补,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重施分蘖肥,巧施穗肥,穗肥应以促为主,促保结合,齐穗后可适当施用粒肥。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搁田、保水抽穗扬花,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5-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注意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及草害的防治 。

4、天丰优269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盐优269”,属三系杂交中籼稻组合,由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丰A×盐恢269配组,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中籼稻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58.4公斤,较对照汕优63增产5.0%,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0.0公斤,较对照增产12.1%。每亩有效穗15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株高11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43天左右,较对照迟4-5天。
株型较紧凑,穗型大,分蘖力较强,叶色绿,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好;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穗颈瘟;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4年检测,长宽比3.2,整精米率65.5%,垩白粒率39.0%,垩白度6.2%,胶稠度5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米质中上。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4月底至5月上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湿润育秧每亩1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20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栽插密度每亩1.8万穴左右,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每亩大田施纯氮15公斤,配合用磷钾肥,肥料运筹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基、蘖、穗肥比例以5∶3∶2为宜;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苗后及时搁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当亩茎蘖苗数达18万时开始搁田,高峰苗控制在25万以内,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5-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做好秧田稻蓟马、大田螟虫及纹枯病等防治工作。

5、盐糯12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5
二、来源与类型 属中熟中粳糯稻品种,由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盐糯2512/盐糯93171杂交,于2001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3.2公斤,较对镇稻88减产5.6%,两年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4公斤,较对照减产2.5%。每亩有效穗22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株高92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5天左右,与对照相当。
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大,分蘖力较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强;接种鉴定中感白叶枯病、穗颈瘟;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4.4%,胶稠度10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稻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40-4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5-3.0公斤,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栽插2.0-2.2万穴,每穴3-4苗,每亩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以6.5:3.5为宜。栽后5天施返青肥,穗肥以促花肥为主,促保兼顾。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后期干湿交替,每亩茎蘖数达到28万时,分次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2万左右,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稻蓟马,灰飞虱,大田做好纹枯病、条纹叶枯病、螟虫等病虫草害的防治,抽穗前及分蘖高峰期认真做好统防统治工作,并特别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6、淮优粳2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6
二、来源与类型 属中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金南凤//黄金晴/泗稻10号杂交,于2001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作优质稻搭配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42.0公斤,较对照镇稻88减产9.0%,两年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6公斤,较对照减产6.3%。每亩有效穗22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3克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0天左右,较对照早熟3天。
株型较松散,长势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淡,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条纹叶枯病,中感白叶枯病、中抗条纹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8.7%,垩白粒率4.0%,垩白度0.2%,胶稠度82.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2%,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旬播种,秧大田控制在1:20左右,大田每亩用种2.5公斤左右,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带蘖移栽。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每亩栽插2万穴左右,基本苗6-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并根据土壤肥力增施磷钾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中期施好促花肥、保花肥;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栽后25天左右当每亩茎蘖苗达到够穗苗数时开始搁田,后期干湿交替,收获前一周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种前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灰飞虱,大田综合防治好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

7、淮稻9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7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68”,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经淮9712(扬稻3号/02428//IR26///中国45/连粳1号)系统选育,于2000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86.0公斤,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11.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3公斤,较对照增产8.5%。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与对照相当。
株型紧凑,长势旺,穗型中等,分蘖力较强,叶挺色深,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较难落粒;接种鉴定中感穗颈瘟、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3.5%,垩白粒率14.3%,垩白度1.8%,胶稠度73.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0%,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在3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3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肥力较好的田块亩栽1.8万穴左右,基本苗6-7万,肥力较差的田块每亩2.0万穴左右,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左右,配合施用磷钾肥,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以6:4为宜,基肥在整地前施入,栽插后5天左右施返青肥,穗肥要促保兼顾;水浆管理应薄水栽秧、浅水分蘖、寸水抽穗扬花,栽后18 天左右当总茎蘖数达20万时分次适度搁田,高峰苗控制在28万左右,后期干湿交替,成熟前5-7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灰飞虱、稻蓟马,大田期注意防治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抽穗前后特别要注意稻瘟病的防治。

8、扬辐粳8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8
二、来源与类型 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扬粳 94-18/镇香24(辐照当代)杂交,于2001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5.2公斤,较对照武育粳3号增产6.9%,2003年增产不显著,2004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5.0公斤,较对照增产6.3%。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5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9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2天左右,与对照相当。
株型紧凑,长势旺,穗型中等,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1.4%,垩白粒率10.3%,垩白度0.9%,胶稠度82.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0%,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上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2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2.5-3.0公斤,一叶一心期施断奶肥,三叶期增施促蘖长粗肥,培育适龄多蘖壮秧。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一般控制在30-35天,高肥田块每亩栽足1.8-2.0万穴,低肥田块适当提高栽插密度,确保每亩基本苗8万左右。
3、科学肥水管理。大田亩施纯氮15-20公斤,基肥应有机无机兼顾,搭配施用磷钾肥,基肥、分蘖肥及穗肥的比例以3:2.5:4.5为宜,穗肥做到促保兼顾;水浆管理前期浅水促分蘖,并经常脱水露田,孕穗至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阶段要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灰飞虱、稻蓟马,大田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

9、陵风优18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09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SA1/YC”,属三系杂交中粳稻品种,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以陵风A/SJR218杂交,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淮、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62.5公斤,较对照九优138增产1.2%,两年增产不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0.3公斤,较对照增产11.1%。每亩有效穗16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12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8天左右,较对照迟熟5-6天。
株型较紧凑,生长清秀,长势繁茂,叶色中绿,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一般,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感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6.0%,垩白粒率22.0%,垩白度2.0%,胶稠度7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1%,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初播种,湿润秧田每亩秧田播种量10.0-12.5公斤,肥床旱育每亩秧田播种量12.5-15.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5-2.0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亩栽2万穴,每穴2苗左右,基本苗8-10万。
3、科学肥水管理。大田亩施纯氮20-25公斤,基肥和分蘖肥占总用肥量的70%左右,配合磷、钾肥的施用。分蘖肥宜早施速效氮肥,促早发,攻穗数。穗肥看苗分次平衡施用;水浆管理上苗期应浅水勤灌,足苗后及时搁田,抽穗后湿润灌溉,收获前一周左右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灰飞虱、稻蓟马,大田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

10、陵风A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10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SA1”,属BT型中熟中粳稻不育系,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以BT型泗稻8号为母本,以葵风为父本回交转育,于1998年育成。
三、特征特性
株型集散适中,分蘖性较强,叶色清秀,剑叶长,叶片略披,茎秆较粗壮且弹性好,株高85-90厘米,主茎总叶片数15-16张,穗层整齐,无明显包茎现象,后期熟相好;穗长20厘米左右,一次枝梗12个左右,二次枝梗25个左右,每穗颖花数130粒左右;谷粒椭圆,颖壳杆黄色,千粒重23克左右,外观米质优;全生育期140-145天。
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败育类型以染败为主。
开花习性较好,晴天上午11:00进入成花期,花期花时比较集中,开花高峰期明显,柱头外露率50%左右,柱头双边外露率10%左右。

11、南粳43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1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宁119”,属中熟晚粳稻品种,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中粳315/盐334-6//武运粳8号杂交,于2003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6.3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5.2%,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7.4公斤,较对照增产7.0%。每亩有效穗19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25粒左右,结实率88%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3天左右,较对照迟熟2-3天。
株型较紧凑,生长清秀,叶色中绿,分蘖力强,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一般,较难落粒;接种鉴定中感穗颈瘟、抗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1.0%,垩白粒率16.3%,垩白度2.6%,胶稠度7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10-15日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3公斤左右,播种前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等种传害,做好秧田期的病虫草害防治。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旬移栽,秧龄30-35天,亩栽1.7-2万穴,每亩基本苗6-8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7-18公斤,配合施用磷钾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5:3.5为宜,移栽后5-7天施分蘖肥,够穗数苗后根据田间长势施平衡肥,酌施促花肥和保花肥;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茎蘖苗达到每亩18-20万时开始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0万以内,中期搁田后采取间隙灌溉,抽穗期田间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10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灰飞虱、稻蓟马,大田期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飞虱等病虫害。

12、苏粳8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1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苏3-28”,属中熟晚粳稻品种,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碧风/L鉴9(EH11-1/秀水04//早单8)//常农粳1号杂交,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3.0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4.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4公斤,较对照增产6.1%。每亩有效穗19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25粒左右,结实率93%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3天左右,较对照迟熟2-3天。
株型较紧凑,生长清秀,叶色中绿,分蘖力强,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好,后期熟色较好,抗倒性较强;接种鉴定中感穗颈瘟、抗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3-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67.2%,垩白粒率19.0%,垩白度2.7%,胶稠度82.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9%,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15-20日播种,每亩秧苗播量15-20公斤,秧大田比1:8-10为宜。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中下旬移栽,亩栽2万穴左右,基本苗5-6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在肥料运筹上,适当增加前期用肥比例, 控制中期用量,提早穗肥的施用时期。水浆管理应前期浅水分蘖,中期适时多次轻搁,一般苗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搁田,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切忌断水过早,收获前10天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灰飞虱,大田期防好纹枯病、纵卷叶虫、螟虫、稻飞虱、穗颈瘟、稻曲病等病虫害。

13、苏粳优2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13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T优011”, 属三系中熟杂交晚粳稻品种,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8006A×湘晴配组,于2000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2-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三年平均亩产605.9公斤,较对照86优6号增产3.3%,其中2002年减产达极显著,2003-2004年增产达极显著;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9公斤,较对照增产5.2%。每亩有效穗17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45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株高11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6天左右,较对照迟熟8-9天。
株型较紧凑,生长清秀,叶挺色中绿,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一般,抗倒性较强,落粒性一般;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2-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71.1%,垩白粒率10.0%,垩白度0.8%,胶稠度80.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每亩净秧板播种量10-1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25kg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 亩栽1.6-1.8万穴,每亩基本苗5-6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6-20公斤,搭配使用磷钾肥,肥料运筹应促前稳中控后,最后一次氮肥应在7月15日以前使用。水浆管理应前期浅水勤灌,足苗后及时搁田,高峰苗控制在每亩22万,抽穗后湿润灌溉,后期不宜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灰飞虱,大田期防好纹枯病、纵卷叶虫、螟虫、稻飞虱、穗颈瘟、稻曲病等病虫害。

14、8006A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14
二、来源与类型  属BT型早熟晚粳稻不育系,由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BT型粳稻不育系863A为母本,以早熟晚粳新品系“8006A”为父本回交转育,于2000年育成。
三、特征特性
株型集散适中,植株繁茂性好,抗倒性强,茎秆较粗壮且弹性好,株高9厘米左右;地上部分伸长节间5-6个,主茎总叶片数17-18张;穗层整齐,无明显包茎现象,穗长17厘米左右,每穗颖花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5-26克,外观米质优;播种至齐穗105天左右,全生育期160天左右。
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99.9%以上,花粉败育类型为染败。
开花习性好,花时较集中,正常气候条件下,10:30左右始花,12:00盛花,1:30左右终花,阴天会推迟,开颖角度近30度,开颖时间约80分钟。

15、甬优8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15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E24”,属三系杂交晚粳稻品种,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宁波市种子公司、苏州市种子管理站以甬粳3号A×K6876配组,于2002年育成。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6.7公斤,较对照86优8号增产6.9%,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8.4公斤,较对照增产2.7%。每亩有效穗16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株高11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63天左右,较对照迟熟5-6天。
株型较紧凑,生长整齐,叶片较披,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群体整齐度较好,后期熟色一般,抗倒性较强,较难落粒;接种鉴定中感穗颈瘟、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4-2005年检测,整精米率70.5%,垩白粒率15.5%,垩白度1.9%,胶稠度7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1%,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0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量1.5公斤左右。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亩栽1.5-2万穴,每亩基本苗5-6万。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4-16公斤,配合施用磷钾肥,氮:磷:钾比例1:0.5:1,肥料运筹应前重后控。水浆管理应前期浅水勤灌,足苗后及时搁田,高峰苗控制在每亩25万左右,抽穗后湿润灌溉,后期不宜断水过早。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灰飞虱,大田期重点做好螟虫、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16、南粳42
一、审定编号 苏审稻200616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宁2008”,属早熟晚粳稻品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910/178//盐粳3号(2049)/807///265-7杂交,于1995年育成。
三、适宜范围  适宜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作优质品种搭配种植。
四、试验结果与特征特性
2002-2003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03.2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减产8.1%,两年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5.7公斤,较对照武运粳7号增产4.4%。每亩有效穗22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05粒左右,结实率92%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株高近90厘米,全生育期158天左右,较武运粳7号迟熟1-2天。
植株矮,分蘖力较强,长势一般,叶片略披,叶色深,后期转色一般,落粒性中等,抗倒性强;接种鉴定抗穗茎瘟,中抗白叶枯病;品质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2-2004年检测,整精米率72.7%,垩白粒率14.7%,垩白度1.1%,胶稠度74.0mm,直链淀粉含量16.3%,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10-20日播种,半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40-5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3-4公斤,秧大田比为1:10左右,稀播足肥育壮秧。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10-20日移栽,秧龄30天左右,亩栽2万穴左右,每亩基本苗7-8万。
3、科学肥水管理。每亩大田总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肥与追肥比例以7-6:3-4为宜,肥料运筹在前期施足基面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1-2次,穗肥以促花肥为主,促保兼顾,后期控制用肥确保高产优质。水浆管理应浅水栽秧,薄水分蘖,适时搁田,高峰苗控制在30万左右,最后成穗23-25万,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
4、病虫草害防治。秧田期防治好灰飞虱,大田期做好螟虫、纵卷叶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