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河南 » 正文

2004年河南审定棉花品种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1015
 

1、品种名称:百棉1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1
选育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品种来源:百农8602×新3313
特征特性:属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40天左右。幼苗生长较快,叶片中等偏大,缺刻偏浅,茸毛少,叶色深绿;株高103cm,植株塔型,较松散;果枝部位7.5节,茎杆较粗,韧性好,现蕾快且集中,平均果枝数12.6个、单株成铃数16.9个;铃圆形,铃重5.3g,子指11.0g,衣分40.9%。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品质测试(HVICC校准水平):长度29.7mm,整齐度86.1%,比强度29.9cN/tex,伸长率7.4%,麦克隆值4.6,纺纱均匀性指数147.5。
抗性鉴定: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2002-2003年)抗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45.6kg、103.7kg、95.2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7%、12.7%、14.2%,居12个参试品种第5、2、2位;2003年续试,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42.8kg、51.2 kg、48.9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11.7% 、15.8%、21.8%,均居13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03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30.9kg、52.0 kg、43.6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9.1% 、14.8% 、13.0%,均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主要春棉区种植,一般亩产籽棉25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于春直播、麦棉套种。春直播4月15-20日左右播种;营养钵育苗4月初播种。
2、亩适宜密度2500-3000株。
3、麦后及时灭茬,早浇水,早促苗,保证棉苗快发,并且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4、注意棉田第四代棉铃虫及鳞翅目以外的棉田害虫的防治,前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中期注意防治夜蛾类害虫及介壳类害虫,后期注意第四代棉铃虫防治。
2、品种名称:标杂A2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2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
品种来源: 98J× HR1
特征特性:属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幼苗直立,幼茎绿色,叶片中等偏大,缺刻较深,亚鸡脚叶型,叶色浓绿,株高 140-150cm,株型较松散 ;果枝部位7~9节,平均株平均株果枝数 15.7个、结铃数30.0个;铃卵圆形,铃重5.9g ,子指11.2g,衣分39.3%。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测定(HVICC校准水平):长度31.6mm,整齐度84.0%,比强度32.0cN/tex,伸长率6.4%,麦克隆值4.8。
抗性鉴定: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001-2002年)抗性鉴定: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68.4kg 、106.3kg 、101.2kg ,分别比对照中棉19增产24.8% 、26.3% 、29.1%,分别居10个参试品种第1、2、2位;2002年续试,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95.8kg、118.0kg、108.5kg,分别比对照中杂38增产18.9%、26.5%、32.2%,均居13个参试品种第1位。
2003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48.2kg、57.6kg、45.2kg,分别比对照中杂38增产13.7%、16.3%、19.8%,均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区域:适宜在我省主要春播棉区种植,一般亩产籽棉260-30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于春播、麦棉套种;育苗移栽4月10日育苗,春直播在4月20-25日。麦棉套种采取6:1式,预留棉行70cm, 1.5-1.8米等行距,株距25-33cm。
2、亩密度1200-1800株为宜。
3、施肥以亩施农家肥3方或饼肥75-100Kg,过磷酸钙75Kg,氯化钾30-40Kg为宜,苗期亩施提苗肥尿素10Kg,稳施蕾肥,亩施二铵或硫酸钾复合肥10-15Kg;重施花铃肥,亩施尿素15-20Kg;施好盖顶肥,亩施尿素10Kg。
4、田间管理以不整枝不打杈,叶枝全留或去掉下部弱营养枝两种办法,时间7月15日打去营养枝顶尖,7月25日前后打去主茎顶尖;在干旱年份和以施三元素复合肥为主的地块可轻控,在多雨年份和偏施氮肥的地块适当化控。
3、品种名称:豫棉杂1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3
选育单位:内黄县棉花油料生产办公室、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
品种来源: 19A× 85R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8天左右。幼苗健壮,茎色紫红,株型稍紧凑,塔型,叶片中等大小,缺刻较浅,叶色浓绿;株高100cm左右,果枝部位6-7节,现蕾早,平均株果枝数16.5个,单株结铃22.2个,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形,单铃重5.5g,子指10.1g,衣分41.1%。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测定(HVICC校准水平):长度31.5mm,整齐度81.1%,比强度29.9cN/tex,伸长率6.0%,麦克隆值4.8。
抗性鉴定: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1999-2000年)抗性鉴定: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
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41.5kg、95.3kg、87.4kg,分别比对照中棉19增产17%、22.5%、20.6%,均居5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0年续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23.2kg、98.3kg、87.9kg,比对照中棉19分别增产3.3%、21.6%、20.1%,居6个参试品种第6、2、3位。
2001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35.3kg、95.0kg、91.8kg,分别比对照中棉19增产14.1%、16.6%、16.5%,居试验第1位。
适宜区域:适宜在我省主要春播棉区种植,一般亩产籽棉24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春棉直播或麦棉套种,直播4月下旬播种,育苗移栽4月上旬育苗,地膜覆盖播期适当提前。
2、密度2500-3000株/亩。
3、一般亩施农家肥2-3方或饼肥80-100kg,磷酸二铵20-30kg,尿素10-15kg,硫酸钾或氯化钾(盐碱地禁用)15-20kg,硫酸锌1kg,硼砂0.5kg;同时初花期追施磷酸二铵15kg,尿素15kg,中后期及时补施盖顶肥和叶面喷肥。
4、根据苗情分三次进行化控,盛蕾初花期亩施缩节胺0.8-1.5g,盛花期2.5-3g,盛花期后3-3.5g。及时抹去赘芽,7月20-25日打顶;同时要注意防治病害虫。
4、品种名称:中棉44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4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2369×Tamcot CD3H)F2×中棉所17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春棉品种,生育期129天左右。叶片掌状中等偏小,缺刻较浅,叶色淡绿,植株塔型,稍紧凑,株高80cm,结铃性强且集中,平均果枝数15.1个,单株结铃21.5个,铃卵园形,单铃重5.2g,子指10.8g,衣分40.5%。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品质测定(HVICC校准水平):长度29.4mm,整齐度85.3%,比强度30.4cN/tex,伸长率6.3%,麦克隆值4.9。 
抗性鉴定: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2000-2001年)抗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具有较突出的抗盐碱性,盐碱地棉田保苗成铃效果突出,具有利用价值。
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38.2kg、96.7kg、83.3kg,分别比对照中棉19增产7.2%、11.8%、10.0%,居7个参试品种第2、1、1位;2001年续试,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21.6kg、89.7kg、86.0kg,分别比对照中棉19增产9.3%、14.7%和11.4%,居10个参试品种第4、2、2位。
2002年参加河南省春棉生产试验, 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99.4kg、 76.1kg、70.7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减产3.6%、5.9%、5.9%,均居5个参试品种第5位。
适宜区域:适合河南省春播和麦棉套种,盐碱区更为适宜,一般亩产籽棉20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春直播或麦棉套种,春棉直播4月25日前后,地膜覆盖,播期可适当提前。
2、亩密度3500-4000株左右为宜,豫北、豫东偏旱碱地可5000株/亩左右。
3、亩施优质农家肥3方以上,二铵20kg,尿素10 kg,钾肥20kg;注意追施花铃肥,尿素10 kg左右;同时施肥与浇水相结合,一般先施肥,后浇水;后期适量喷洒缩节胺2~3次进行化控,并且注意防治病虫害。
5、品种名称:新植1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5
选育单位:新乡县七里营新植原种场、河南省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视察3号×新15-3
特征特性:属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29天。幼苗健壮,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株高90.4cm,植株塔型较紧凑,果枝部位6.3节,平均株果枝数13.9个,单株成铃20个;结铃性强,吐絮畅,铃卵圆形,单铃重5.2g,子指10.4g,衣分39.4%。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品质测试(HVICC校准水平):长度30.3mm,整齐度85.2%,比强度31.4cN/tex,伸长率6.3%,麦克隆值4.8,纺纱均匀性指数147.5。
抗性鉴定: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2001-2002年)抗性鉴定:耐枯萎、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45.0kg、96.6kg、93.8kg,分别比对照中棉29减产2.0%、4.5%和4.7%,居11个参试品种第6、4、5位;2002年续试,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55.0kg、98.6kg、80.9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10.7%、6.6%和3.3%,居12个参试品种第2、4、5位。
2003年参加河南省常规春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37.2kg、53.1kg、44.1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14.4%、17.2%、14.2%,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主要春棉区种植,一般亩产籽棉25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春棉直播或麦棉套种。育苗4月初播种为宜,播量1.5kg(如用包衣种苗床水份不易过大);地膜覆盖适宜播期为4月上中旬,露地直播为4月中下旬,播量3kg。
2、亩适宜密度2800?3500株;施足底肥,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6、品种名称:中棉所46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6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9618×中092271
特征特性:属杂交春棉品种,生育期129天。出苗较好,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绿,叶形掌状,缺刻较浅,株高100cm,植株较松散,果枝部位28cm,平均株果枝数14.6个,单株成铃2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8g,子指11.2g,衣分38.1%。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品质测试(HVICC校准水平):长度32.4mm,整齐度85.0%,比强度34.7cN/tex,伸长率7.9%,麦克隆值3.9,纺纱均匀性指数169.6。
抗性鉴定: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2002-2003年)抗性鉴定: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63.6kg、101.6kg、93.8kg,分别比对照中棉38增产6.0%、9.0%和14.4%,居13个参试品种第4、8、9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37.8kg、51.4kg、42.4kg,分别比对照中棉38增产5.0%、7.7%和10.4%,居8个参试品种第3、5、3位。
2003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58.4kg、60.1kg、47.8kg,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12.1%、5.1%、10.3%,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春直播和麦棉套种,一般亩产籽棉26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春直播和麦棉套种,春直播4月25日前后,地膜覆盖,播期可适当提前。
2、亩适宜密度2000-3000株左右;亩施优质农家肥3方以上,二铵20kg,尿素10 kg,钾肥20kg;并重施花铃肥,以尿素10 kg左右为宜;施肥与浇水相结合,一般先施肥,后浇水;中后期及时喷施叶面肥。
3、适量喷洒缩节安2~3次;注意防治棉蚜和甜菜夜娥等病虫害。
7、品种名称:英华2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7
选育单位:郑州英华优质棉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113×英华1号
特征特性:属杂交抗虫春棉品种,生育期126天。出苗较好,幼苗健壮,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稍绿,植株松散,株高100cm,果枝部位较高,平均株果枝数15.4个,单株成铃25.5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3g,子指11.8g,衣分37.9%。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品质测试(HVICC校准水平):长度31.3mm,整齐度85.1%,比强度30.3cN/tex,伸长率6.9%,麦克隆值4.6,纺纱均匀性指数147.6。
抗性鉴定: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2002年)抗性鉴定: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春棉区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65.7kg、100.6kg、89.8kg,分别比对照中棉38增产14.0%、15.3%和16.6%,居11个参试品种第3位;2003年续试,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78.1kg、63.7kg、50.8kg,分别比对照中棉38增产10.7%、14.4%和16.2%,居9个参试品种第3位。
2003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58.3kg、60.1kg、45.0kg,分别比对照豫杂35增产17.3%、9.5%、12.2%,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主要春棉区种植,一般亩产籽棉200-25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春直播和麦棉套种,育苗移栽4月10号前后育苗,地膜覆盖4月15号前后,直播4月下旬。
2、亩适宜密度2000-2500株;一般亩施底肥棉花专用肥40-50kg,或过磷酸钙40-50kg,尿素15-20kg,氯化钾20kg,硼肥1.5-2kg。同时早施花铃肥,亩追尿素15-20kg,钾肥10-15kg,补施盖顶肥。
3、化控按蕾期、花铃期和打顶后1周三次进行;并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蝽象等病虫害。
8、品种名称:天宁2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8
选育单位:新乡县天宁种业有限公司、新乡市种子管理站
品种来源:ZM30×ZM12
特征特性:属常规春棉品种,生育期130天。幼苗健壮,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浅绿,叶形掌状,缺刻较深,株高100cm,植株稍松散,果枝部位6-8节,平均株果枝数13.0个,单株成铃25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5g,子指10.5g,衣分39.0%。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品质测试(HVICC校准水平):长度30.9mm,整齐度83.7%,比强度30.7cN/tex,伸长率6.8%,麦克隆值4.3。
抗性鉴定: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2001-2002年)抗性鉴定:高抗枯萎、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河南省麦套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46.1kg、92.7kg、85.7kg,分别比对照中棉19增产21.4%、18.5%和11.0%,居10个参试品种第2、2、3位;2002年续试,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65.2kg、98.5kg、83.9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15.7%、10.4%和9.9%,居8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03年参加河南省麦套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47.0kg、54.9kg、44.7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6.3%、8.5%、1.9%,居6个参试品种第4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春直播和麦棉套种,一般亩产籽棉25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宜春直播和麦棉套种,春直播4月20日前后,地膜覆盖,播期可适当提前,麦棉春套区可育苗移栽。
2、亩适宜密度为2500-3000株左右;亩施优质农家肥3方以上,二铵30kg,尿素10 kg,钾肥10kg;重施花铃肥,以尿素15kg左右;中后期及时喷叶面肥;适量喷洒缩节胺进行化控,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9、品种名称:欣抗4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09
选育单位: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自选82系×GK12-01
特征特性:属常规抗虫春棉品种,生育期130天。幼苗健壮,叶片中等大小,缺刻较深,叶色较浅,茎叶茸毛较多,株高94.4cm,株型0紧凑塔型,结铃性强,上桃快,吐絮畅,铃卵圆形,铃壳较薄,单铃重5.4g,籽指11.0g,衣分39.0%。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品质测试(HVICC校准水平):长度30.4mm,整齐度85.0%,比强度31.6cN/tex,伸长率6.7%,麦克隆值4.7,纺纱均匀性指数149。
抗性鉴定: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2002年)抗性鉴定:耐枯萎、抗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河南省“863”抗虫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70.4kg、105.8kg、105.1kg,分别比对照中棉19增产26.7%、28.4%、28.8%,居8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2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55.7kg、98.0kg、80.5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5.8%、-0.1%、5.5%,居13个参试品种第3、8、9位。
2002年参加河南常规抗虫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52.1kg、96.8kg、79.9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11.9%、9.2%、8.9%,居4个参试品种第2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62.4 kg、59.4 kg、50.4kg,分别比对照中棉41增产17.4%、17.5%、14.9%,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春直播和麦棉套种,一般亩产籽棉25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于春直播、麦棉套种等种植,春直播4月下旬-5月初;育苗移栽4月上旬育苗;地膜覆盖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2、5月上中旬移栽,每亩适宜密度为2500-3500株左右。施足底肥,花铃肥提前到初花期重施,注意补施盖顶肥,适时用缩节胺进行化控,同时及时防治病虫害。
10、品种名称:银山1号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4010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
品种来源:098×5331
特征特性:属杂交短季棉品种,生育期110天。幼苗较健壮,主茎中粗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果枝上仰,株高77cm,植株紧凑,单株平均株果枝数10.1个,单株结铃9.2个;果枝始生节位5.6,结铃性强,吐絮畅,铃卵圆型,铃重5.0g,籽指10.5g,衣分38.0%。
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品质测试(HVICC校准水平):长度28.8mm,整齐度84.8%,比强度29.5cN/tex,伸长率7.7%,麦克隆值4.3,纺纱均匀性指数141.4。
抗性鉴定:经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保室(2003年)抗性鉴定:抗枯萎、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2002年河南省短季棉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235.5 kg、93.4kg、82.9kg,分别比对照中30增产32.8%,34.2%和39.3%,居8个参试品种第1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39.9 kg、52.6 kg、41.1kg,分别比对照中30增产27.5%,31.07%和45.91%,居8个参试品种第2、1、1位。
2003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棉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依次为138.8Kg、51.6Kg、45.7Kg,分别比对照中棉30增产20.7%、20.2%和23.6%,居5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夏播棉区种植,一般亩产籽棉200kg。
栽培技术要点:
1、适于麦棉套种或麦后直播,适宜播时5月25日至6月10日。
2、水肥条件较好的棉田每亩5500-6000株为宜,肥力中等的棉田每亩6000-6500株为宜,肥力条件较差的棉田每亩6500-7000株为宜。
3、麦收后结合灭茬浇水追施少量苗肥,盛蕾至初花期亩追施棉花专用肥20-30Kg,花铃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适当进行化控,一般在盛蕾期至花铃期喷缩节胺2次,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