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安徽 » 正文

2009年安徽审定水稻品种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1869
 

1、早籼802

品种(生态)类型:早籼常规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09001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399S(来源于安农S-1-6×421)×Z96-12(来源于浙江嘉兴农科院),系谱法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剑叶较短,茎鞘紫色,穗镰形下垂,无芒或少量极短芒。颖壳黄色,颖尖紫色,谷粒长度中长,谷粒形状为椭圆形。

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0cm左右,亩有效穗26万左右,每穗总粒数95粒左右,结实率74%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竹青)长1-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区试点样品,下同)达部标4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等外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46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45%(不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473公斤,较对照品种减产0.42%(不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亩产47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

适宜推广区域:我省沿江区、皖南山区和皖西丘陵区作早稻种植。

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早籼802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早籼802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早籼802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2、中2优1286

品种(生态)类型: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09002

育种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2A×中恢1286(明恢63与IR841杂交后系统选育获得)

主要特征特性:芽鞘紫色,叶鞘(基部)紫色,叶片浓绿色;茎秆节颜色黄绿色,茎秆节间红色;剑叶叶片直立较宽,主茎叶数17叶左右;花药黄色,柱头黑色;长穗、穗型较大、穗下垂;颖壳茸毛少,颖壳黄色、颖尖紫色,无芒,护颖白色,谷粒长型、较小。

2005年、2006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01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9万左右,穗总粒数153粒左右,结实率79%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协优92)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5年抗叶枯病(抗性3级)、感稻瘟病(抗性6级);2006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5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6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年区试亩产48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4%(显著);2006年区试亩产56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4%(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50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2%。

适宜推广区域:我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作晚稻种植。

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中2优1286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中2优1286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中2优1286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3、Ⅱ优431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09003

育种人:安徽同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Ⅱ-32A×恢431

主要特征特性: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6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6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88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汕优63)迟熟1-2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感稻瘟病(抗性7级);2007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区试点样品)达部标5级,2007年米质(区试点样品)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9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3%(极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62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5%(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61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8%。

适宜推广区域:我省大别山区以外地区作中籼种植。

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Ⅱ优431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Ⅱ优431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Ⅱ优431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4、川农2号

品种(生态)类型: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09004

育种人: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G683A(来源于G46B×K17B)×泸恢17

主要特征特性:2005年、2006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22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7万左右,穗总粒数158粒左右,结实率83%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期139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汕优63)迟熟5-6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5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感稻瘟病(抗性7级);2006年抗白叶枯病(抗性3级)、中抗稻瘟病(抗性4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5年米质达部标3级,2006年米质达部标5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年区试亩产541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4%(不显著);2006年区试亩产60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2.0%(极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60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1%。

适宜推广区域:我省大别山区以外地区作中籼种植。

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川农2号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川农2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川农2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5、宁粳3号(W006)

品种(生态)类型:晚粳常规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09005

育种人: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宁粳1号×宁粳2号,系谱法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4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3万左右,穗总粒数97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4-5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07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达部标1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2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0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0.8%(不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469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3%(不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亩产477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9%。

适宜推广区域:我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作晚稻种植。

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宁粳3号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宁粳3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宁粳3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6、新隆粳3号

品种(生态)类型:晚粳常规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09006

育种人:安徽益海嘉里水稻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爱知香(日本引进)×武运粳3号,系谱法选育。

主要特征特性:稃尖无色,稃毛疏短。2006年、2007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82厘米左右,亩有效穗23万左右,穗总粒数93粒左右,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9克左右,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M1148)早熟4-5天左右。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6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2级);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6年米质达部标4级,2007年米质达部标3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6年区试亩产50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3%(不显著);2007年区试亩产49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1%(极显著)。

2008年生产试验亩产46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9.0%。

适宜推广区域:我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作晚稻种植。

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新隆粳3号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新隆粳3号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新隆粳3号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7、糯稻N-2

品种(生态)类型:常规糯稻品种

审定编号:皖稻2009007

育种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从轮回422变异株中,经过3代系统选育而成。

主要特征特性:2005年、2006年两年区试结果表明,株高111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9万左右,穗总粒数138粒左右,结实率84%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汕优63)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5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中抗稻瘟病(抗性4级);2006年高抗白叶枯病(抗性1级)、抗稻瘟病(抗性2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5年米质达部标5级,2006年米质达部标4级。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年区试亩产525公斤,与对照品种平产;2006年区试亩产550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4%(不显著)。

2007年生产试验亩产56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2.6%。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

注意事项: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糯稻N-2抗性、品质和产量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糯稻N-2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糯稻N-2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方法。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