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麦18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901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扬麦03G12”,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4?宁麦9号/3/6?扬麦158//88-128/南农P045,于2005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9.5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3.5%。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7.1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5.7%。
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分蘖力和成穗数中等。株型较松散,抗倒性一般。纺锤型穗,穗大粒多,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红粒,籽粒软质。省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7.1天,较对照扬麦11号迟熟2天;株高86.8厘米,每亩有效穗28.9万,每穗44.4粒,千粒重38.8克。接种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感纹枯病,中抗白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中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两年平均结果:容重815克/升,粗蛋白含量13.0%,湿面筋含量26.2%,稳定时间3.9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适播期为10月25日-11月5日。
2、合理密植。适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以16万左右为宜,缺肥田、迟播田基本苗相应增加。
3、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苗肥占总氮量的70%左右,拔节孕穗肥占总氮量的30%左右。注意配合使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2、宁麦17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902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宁04-126”,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宁9529/扬麦5号//宁9529,于2005年育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泰州市种子公司申请审定,属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484.6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4.6%。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5公斤,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7.1%。
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淡绿。分蘖力和成穗数中等。株型较松散,耐肥抗倒性一般。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硬质-硬质,千粒重高。省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05.6天,与对照扬麦11号相当;株高92.5厘米,每亩有效穗28.9万,每穗39.8粒,千粒重46.0克。接种鉴定结果:中抗赤霉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抗梭条花叶病。抗穗发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两年平均结果:容重817克/升,粗蛋白含量13.3%,湿面筋含量26.5%,稳定时间3.2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
2、合理密植。基本苗每亩12-15万,迟播适当增加。
3、肥水管理。亩产400公斤以上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苗肥占70%左右,拔节孕穗肥占30%左右。配合施用足量的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除草,拔节前做好纹枯病防治,扬花期做好赤霉病和白粉病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抓紧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3、淮麦26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903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麦0432”,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18号/百农9267,于2004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5-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亩产522.0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3.2%。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1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6.1%。
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深绿,前期长势较慢,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株型较紧凑,茎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蜡质较重,剑叶适中,长相清秀,穗层整齐,熟相好。纺锤型穗,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硬质-硬质。省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31天,较对照淮麦18迟熟1天;株高87.5厘米,每亩有效穗39.4万,每穗33.0粒,千粒重41.9克。接种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感纹枯病,中抗白粉病,中抗梭条花叶病毒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2005-2008年三年平均结果:容重807克/升,粗蛋白含量14.8%,湿面筋含量32.7%,稳定时间6.4分钟;2008年容重826克/升,粗蛋白含量14.7%,湿面筋含量32.2%,稳定时间9.1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上中旬,最适播期为10月5-15日。
2、合理密植。最适播期内每亩基本苗以13万左右为宜,迟播适当增加。
3、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基肥、平衡肥与拔节孕穗肥的比例以5:1:4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除草,中后期注意赤霉病、纹枯病及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抓紧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4、徐麦31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904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徐麦4036”,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烟辐188/徐州26,于2005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26.1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4.5%。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5.0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4.2%。
幼苗偏匍匐,叶色淡绿,长势较旺,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中等,成穗数较多。株型较紧凑,茎杆弹性好,抗倒性较好,剑叶挺,有干尖。纺锤型穗,结实性较好。无芒,白壳,白粒,籽粒半硬质-硬质,千粒重高。省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31.4天,较对照淮麦18迟熟1天;株高87.1厘米,每亩有效穗38.9万,每穗31.7粒,千粒重43.7克。接种鉴定结果:感赤霉病,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两年平均结果:容重796克/升,粗蛋白含量16.0%,湿面筋含量36.1%,稳定时间6.5分钟;2008年容重821克/升,粗蛋白含量15.0%,湿面筋含量34.3%,稳定时间7.6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底,最适播期为10月8 -15日。
2、合理密植。最适播期内每亩基本苗12-16万,肥力低或播期推迟适当增加。
3、肥水管理。亩产500公斤亩施纯氮14-15公斤,基苗肥、平衡肥与拔节孕穗肥的比例以6:1:3为宜。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抓好麦田化学除草,注意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5、明麦1号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905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明天0402”,由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淮麦18号/扬麦158//淮麦20,于2005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516.8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2.7%。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6.8公斤,较对照淮麦18增产8.7%。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数较多。株型紧凑,剑叶挺,茎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纺锤型穗,穗中等大小,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硬质。省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30.1天,与对照淮麦18相当;株高85.7厘米,每亩有效穗39.0万,每穗33.2粒,千粒重41.2克。接种鉴定结果: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白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两年平均结果:容重799克/升,粗蛋白含量14.6%,湿面筋含量28.2%,稳定时间6.8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5-25日。
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每亩基本苗12-15万。晚播、粘土及低肥田块适当增加。
3、肥水管理。亩施纯氮17-20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 8-10公斤,磷、钾肥均作基肥。氮肥运筹基肥占60%,拔节孕穗肥占30-35%,后期追肥占5-10%。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及时化学防除杂草,返青拔节期防治白粉病、纹枯病和条锈病1-2次,抽穗至扬花期防治赤霉病1-2次。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
6、淮麦27
一、审定编号 苏审麦200906
二、来源与类型 原名“淮核0518”,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从冬春小麦轮回群体中选择可育株后代,于2005年育成,属半冬性小麦品种。
三、适应范围 适宜江苏省淮北南部及沿淮麦区种植。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06-2008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2007年平均亩产499.9公斤,较对照豫麦18增产16.5%,增产极显著;2007-2008年平均亩产494.0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减产2.2%,减产不显著;2008-2009年平均亩产499.2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4.6%,增产极显著。2008-200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3.2公斤,较对照偃展4110增产8.4%,较对照淮麦20增产7.0%。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健壮,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强,成穗数多。株型紧凑,抗倒性一般。穗层较整齐,纺锤型穗,穗中等大小,结实性较好。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硬质。省区试平均结果:全生育期220.6天,2009年生试成熟期较对照淮麦20迟1天;株高86.8厘米,每亩有效穗39.4万,每穗34.7粒,千粒重40.3克。接种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感纹枯病、白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三年平均结果:容重792克/升,粗蛋白含量11.6%,湿面筋含量21.1%,稳定时间3.7分钟。
五、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播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适播期为10月25-30日。
2、合理密植。适宜播期内基本苗每亩14-16万。
3、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其中70%作基苗肥,30%作拔节孕穗肥。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4、病虫草害防治。抓好麦田化学除草,注意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等病虫的防治。
5、及时收获。蜡熟末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